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竞技 > 颠覆剧情 > 第50章 《杜十娘》

颠覆剧情 第50章 《杜十娘》

作者:桃之夭夭夭夭 分类:竞技 更新时间:2023-12-31 02:14:55 来源:书海阁

平安将铺面盘下来,并未自己用,若是租了出去。她暂时不知做什么生意合算,又有十娘的事挂在心上,当初桃朔白要转让铺子,她觉得机不可失才先买下来放在手里,总归是份产业。

长福街地段不错,没几天铺子就找到承租人,平安与对方签好租赁契约,转而回了住宅。回来就见十娘坐在窗边,腿上搁着针线箩筐,手中针线停着没动,双眼怔怔的发呆。这几日十娘一直是这样心事重重,平安猜到与高牧有关,可等了几日也不见十娘张口。

平安只好先问:“十娘,你与高公子……”

十娘一惊,抬头看向平安,抿了抿唇,试图让自己看起来平静一些:“高公子说,他想娶我为妻。高家父母早就知道我,一开始不太同意,后来却也默许了。高公子说我若愿意,他们一家要回原籍,打算下个月动身。”

十娘的话略有些混乱,却也道出她矛盾的心理。十娘显然是对高牧有心,难得高牧与她一样,甚至愿意迎娶,并做通了父母的工作,可十娘也犹豫。十娘的犹豫并非是惧怕将来在高家的生活,也不是惧怕高牧将来可能的变心,十娘是放心不下平安,舍不得与平安分开。

某种程度上说,十娘很了解平安。

果然,当平安听了她的话,立刻知道症结在哪儿,也迟疑了。平安虽不舍与十娘分别,可同样舍不得离开京城。如今她们在京城有房子有铺子,左邻右舍又熟,甚至还认识了当朝太子,只要她肯用心,后半生就不愁了。这时候让她突然换个陌生环境,且富贵荣辱都在高家心念之下,她实在不愿意。

分别,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平安认真的想了很久,道出心里话:“十娘,高牧娶你,虽有报恩之心,但未必没有倾慕之意,否则他不至于说服父母,并请你首肯。往后的事虽说言之过早,但高牧此人你认识的比我早,他什么性情你比我清楚,你自然也深思熟虑过,觉得他可以托付终生。说句不好听的,即便将来有一天高牧或者高家容不下你,还有我呢,你可以来京城找我。”

“你真不与我一起离开?”虽是猜到,可真的听到平安将话说出口,十娘仍旧难掩失落。十娘本想说她孤身一个,可想到平安能力与性情,又已在京城有了安稳的落脚与熟悉的人脉,远比跟着高家去人生地不熟的洛阳要强。

平安笑道:“我才不和你去呢,你这一走,京中的房子铺子都便宜了我,我买几个下人,将来做个小生意买几亩地,岂不是优哉游哉。或许将来我闲了,手里又有钱,还能去洛阳看你呢。”

“那可不成!你一个小女子孤身上路得多危险。”十娘连忙打消她的念头,忍着离别伤感说道:“如今高家遭了难,京城不好留,虽说现在回原籍去,却也是暂时的。高大人罢了官,但子孙并未被夺出仕资格,所以高公子有意回乡攻读,过两年参加科举。”

平安点头:“高公子经过劫难,必能刻苦用功,而高家在京中又有人脉,将来必然能够回来的。”

十娘对自己倒没有多担心,最放心不下的仍是平安:“你一个人也没个倚靠,遇到事连个商议的人也没有……”

“有太子呢。”尽管平安不认为与太子有什么深厚关系,但为十娘安心,故意说道:“我到底是太子的救命恩人,上回太子对我态度很宽和,还说有事可以去找他。我的性子你也清楚,不是个惹事的人,这里左邻右舍又热心,不会有事的。你到了洛阳就来信,我们彼此随时通消息,大家都安心。”

十娘本就对平安十分信赖,平安一番解说保证,渐渐打消了隐忧。正所谓千里搭帐篷没有不散的筵席,即使不是今日别离,将来平安寻到良人,终有出嫁一日,说不得也是天海各据一方。

十娘与高牧的亲事在京中举办,筵席就在高家城外的庄子上。尽管这日宾客很少,却都是至交,婚礼一应流程十分齐备,丝毫未因十娘身份而有所慢待,这令平安安心不少。

四月中旬高家便启程离京。高父经了牢狱之灾,身体受损,精力不济,高母大病一场已是难好,只现今养的好些,所以一家子才赶着上路。平安让刘大一家跟着十娘,又交代了十娘许多话,那仿佛嫁女儿似的姿态,令十娘又感动又好笑。

