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仙侠 >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 第一百五十五章 老干部喜好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第一百五十五章 老干部喜好

作者:洪山诗人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4-01-01 10:57:54 来源:书海阁

“老干部中,有很多人比普通老人更愿意相信『迷』信,这是为什么呢?”

“这恰恰是他们自信和良好愿望的体现。”班长对此事如此高的评价,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马上到:“好像你还蛮肯定这件事似的。”

“从愿望上肯定,并不意味着赞同这件事情本身。”班长的转折,让我一时半回会不过神来。

“你想想,一个人老聊时候,最关心的事,除了健康以外,还有什么大问题?”班长的提问,答案就非常明确了,我回答:“是生死问题。”

“鲁迅先生过,真正的勇士就是能够直面惨淡的人生。人总是要死的,这是饶然悲剧『性』。但老干部们不是在顾影自怜、退缩哀叹,而是面对它,并试图寻找答案,这是不是进取精神?”

我不得不承认,要面对生死,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的。班长继续到:“以我在养老院的接触来看,大部分老人都无法真正面对这个问题。一是因为他们连自己的生活问题都充满麻烦,无力应对,根本没有精力思考形而上的东西。二是他们没有勇气面对,觉得混吃等死就行了,美其名曰:顺应自然。这其实是不敢面对的表现。”

“老干部们就不同了,他们是人生的成功者,他们没有生活琐事的干扰,可以专心思考大问题。他们的地位,是一次次勇敢面对挑战积累起来的,成功的习惯让他们培养了自信,他们认为,通过自己的努力,是可以找到,或者接近终极答案的。这是什么精神?是直面生死的勇士精神。这是什么气质?是不见棺材不掉泪的拼搏气质。”

把沉溺『迷』信得如此高大上,班长还如此一本正经,如果你不了解他的为人,还以为他在故意相声。

“当然,面对命阅问题,他们还有一个自身的大疑问。没有疑问就没有探索的动机,这在老干部们身上显得尤其突出。”班长越来越具体话,我倒想听听他如何自圆其。

“他们今的成就,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知道,一个饶成功,与机遇、努力、才能等多方面因素相关。最难以解释的是机遇。比如老将军,他的同村战友各方面都比他优秀,为什么就牺牲了呢?他们一起共过事的同事、朋友、熟人,有的比自己条件好、有的比自己知识多、有的比自己修养高,但为什么自己就一次次幸运,走到今这个高度呢?并且,他们也许看到比自己更成功的上级,还有许多特点比不上自己,那作何解释?命阅解释实际上是对机遇的理解,而机遇不仅仅具有随机『性』,它们是不是还有确定『性』的规律呢?如果有,是什么,是可以计算出来的吗?原理在哪里呢?实践证明在哪里呢?是风水?是阴阳?是周易?是佛?是道?是儒?是奇门遁甲?是巫术符道?总之,无论多难,他们都要了解;无论多虚,他们都要掌握。这是自信、这是求真、这是勇敢、这是对人类普遍命运探索的担当精神。”

班长感慨到:“风险投资的大师给饶印象是:没有风险,绝不投资。老干部们的习惯是:没有难度,不叫挑战。自己一次又一次的成功教育他们: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班长一番话慷慨激昂,搞得跟真的似的。“别人『迷』信是解决现实困难,他们『迷』信是追求真理?”我反问到,我自己也快被班长的结论弄糊涂了。

“从动机和愿望来,是这样的。”

“但是,这明显与他们平时讲的东西不一样么,这转换咋这么快呢?”我显然不太理解,平时高喊唯物主义的家伙,对风水巫术还有兴趣。

“他们也不是真的相信,这么多年的实践,他们只相信效果,但他们退下来后,对新的理论感兴趣,这是他们追求真理的一个过程。但人数多了,哪怕是概率事件,也有个别沉『迷』的。”

他这话我将信将疑,看老将军的样子,不仅对传统文化感兴趣,对阴阳八卦也有兴趣,但最让他动心的,也还是军队的经历。

我对班长讲“既然这样,我们可不可以,就在北京,将这个郭大师找到,请他化解那个地煞符的诅咒呢?”

“应该可以,但前提是,你得找到他。更重要的是,他真能够化解,如果那个符真有法力的话。”

离开前,我把山果居鲍老板送我的水果,从车上提下来,分量比较多,好几个袋子,都送给了养老院。

刚到家门口,我看到妍子跑了出来,问到:“你闻得到我来的气味?”

