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农女重生发家日常 > 农女重生发家日常 第69节

农女重生发家日常 农女重生发家日常 第69节

作者:绿豆红汤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2-30 08:30:50 来源:免费小说

  程石跟杨柳打算的是先买个小铺面,挂个牌匾有个名号,如粮行的伙计所说,经纪手里都握着不少铺面,他把要求一说,赶着马车去看了两个就找到了中意的。

  经纪找来房主,又一道去过了契,付了银子,这个铺面就成杨柳的了。

  “怎么把铺子记在我名下了?”杨柳诧异,之前可没有这一说,她摸着肚子问:“莫不是我沾了孩子的光?”

  “别说这没良心的话,非得因着孩子才能给你?”程石听着不大高兴,觉得自己的一番情意被糟蹋了,板着脸说:“我不想记在我名下不行?”

  “为什么不想记在你名下?”

  “我嫌我名字难听。”程石横她一眼,“满意了吗?”

  杨柳看他背影都带着气,哈哈笑了两声。

  程石把新锁换上,把锈迹斑斑的旧锁连带着钥匙扔路边,谁用得着谁捡回去用。

  回去的路上见她不吭声,程石又主动搭话,“杨柳,你又在心里琢磨啥?”

  杨柳抬眼看他,又搞什么鬼。

  “你名字好听,我多喊喊。”这下换他嘻嘻哈哈,像傻子似的一遍又一遍喊杨柳。

  杨柳受不了他,坐过去推他,“行了啊,我可没说你名字难听。”

  “那你刚刚在琢磨什么?”

  “我在想咱家的铺子要起个啥名。”

  “想到了吗?”

  杨柳摇头,“想了几个都不满意。”

  “交给我,我帮你想。”程石得意地翘起尾巴,大包大揽道:“我可是读过不少书的。”

  杨柳撇过脸笑,“娘说你肚子里还没二两墨。”

  她?程石冷哼。

  作者有话说:

  程石:姜长盛来来来,我们聊聊

  姜长盛:你就说你舍不舍得扔

  第八十三章

  一个小小的食铺, 两人几番斗嘴,书都翻了几本,琢磨了好几天才终于定下:千客食铺。

  最初程石想以杨柳名中的柳取意, 柳通留,食材又取自山中, 便有意定为留山, 被杨柳好一通嫌弃,嫌古怪又生僻,乍一念完全不解其意, 她就想要个兆头好的,寓意以后生意兴旺。一个一心想显摆肚里的二两墨, 恨不得咬文嚼字,一个字引好几处隐喻, 一个一心想着通俗易懂,有好的寓意还要好听。两人相互争夺又不断妥协,折中取千客二字,既有千客万来的好意头, 又沾些西去东来千万客, 南行北走万千人的豪迈和文雅。

  程石本来没把这个匆忙买下的小食铺当回事, 但在取名一事的折腾下倒是有了感情, 苦练了三天的字,选了最中意的一副拿去给木匠打牌匾。开业那天他还买了挂鞭,把搭了红布的牌匾钉上门头,揭红布当然是请程太太动手的。

  前几天零散着卖的时候程石就跟老客说了他要开铺的事,还定了固定的买卖时辰, 免得让客人上门空等。他这个举措很让医馆以外的客人满意, 毕竟谁也不能为了买鱼买蛋什么都不做, 一大早站医馆外面等着。不少熟客都有过跑空或是错过的时候,没少因为他行踪不定生恼,又因嘴馋服软。

  食铺离医馆不远也不近,坐馆的大夫自然不好丢下病人去食铺买菜,他们都说会让家里的妇人去照顾生意。但程石不舍得跟这么多大夫打好关系的机会,主动说每天早上让他们先选,他去食铺的时候路过医馆,稍稍停一会儿让他们先买。

  黄骨鱼难得,不是每天都有,更何况程石还说有时候会有鸭蛋和松乳菇,一个优先权,这些大夫又捡起了给家里买菜的活计。

  辰时中开铺,路上要耗一柱香的时间,程石跟杨柳辰时初就要出门,这个点天色已经大亮,下地早的人,肚里的食都消化了。

  铺面就五尺宽,还没杨柳躺下长,但进度深,有十来尺,能放不少东西。

  一阵噼啪声,地上散落着红色的炮纸,周围的摊铺出来看热闹,杨柳抓了红枣花生糖果糕点送给他们,相互交换称呼,寒暄一阵,知道大概是做什么生意的,又各自忙活。

  门口就横放着一张原木矮桌,桌后摆两张椅子,马车上的东西还没搬下来,就有熟客循着动静过来了。

  “程老板恭喜啊,有了铺面可是实打实的老板了。”来人挎着菜篮看了眼牌匾,她不识字,走上前问:“铺子取的啥名?”