高牧站在平安跟前,回身望着车内的十娘,与平安说道:“十娘对我有情有义,我对十娘钦佩爱慕,娶十娘为妻非一时感动,而是深思熟虑。你放心,我必会爱重十娘,护她顺遂安康。”

“希望你言出必行。”哪怕高牧看着很可靠,但平安仍对他抱有一丝观望怀疑,人,是会变的。或许她不该这么悲观。

送走了十娘一行,平安一下子无所适从。

十娘不放心她一人独居,坚持在离京前买了几个人,一对儿三十来岁的夫妻带着老父和一双儿女。这家人身世清白,是从直隶过来的,据说是地主突然收回了土地,无田可种,无钱无米,便一家子出来找活路。平安见老头儿会赶车,能看门守户,夫妻两个能干本分,一双儿女也不小了,大女儿和平安同岁,小儿子也有十二,都能做事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平安深知坐吃山空,单靠铺子的租息可不行。

原本太子的赏赐不少,但买了铺子现银子就用光了,那些首饰当掉了几件,她怕十娘将银子都用在了高家身上,特地给了十娘五十两,又将首饰选了两件,她自己手边的银子只有二三两。想买地做地主是不行的,一来没钱,二来买了地没实力也护不住……

“安娘,那位王公子又来了。”

王公子就是太子朱常洛,算一算,这是这个月第三回过来了。

平安不是什么都不懂,朱常洛眼中的情意她看的分明,考虑到彼此身份差距,她都是做冷处理。她从未想过与朱常洛的可能性,且不说宫中复杂残酷的环境能否适应,单单与人共享一夫她就忍受不了,若能忍受,前世也不至于闹到离婚的结局。

朱常洛觉得很奇怪,每每面对平安淡然平静的目光,他都觉得十分拘谨,可又忍不住想见她。近来平安躲避的态度他不是没看出来,但是……他不想放弃。

“平安……”

“太子殿下,我对你不合适。”平安权衡之后,还是决定实话实说。

朱常洛手指一抖,追问道:“为什么不合适?”

“我不喜欢宫里的生活,只想平平安安。”

朱常洛神色一黯,因为他无法保证会护着她平平安安,即便身为太子的自己都难逃郑贵妃的算计,母妃都在郑贵妃掌控之中。此回福王离京就藩,郑贵妃久病,皇帝也颇受打击,他这才趁势发展了一点儿人手,处境较先前好了许多。

沉默良久,就在平安以为他放弃了的时候,朱常洛却道:“若是我能保证你平平安安,你可愿意入宫?”

平安没回答,并非是没有答案,而是朱常洛的态度太卑微。朱常洛是皇太子,就算不是太子,一个寻常男子这般与心仪的女子祈求,也会让人心软,更何况平安对朱常洛虽无情爱,但一直抱有一份好感,朱常洛一开始就对她十分尊重,从无轻视。

“太子可知我的身世?”平安突然转了话题。

朱常洛点头。

“我唯有一个心愿,将来能替程家的案子昭雪,若太子殿下能为我完成这个心愿,我便入宫。”当朱常洛有能力为程家翻案,必定是登基为帝,只因程家的案子牵扯到宰辅张居正,只要万历皇帝在位,绝不可能翻案。再者,三年不改父志,即便朱常洛登基,想要为程家翻案也非易事,能做到,定然是朝堂尽在掌握,有魄力有决心,那么这样一个有为的皇帝还会萦绕儿女私情?即便仍要迎她入宫,多年感情沉淀下来,她也有自信经营好这段特别的婚姻。

平安在下一个饵,她稳稳站在原地,一切都需要朱常洛去努力,不论结果如何,平安都毫无损失。这是平安的小心思,若非时代如此限制,她也不必动这点心机。

朱常洛到底是太子,哪里看出平安的用意,不论是敷衍还是拖延,却令他眼睛一亮。

“我会做到的!”朱常洛将平安的话当做应诺,迫切的期待真正握有实权的那天。

平安对历史上的朱常洛了解不多,但她所认识的朱常洛,宽厚仁慈,有抱负有热情,将来未必不能做个好皇帝。她虽然没有忧国忧民的情怀,但也不希望和昏君暴君打交道,她希望朱常洛能真正的成长起来。

七年后,万历皇帝病逝,朱常洛顺理成章登基为帝。

次年,加开恩科。

喜报传来,高牧榜上有名,虽不是一甲前三名,但也是二甲进士。如今捐纳的监生很多,真正肯花功夫考功名的自然少,但选官很占优势,更别说高家还有旧日的一两个关系在。此回高牧高中,上下打点一番,很快便得了实缺外任。