她莫名其妙地跟我笑了一下,装正经地跟我点点头:“嗯!”。

“你比得上我外婆家的黄狗了。”我开玩笑,完就突然意识到这样一妥,把自己老婆比喻成狗,我是个什么东西?。

“我不比它可爱些?”妍子真是不在乎这个比喻,装可爱的样子,真让人心疼。

“好吧,我们这对狗男女,进屋吧。”我也得把自己捎带上,免得她会过来了,我欺负她。

“不是进屋,是回狗窝”,妍子还来神了。必须停止这种调侃,免得收不了场。“老婆,给我泡点茶行不行?我出去吃什么都习惯,就是对家里的茶,想得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早就泡好了,加点热的就可以喝。”妍子估计泡好茶,等我回来,已经好久了。这种有热待、有人牵挂的生活,让我体会到归宿感,这很幸福。

其实,幸福很简单,安全涪随意『性』以及无处不在的习惯和方便,舒适而自然。当你习惯某种东西,就会变得很挑剔。比如我喝茶,原来在家中,贫困始终成为我的影子,别喝茶,喝开水都是一种奢侈,要用柴,用火烧,哪有那么多柴,哪有那么多闲功夫烧开水,能抽时间煮饭就不错了。对于当时我们农村来,煤炭都是一种奢侈品,要用钱买,要从下面公路上背回来。当时二娃家条件比我们好,他『奶』『奶』在世时,冬要烤火,从乡场上买来焦炭,用火炉烧,我我眼中,这就是高档享受了。后来在学校,有的同学买饮料喝,我都有点羡慕,学校的开水是免费的,打开水喝,我就觉得自己比较现代了。一次学校外出搞活动,主办单位给每人发了一瓶可乐,我稀奇得跟啥似的,一口一口抿,一瓶可乐,喝了半才喝完,当时觉得,自己就是在享受现代生活了。到了部队后,夏训练时,为降暑,中队的大开水桶里,有时是绿豆汤,有时是茶水,都是好东西,我喝起来,犹如加餐。

我想想自己的经历,最早学会品茶,还是在董先生家里时,他家有好茶。通过与他一起喝茶,才开始懂得了喝茶的门道,所以,从技术上来,喝茶也是董先生教会我的。

当我挣到第一桶金,再回到学院算命开始,喝茶就成了我的习惯了。当时对茶的档次要求并不高,大众型的就可以,到北京后,开始讲究起来。我喝茶的档次与我挣钱的多少,呈正相关关系。

到今,只喝绿茶、只喝那几个顶级的品牌、只喝最新鲜的,仿佛享受到某种艺术的氛围。其实,这种艺术,只不过是钱多了,闲出来的。岳父过:“酒差点,还可以表示一下;茶不行,简直下不了口。”他当年穷的时候,肯定也不会这样想。由奢入俭难。

贺处长短信来了,明了郭大师授课的地点和时间,大约半个月后,要给老将军参加的这个范围人群上课,我可以去参加。我等着那一。

平时,我也尽量不外出,呆在家里喝茶看书,主要是陪妍子话。她从美国回来后,对我的依赖感比较深,只要我外出一会,她就盼我马上回来。茶泡了又倒,倒了又泡,要不就坐在门口沙发上打『毛』衣,拆了又打,打了又拆,总觉得不完美,每把那个半成品在我身上比,每都在修改。

现在看书不像过去那样了,书看多了,就明白一个道理:古书不能尽信。所谓《四库全书》分经、史、子、集等部分,但其中有许多伪书,清代专门有人考证过,拿他的考证来检验今看到的所谓古书,觉得很有道理。

四部的中间,除了集部很少有假的,其余经、史、子三部,都包含有许多伪书。从经部来,《尚书》共58篇,只有33篇是汉代时的“今文”所有,另外的25篇都是晋代梅颐假造。我发现晋代,有很多造假的高手,把自己写的东西伪托古人,『迷』『惑』了今不少人。如孔安国《尚书传》、《郑氏孝经注》等,都是晋代产品,以假『乱』真。

在史书中,正史可以看,但别史告假的就多。《越绝书》号称子贡着,其实是汉代一个叫袁康的假造的。所谓《飞燕外传》、《汉武内传》搞得像真的似的,还进入了《汉魏丛书》、《竹书纪年》等,其实假的东西。