  “千客食铺。”杨柳笑着说,她见程石提着筐过来了,她走到桌子后面把钱箱打开,“姐,今天还有鸭蛋和桃子,鸭蛋是今早才捡的,很是新鲜,你看要不要买点?”

  鸭蛋个头大,一个鸭蛋顶两个鸡蛋,杨柳喊价三文一个,老客无有不嫌贵的,咋舌说日后买不起了。

  “鸭子夜宿山里,白日在水里,日日在堰里噆食小鱼苗,家里的老人还从堰里捞黑螺喂鸭,别说你们买不起,我们也卖不起。”杨柳摸着鸭蛋说的真诚,现在下蛋的母鸭都是坤叔去年养的,除开自家吃,剩下的他都是要送去武馆,要不是开业想弄点花活,她也不打算拿鸭蛋出来卖。

  “就开业前三天有鸭蛋卖,过了这三天就没了,下次再卖就要等到入了秋。”程石提了鱼桶放桌上,绕过桌子进去,往外瞅了一眼,“趁着有赶紧下手,待会儿人多了几句话的功夫就没了。都是老客,我家的东西你们放心,敢卖这个价它的味道就差不了。”

  能买得起高价鱼和鸡蛋的人家本就富庶,闻言还有什么好说的,立马掏铜板出来,“拿给我拿二十个,我家人口多。”

  “我要五个吧,先尝尝,好吃了明天再来买。”

  “也是,明天和后天还有,前面的人别买多了,少买点大家都能尝尝。”后面的人高声喊。

  装蛋的筐就在铺子里的空地上摆着,明显的鸡蛋多鸭蛋少,都先紧着鸭蛋买。程石张罗着后面的人先来买鱼,吆喝了好几声才有仆妇过来。

  他负责捞鱼称鱼,杨柳就负责卖鸡蛋鸭蛋,各收各的钱,虽然开铺第一天来的客人不少,倒也忙的过来,有人循着热闹过来问价,都是谁嘴巴得空谁回话。

  “抢钱呐?鲫鱼三十文一斤!鱼鳞用金子打的?”扎着头巾的妇人嘴里骂骂咧咧,她不买也不走,就勾着脖子看别人买,鸡蛋三文两个,鸭蛋三文一个,越看她越迷糊,不时看看天,再看看这个牌匾上还挂着红布的铺子,总觉得她是没睡醒在做梦。

  杨柳跟程石都忙,无暇顾及她,等送走一帮熟客能歇会儿了,才发现门外围了一圈人,对着桌上的东西指指点点。

  “大婶大娘们,你们要买点啥?”程石活动着膀子走出去,他身形魁梧,膀子堪比人家大腿粗,配着关节咯吱咯吱的活动声,寻常的话从他嘴里出来像是威胁。

  前一刻还说得起劲的人一哄而散,生怕被拦下了,“不买不买,有这钱我还不如去割几斤肉。”

  但东槐街烧鸡铺旁边新开的一家铺子卖三十文一斤的鱼,不等程石跟杨柳回村,这个消息已经传开了。

  他们前脚刚到家,杨母跟杨大嫂后脚就来了,杨母看女婿不在家,直接问:“我听你大奶奶说你们在镇上卖三十文一斤的鱼?鸡蛋三文钱两个,鸭蛋三文钱一个,桃子七文一斤,是不是你们?”

  “说少了,黄骨鱼我们卖四十五文一斤。”杨柳没否认,她抠了坨面脂搓开抹脸上,换上草鞋拿了蒲扇坐过去,“你们喝不喝水?我多倒两碗。”

  对面的婆媳俩哪还顾得上喝不喝水,俱震惊的说不出话,嘴巴张张合合,最后同问出一句话:“有人买吗?”

  “都卖完了,我们以前也是卖这个价,已经有熟客了。娘,嫂子,你们别操心,我们敢卖这个价肯定是卖得出去的。”杨柳心思不在这上面,开业这天放在初十,离她月事已经过去了两天但一直没动静,她心里有了把握,就笑盈盈地跟她娘说:“娘,你又要当外婆了。”

  杨母闻言惊得站了起来,喜的合不拢嘴,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眉梢高高扬起,“真的?多久了?可看大夫了?哎呀,这孩子可算来了,我也不操心了。”

  她一通问下来,显然也不想要什么答复,她高兴坏了,什么鱼啊蛋的,早抛去了脑后,“我得回去给你爹说说,他惦记这事操心操的瞌睡都睡不好。”说着就快步往出走,脚步轻快,一副风风火火的样子。

  “小妹,这可是个大喜事,恭喜你啊。”婆母走了,杨大嫂还留下说话,她也是真心高兴,有些扬眉吐气的意味,腰板也直了起来,“这下我看村里谁还敢嚼舌根,再背后胡嚼,我让你哥打上门去。”

  杨柳笑笑,她想的开,还安抚嫂子:“理她们做甚,一天到晚不就是嚼完东家嚼西家,她当面嚼别人,别人背地嚼她。”

  村里有几个刻薄嘴最见不得别人好,说话也难听,杨大嫂也不跟小姑子说那些气得人想打架的话,转而关心道:“几个月了?怀相可好?吃饭胃口可还好?”