平安与十娘相聚不过两三月,又要分别。

如今十娘虽年近三十,却风韵犹存,高牧果然信守承诺,对十娘十分爱重,夫妻情分日深。十娘倒也好运气,自进了门就添丁,如今已有两子一女,喜得高父连连夸赞十娘乃是佳妇。高母在回乡的当年便过世了,高父是公公,不好管儿媳妇房里事,又有了孙子孙女,便从不提为高牧纳小,高牧也不动此等心思,因此十娘的日子难得的清静美满自在。

十娘临行前还担忧着平安,平安已是二十一岁了,说媒的也不少,偏生她一个都不应。十娘正打算与高牧说说,许是平安也爱读书人,高牧认识的学子多,或许……

这边没想完,忽然来了圣旨——

“……此系扬州盐商为利益相互勾结,构陷朝廷命官,程家身负冤屈,特此下旨昭告,以正程家之清名。即日起,程璋官复原职,其妻方宜人、儿媳白氏忠贞节烈,当立碑以彰其德。”

这是朝廷为程家的案子平反了?!

不等十娘惊讶完,内监又取过另一道圣旨——

“程家之女程玉娘,淑慎性成,勤勉柔顺,雍和粹纯,性行温良,即日起册封为贤妃,入主永寿宫。”

除了平安有所准备,所有人都被这道圣旨弄懵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朱常洛有心,早派了王嬷嬷来帮着料理接旨事宜,平安也不肯落人褒贬,早将封赏的银子备好,交给王嬷嬷一并打理。内监除了宣旨,送来妃位的金册金印,另有皇帝的丰厚赏赐。

若无前一道为程家平反的旨意,那么这一道侧妃圣旨定然引人浮想联翩,可有了前面一道圣旨铺垫,众人皆以为皇帝是为弥补程家,所以册封程家女儿为妃。当然,少不得有人暗中嘀咕,程家玉娘二十一,已经老了,哪怕皇帝初登基百废待兴想要用程家父子,也犯不着给这么大的恩宠。然而不管外人如何猜测评说,圣旨已下,朝中大臣们对此还是很宽容。

倒不是大臣们没有忧虑意识,当初先帝的郑贵妃,大臣们可十分看不上眼,总觉得霸占了皇帝的心就等于是祸国妖民的妖妃,如今新帝大张旗鼓册封平民女子为妃,怎不令人多思?

朱常洛只玩笑般的对几位亲近大臣说道:“有何可担忧?即便将来程氏生子,亦不会是太子,朕吃过这样的苦,怎敢重蹈覆辙。”

大臣们见皇帝说出这番话来,顿时放心不少。

朱常洛那番话并非敷衍,而是他与平安在册封前慎重思虑过的。朱常洛这些年并未再进新人,但该有的太子妃、侧妃等都有,原有子女不少,但夭折的多,如今健康长成的皇子只有两个,皇长子已被立为太子。如今的皇后郭氏,久病,仅有一位公主,皇长子乃是惠妃所出,皇五子生母是顺妃,其他有几位公主的低阶妃嫔,这都是做太子时的妃嫔,登基之后的第一道册妃旨意便是封了平安。

平安不是古人,特别是目睹了朱常洛这一路的艰辛,不忍儿子将来受苦。做皇帝就好?不见得,本朝实行分封制,做藩王比做皇帝自在多了,远的不说,单看邠州那两位,简直是逍遥神仙。

两人商议后决定,不论将来平安是否有子,她的儿子都不做太子。朱常洛觉得很愧疚,一直想弥补,就让平安亲自为儿子挑封地。

平安简直被逗笑了,她人都还没进宫呢,又哪儿来的儿子?

笑完后,平安说道:“我早想好了,将来若真有一子,希望能过继给邠王为嗣子。”

朱常洛一愣:“为何?邠王现今无子,可若以后……”

“那你说邠王为何迟迟不肯大婚?甚至府中至今没有一个女眷?”平安笑他的迟钝,见他茫然,便提点道:“你想想,邠王当初离京带了谁走?”