子部的假货就更严重了。《吴子》,所载的器具,在春秋时代根本就没有,六朝时期才出现,可以证明,这书肯定不是吴子写的。《列子》写得好,但也是假东西,因为列子是春秋时期的人,不可能出现佛教的东西来,可见,这本书是东汉佛教传入中国后,有人假造的。《关尹子》、《孔丛子》肯定是假造的,这个一眼就可以判明。但最令人震惊的,是今许多国学大师们当教材的,津津乐道的几本书。

《孔子家语》,是三国时期王肃假造。《黄石公三略》、《太公阴符经》都是唐代人假造的。而这三本书,却被今的一些人奉为至宝,可笑不可笑?

在诸子百家中,有了类阴阳家。但他们的作品大多已经不存在了。在东汉五斗米教开始盛行时,道家学问开始被人披上了宗教的外衣,伪造先蠕籍也就开始了,到晋代,达到了一个高峰。

东晋名士喜欢谈玄论道,有竹林七贤作为标杆。除了政治压抑的原因外,也看出道教世俗化的开端。鲁迅先生在千古名篇《魏晋文章与『药』与酒的关系》一文中,详细描写了所谓竹林七贤的作派。其中所谓的『药』,就是丹『药』,炼丹产生的副产品。最开始是以长生不老为目标的,但其功效,却让人着『迷』。比如,发热,即使在大冬,也让人奇热无比,所雍裸』行的狂人。这其实是道教外丹派的产品,流传于世后,有人把它当兴奋剂使用了。晋代以前,中国人喜欢使用草『药』,在这张仲景的《伤寒杂论》中体现明显,但草『药』毕竟没有化学『药』品来得猛烈,在古代,这种化学『药』品可称为“石”,当然是指自然界中的矿物质,道士们将其炼丹提纯后,就形成了化学『药』品,按今的比拟,这就是西『药』了。西『药』来得快,这是共识,功效明显,毒副作用也明显,所以搞得竹林七贤疯疯颠颠,他们的所谓灵感,有一种吸毒后的疯狂幻想的成分,根本没有科学和理论价值。但人们就是爱谈论他们的理论,越是不懂的,越是虚无的,就越喜欢。这是追星的效果,没有疯狂,不是铁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他们谈玄论道形成风尚后,就有人附丽于后,编造假的古代所谓典籍,来忽悠人。光忽悠当时的人也就罢了,连今许多现代人,也被忽悠了。

所谓列子御风而行,列子这个人是否存在还是疑问,更不要他的神仙事迹了。但可以通过考证证实的是,《列子》这本书是假的。《吴子》号称兵书之祖,但这本书居然出现了八百年后才出现的兵器,那肯定不是吴了写的了。这本书最大的伤害是历代文人,所谓文韬武略,古代科举时,居然把这本书作为基本教材和考试大纲内容,从皇帝到所有读书人,都被骗了。

所谓《太公阴符经》,至今还在道藏内,它确实是唐代人伪造的,根本与周初的姜太公无关。

但,书的造假,并不一定完全没有价值。比如《列子》,写得就比较好,思想『性』和艺术『性』都算得上是佳作。况且,《论语》还有今本和古本的不同,你就能否定它的价值吗?只是,原则要分清,着作权要保护。而目前,大量的所谓讲授传统文化的人,根本不从考证中来,根本不从主干中来,就比较可笑了。

那么,古书就不值得尊崇了吗?不尽然。史书假造的少,因为中国古代修史的原则是后朝修前朝的史,弄不明白的少写或者不写,只写明白的事实,这从司马迁的《史记》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延续了光荣的传常这是中华文明的文脉,也是五千年不灭的圣灯。

民国时期,按传统,要为清朝修史。但在那个战『乱』纷飞的年代,文人们几乎安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也凭借巨大的热情和强烈的使命感,写出了一部扎实的《清史稿》,为什么叫稿,不叫史呢?因为清朝时留下的档案材料太多了,他们还没时间看完,日本人就打来了。没有完成的工作,不能叫严肃的史,所以就加了一个稿字。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清理故宫档案,光皇帝起居注,就有十几万册,要看完,也要几十名专家,穷其一生。所以,到现在,我们还没修出清史来,这不是『政府』不努力,也不是专家不认真,实在是工作量太大了。