  “都好,估摸着也就一个来月,除了回县里那几天有些吃不好,回来后就好了,荤的素的都吃的进去。”杨柳让她嫂子等等,回卧房提了五个灯笼来,“我们在县里看到了买的,你拿回去让我哥看看,琢磨琢磨,看能不能照着样式编。”

  “好精巧,样式也好看。”杨大嫂接过,心里很是感激,“你们就回县里三四天还惦记着你哥,我代他跟你说一声谢。”

  “那是我哥,一个娘胎里出来的,说这话就外道了,我日子好过了也见不得你们吃苦。”杨柳趁机解释一二,她家这又是雇长工又是请帮工的,养鱼养家禽种果树做生意都没捎带娘家人,她爹娘兄长可能没想法,但才进门的嫂子或许心里会犯嘀咕,“雇人守山是阿石在县里跟他大舅商量好的,他回来了我才知道,之前也有过让我哥来给我帮忙的想法,但他胆子小,夜里有我陪着进山他还有些害怕,这事我也就没提。后来有小弟去武馆学武这事,我就琢磨着还是要自己有个手艺,我在一边帮扶着,不管是找个师傅还是找个门路,我哥自己站起来才能撑起门户。正好他擅长做竹编,我哥也耐得住性子坐的住,他又喜欢这个活计,他编了我帮着卖,能不离家还能额外赚些钱,以后手艺能谋生了也去镇上买个小铺子,往后的日子也就好过了。”

  杨大嫂垂着眼几欲掉眼泪,听到小姑子这么说她也安心了,心里也踏实了。嘴上不说,她也知道男人心里急,兄弟姊妹四个,两个妹妹嫁的好,小弟又去学了武,出师了指定差不了,就只有他没本事只能在地里刨食。咋能不急?亲兄妹关系好才会帮衬,到了下一代关系远了,人家的孩子有钱的有钱,有本事的有本事,自己的孩子又是继承那几亩田地,面朝黄土背朝土,不能想,一想心里就不得劲。

  送走嫂子,离晌午还早,杨柳到书房去拿了字帖临摹,字帖还是在县里买的,姜霸王付的账。字帖上的字她认不全,但已经能把控住毛笔,落笔不再是一个个墨团。

  程石从山里回来提了只褪了毛的小公鸡,半年大的小公鸡肉嫩,大火爆炒,再掺上泡发的干菇子,还没起锅杨柳闻着味就坐不住了,也不再听他讲她喜欢的鬼故事,急急忙忙往厨房去。

  程石慢步跟在后面,看她那个馋嘴样儿,打趣道:“半个时辰前也不知道是谁骂我嘴馋,对着还没长成的小公鸡也能下狠手。”

  杨柳不理他,拐进偏院了贪婪的大口吸气,“好香好香,怎么能这么香?咋会有这么香的鸡肉!春婶,鸡肉可熟了,我帮你尝尝咸淡。”

  程石听了爆笑。

  春婶也是笑,铲了两个鸡翅放碗里,“来,帮我尝尝咸了还是淡了。”

  走进厨房,香味扑面而来,程石站在门口吞咽了下口水,捏了个沾满浓稠汤汁的鸡翅扔嘴里,满足叹气,“太好吃了。”

  春婶见了气得去拍他,“馋死你了,你还跟你媳妇抢起了肉吃。”

  “又不是只有两块儿肉,吃了就没了。”程石不服气,等鸡肉端上桌,他招呼春婶跟坤叔都别客气,“明天我再逮一只,自己养的鸡,有什么舍不得吃的。”

  “对,都吃,别推来让去的,我是怀娃了又不是明天要死了,吃了这顿没下顿了……”话音还没落地,头上就挨了一雷蹦子,见程石瞪着眼横她,她捂着脑袋识趣改口:“是我胡说八道,吃饭吧。”

  “赶紧呸几口。”春婶催促,“话可不能乱说,你不当真,我们听的人心里不舒服。”