时隔七年,朱常洛回想起来已不记得桃朔白的面容,但对方那一身清冷皎皎的气质记忆深刻。朱常洛领会到她话中之意,震惊的瞪大了眼:“你是说、你是说二弟和那桃公子……”

“时隔七年,他们二人之间一如既往。”平安的口气不无羡慕,当看向朱常洛,虽然心中对未来仍有丝丝不确定,却不再畏惧。朱常洛肯用七年来证明自己的心意,难道她就不能勇敢的朝前迈一步?唉,谁让她对这个人动了心呢。

真正让平安点头入宫的并非是程家的案子平反,而是自从朱常洛承诺了她,七年间内院再未进新人,当有了足够健康的子嗣,也淡了后院女色。有时候平安细想想,不是不心酸,不遗憾,但她生不逢时,朱常洛处境如此,能做到这种程度的洁身自好已是难得了。

曾经不能苛求,但在往后却不能宽待,平安从来不是那等“贤惠大度”的女子。

次年,平安诞下一女,升为贵妃。

三年后,平安又生下一子,皇帝下旨将此子过继给邠王为嗣子,顾念皇子年幼,暂留宫中抚育。同年年底皇后薨逝,平安封皇贵妃,协理六宫。次年开春,册立为皇后。

又三年,惠妃病逝,尚且的年幼的皇长子由程平安抚养。

平安深知有子之后一举一动皆引人注目,先时将儿子过继给邠王,朝中大臣们十分满意,他们不认为这是皇后识大体,而是称赞皇帝英明,至于程平安这个皇后,得个贤惠端庄的名声已是不错了。

程家平反昭雪后,平安见过程家父子,多年流放生涯将二人折磨的憔悴病弱,哪怕程璋官复原职,也没能在任几年,程兄长年轻底子好,重新娶妻生子,特地将所得长子记在嫡妻名下。平安入宫得封,地位步步高升,她与程家父子深谈了一场,此后程家父子便减少外出,修身养性。按照惯例平安做了皇后,父兄有封爵,为防止外戚作乱,或为别有用心之人利用,平安让程家以休养身心的名义不出仕。

平安对待朱常洛其他的子女,虽不能视如亲生,但尽量公平公正。当然,由于她长期独宠,其他妃嫔难保不满,对于此,她可以补偿物质赏赐,要求别的……哼,她都假装听不懂。

转眼已过去十年,平安也是三十一岁了。

这日朱常洛忽然与她说:“高牧果然不负朕之所望,在任上做的很好,我准备将他调往江南任按察司。若非他的资历不够,做布政司也使得。”

“看来我今年是见不着十娘了。”对于朱常洛口中的朝政调令等事,平安从来是听了就过,不议论、不张扬、不打听,这是他们之间的默契,也是朱常洛时常与她说话的原因。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两人最初在一起是因为男女间的喜欢,可十年来感情非但未减,反而越发浓郁,却得益于二人的经营。朱常洛时常庆幸当年的坚持,否则便是错过了今生所爱,有平安陪在身旁,他似乎有无限勇气和胆识去实现当年心中的抱负。

平安也庆幸,当初勇敢迈出了一步。

此时的杜十娘带着儿女,跟随高牧来到江南,这里曾是她的家乡,阔别多年再回到这烟雨江南,竟是如此的陌生。高牧特地趁着休沐,租了一艘画舫,携妻带子出游。

正值阳春三月,踏春的好时节。

湖边有不少游人,有个神情呆滞的中年男子紧盯着画舫,嘴里也不知念叨着什么。旁边行人以为他好奇,便笑着介绍:“那船上坐的乃是新任按察司以及他家的家眷,据说这位高大人有位十分美貌贤惠的夫人,又有两子一女,生的聪敏俊秀,见过的人都夸赞呢。”

有人接过话:“听说高大人家早年也遭过难,正是高夫人在当初高义,不计回报的帮助高大人,这才成就了一段姻缘佳话呢。”

“听说那位高夫人姓杜,原是咱们江南人呢。”

这中年男子呆呆的听着,许久才黯然转身,拄着拐慢慢的消失在人群。

此人便是李甲。

当年李甲得了十娘给的千两银子,欣喜不已,立刻打点船只返乡。怎知银箱子沉重,一路招摇,竟招惹了劫匪,那些劫匪抢了银子不算,还将他打了一顿,所侥幸捡回一条命,腿却被打断了。回到家,父母见了他又是伤心又是生气,更让他无从辩解的是,父母都认为他是将银子花在了京□□妓身上,故意编出劫匪一事还打伤自己来博父母同情心软,为此亲友弟妹很是生气,平素话都懒得与他说。

前几年李父任上渎职亏空被查了出来,罢官抄家,一家子生活困顿。弟妹闹着分了家,接了父母去奉养,只将他分了出来,如今他无妻无子,靠着给人写信撰文度日。

不料想,时隔多年,竟会见到十娘,十娘……

杜十娘却早已将李甲抛之脑后,如今的生活是她梦寐以求的,此生无憾矣。

喜欢颠覆剧情请大家收藏:(wuxia.one)颠覆剧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