最近,对道家感兴趣,主要是这符闹的。但在看道家的东西时,免不了对佛家有所牵扯。道教是东汉年间在中国兴起的,但道家思想却是产生于春秋战国时代。道教和道家如果不分清楚,学术上的后果非常严重。思想和宗教有本质区别,重要特征在于偶像崇拜。思想,是没有偶像崇拜的,但宗教樱

虽然有区别,但其思想主干大体还是不矛盾的。道教是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宗教。在它产生之时,佛教也开始传入中国,并以迅速扩展的势头,将刚刚流行的道家,压制在一个很的范围了。这是为什么呢?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肯定没有这么简单。这得先从道教的思想和发展脉络梳理起。从思想上,如果老子是在下定义,那么庄子就是打比方。我们可以背硕道德经》,但穷其一生,也无法真正理解。庄子为了让人们理解这些深奥的道理,他深知下定义不如打比方的窍门,于是就编故事打比方,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有趣的寓言和雄奇大美的文章,我们开始理解其中的一些道理了。而道教作为一种宗教,必然是社会化的,生活化的,也就是把思想在现实中进行试验,据可以成仙,才出现什么内丹、外丹、符咒等具体化的行为流派。

老子我不懂,但庄子的思想有一个特征,就是极赌相对思想,有早期辩证法的苗头,但相对必须要相联,相联的基因,他没明白,后人用修道成仙的各种办法,就是对这种相联的尝试,据有人成功,但确实比较稀少。这是理论与实践连接出了问题,因为理论原先都没有这方面的规定『性』和原则,以至于后来良莠不分,真假难辨了。

而佛教就不同了,它从理论上就规定了实践的原则和方向,也直接出了本教派的特征。比如四念处、比如三法印,最终归结到心:心即是佛。心是无量的,提供了佛教发展的巨大空间。心又是特定的,不能把心外的东西当成根本,又给佛教的实践规定了具体的对象,这确实是一项原则明确、特征明显、『操』作『性』强的宗教,所以兴盛起来,肯定的了。

在唐代,最开始皇帝把国教定为道教,是因为老子姓李,皇帝也姓李,皇帝要给自己找一个伟大的祖先,为自己的地位给一个血缘上的答案。但后来,佛教的魅力大放异彩,玄奘大师将这种光彩推向了**,以至于皇帝都想把舍利子请进皇帝供奉,这让儒教的韩愈奋不顾身,也让道教的一些人羡慕不已。于是,有人就撰文,是佛道一体,但这种鱼目混珠的做法,受到了玄奘大师的坚决驳斥,用宏大的理论和巨大的影响力,维护了佛教的纯洁『性』。

从此,道教再也无法在中国的政治庙堂上占据高峰,被挤压至民间角落,以『迷』信的方法,求得生存。虽然在明代有一个高峰,短时间内得到皇帝的垂青,但那也是昙花一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我前面过,中国的老百姓,大多数人本质上是不信仰宗教的,他们只相信对现实有帮助的东西。当阶层固化时,百姓无力通过正常的渠道改变自身命运时,总想借助神仙的力量,或者超自然力量,来改变自己的处境,道教在这个市场中求存,就必须有些鬼神『迷』信和方术的东西,不然,谁给你饭吃?

我有时想到,儒、道两家,都尊崇易经为基本经典,但却发展出完全不同的两个实践样式、完全不同的学术理念,这是为什么呢?

是周易的规定『性』不明确吗?明明大量的数字规定『性』,写得很明确的啊?数字的加减乘除,是起卦的方式啊,是量的规定啊。阴阳、正反、体用、生克,是质的规定『性』啊,就像数字的正负『性』质,规定得很明白啊。为什么发展出如此巨大差异的运用呢?也许,是周易真的提示了某种宏观的真理,会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儒、道,不过是它真理『性』体现的不同形式而已吧。

我正在思考,被一阵笑声打断,我一回头,妍子在我身边,呆呆地看着我。我问到:“我那么好看?”

“我就喜欢,哥,你看书后想问题,那傻傻的样子,好可爱的,我越看越喜欢。”

“还有这种喜好?”我不理解,她为什么喜欢我这个样子。

“哥,我明白自己为什么喜欢你傻。”

她接着出的理由,是我以前没有想到的。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

喜欢一名隐士的前半生请大家收藏:(wuxia.one)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