  “噢,好。”杨柳偏过脸呸呸几声,又去瞄男人,他绷着个臭脸还在瞪他。

  “下次再信口胡说,就罚你你坐一边看我们啃鸡肉。”程石没好气。

  死过一次的人对死亡没忌讳,也不信嘴上提死就会死,但杨柳还是老老实实点头,保证不再胡说。

  饭前小插曲带来的沉闷在吃到鸡肉时一轰而散,没人说话,嘴里吃着眼睛还在菜钵里瞅,狗在桌下的嚼骨头也嚼得咔咔响,也是嘴里嚼着,狗眼四处张望,盯着谁有扔骨头的苗头,立马凑过去谄媚地摇尾巴。

  鸡肉啃完,松乳菇也择吃干净,坤叔端起钵把干饭盛里面,混着汤汁都扒下肚,最后连蒜瓣都不漏下。

  “好撑。”老头靠在椅背上不动,心想松乳菇给鸡吃没白糟蹋,不愧是在山里吃草药和啃食树根的虫长大的鸡,“等入了秋,入了冬,鸡再吃树种子和草籽花籽药草籽,又上了膘,那该有多香。”

  嘴里的肉香还在,杨柳又咽起了口水,她跟程石说:“反正松树林那么大,我们再多买两百只鸡?”

  不,吃了这顿,程石已经看不上两百只鸡了,一天一只还不够他吃一年的。他打上了其他山头的注意,松树林占地大概只有三十余亩,刚好是山体突出来的一角,东西两侧走势陡,呈凸字形,除了有人会在山脚砍柴,一年到头很少有人上去。

  他初步有了打算,接下来的半个月除了下雨,时不时的喊了坤叔或是刘叔一起上去转转。西边那一片杂树长势不好,上午的时候日头都被松树林挡住了,比较阴暗,但他发现草丛里和树根上长了不少菌子,雨后天晴了他上来几趟,还摘了几篓菌子去卖。东边这片比西边好点,日照时间长了一点,但都比不上松树林那边的土好。他带锹挖了个坑,表层是根系发达的杂树根,再往下挖就有些吃力,掏出来的土里还掺着石头,土壤板结,显然不适合种果树。

  杨柳在山下摘梨,赵勾子站梯子上摘,她在下面接了往筐里放,见程石扛着锹蔫巴的从山里钻出来,袖子挂烂了,头发上也插着树叶枯枝。

  “你这些天在捣鼓啥?天天往山里跑,看出啥了?”她让赵勾子下来歇一会儿,洗两个梨递给一老一少,示意程石低头,她给他摘头上的树叶。

  垂着头,脸正对着两团饱满浑圆,男人的喉结滚了滚,他垂着眼咬了口梨,嚼的时候视线下移盯着平坦的肚子,虽然还没变化,但杨柳不穿束腰的窄裙了。上山怕裙子被挂住再把人绊摔了,她穿着锈红色束脚裤,胡服的样式,腿部宽松脚腕紧窄,行走利落,举止飒飒。

  “跟你说话呢?发什么呆?”杨柳揪了下他的耳朵,又极快放开,在他抬起头时看到黑沉沉的眸子,这哪还需要问?

  她看了眼又踩着梯子摘梨的小子,坤叔就在程石背后,她轻呸一声,快速扫了眼身下,别过身不看他,“吃你的梨子。”

  程石笑笑也扭过身,从回县里那日起,快一个月了,他都没碰过她,下山时走的急,气血涌动,见着她很难不起想法。

  “这是最后的一波梨了,今天摘了就没了。”程石囫囵把梨咽下肚,梨核扔堰里喂鱼,水里还飘着十来个被鸟啄烂的梨,他这么一砸,原本啄食梨肉的小鱼一溜烟都沉入水里。

  “明天让陈连水再给你把个脉。”他说。

  杨柳点头应好,十天前就去看过一次,当时陈连水就说估摸着是有了,但脉象还不显。

  两人都确定是怀了,但还是想从大夫嘴里听句准话,当晚程石就写了信给他娘,言辞凿凿地恭喜她要当奶奶了。

  ……

  “滑脉,恭喜了,明年家里要添丁。”陈连水挪开手,“脉象有力,肚里的孩子挺壮实,但月份不大,胎还不稳,回家了还是要注意点,不要提重物干重活。”

  “好,谢谢大夫。”杨柳喜眯眯地放下袖子。

  “口头不言谢,改天把你家的好东西卖我点我就受用了。”陈连水惦记上了程家那还没露面的鸡鸭鹅,吃了一两个月的鱼,再好吃他也快吃厌了。

  山里又新添了一两千只毛崽子,总有那性子毒的公鸡钻空子叨小鸡崽子,程石琢磨着可以把这害虫清理了,他往里看了一眼,压低了声音说:“明天辰时末,你让你家里人去铺子里拿,不能跟其他人漏了口风。”

  两只鸡罢了,怎么看得像宝贝一样,陈连水觉得好笑,但也点头答应了,瞅着周围人少,他凑近说:“再憋一个月,我给你抓几包下火的药?回去了可不能乱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