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农女重生发家日常 > 农女重生发家日常 第21节

农女重生发家日常 农女重生发家日常 第21节

作者:绿豆红汤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2-30 08:30:50 来源:免费小说

  程石:“人天天在我面前蹿,我又何必睹画思人。”

  没画过,不满意,一句睹画思人,才烧起的火苗扑啦被浇灭了,杨柳翘了翘嘴角,抽出他画的其他画慢慢看。

  “我只带了几副过来,以前的都留在娘住的那座宅子里,你要是喜欢等我们回去了我拿给你看,从我开始学作画,每一副都留着。”

  杨柳不懂欣赏画,也评价不出什么,但画里画着什么她能一眼认出来,这于她来说已经是画技非凡。

  “你好厉害,会作画会读书,还会拳脚功夫,会游水会逮鱼会卖鱼,下地了还会收割庄稼,还有什么是你不会的?”

  画纸摊开摆在桌上,杨柳转过身跨坐在他腿上,目光崇拜地仰头望他,喃喃道:“你好厉害。”

  男人最受不了的是什么,是钟情的女人崇拜他仰慕他。程石被她这么看着,好像也觉得他是无所不能,胸腔里的心脏强有力地鼓动,一下下敲碎了他的骨头,竭数轰塌在皮囊下。

  “你别这么看我,我受不住。”唇落在残留着暗影的眼睛上,轻颤的眼皮跟跳动的心脏同步,莫名的,程石有种想落泪的感觉,太奇怪了。待两唇相贴,轻轻啄着,重重碾着,吸允着,旺盛的燎火代替了心头的轻颤。

  颜色绚丽的画纸飘然落地,又被轻轻踏了两脚,空余的留白起了褶皱,像是平静的湖面泛起的水波。待风平浪静,男人用残留着水意的手指卷起了画,绑上绸带丢进画缸里。

  撞歪的桌椅摆正,两人又叠坐在扶椅上,春婶提了只咕咕叫的母鸡回来,厨房传来掀锅盖的响声。

  杨柳闭眼靠在程石的胸膛上,双唇微启轻轻吁着气,感受着背后一下下抚摸,她心想,下雨天果然是让人打不起精神,她又想睡觉了。

  “我没你想象的厉害,感兴趣的多,但学得不精,会武却是兄弟几个里武艺最差的,读书也读不进四书五经,看的多是杂书,会画也是画技平平,懂欣赏的不会买,想买的出不起高价。”程石下颌抵着杨柳的头顶,说话间吹动了松散的发丝,他索取抽了木簪,任由一头乌发飘落在肩背上,再以手为梳慢慢给理顺。

  “娘说我文武不成。”

  杨柳伸手环住他的窄腰,在敞开的衣襟里亲了一下,“在我这里你是最厉害的。”

  程石不再说话,紧紧扣住怀里的人。

  半晌,坤叔扛着铁锹回来,提了一篮子菜到厨房,粗着嗓门问:“他们小两口还没起床?”

  春婶:“起了,锅里的饭已经吃了。”

  坤叔:“人呢?出去了?”

  杨柳听了脸上不由一烫,轻捶了男人一下,“起开,该出去了。”

  “老头子忒嫌人。”程石咂巴了下,有活儿就做,没活儿出去跟人吹大牛也行啊,问什么问。

  书房里没铜镜没梳子,杨柳理了理头发,拿起桌上的木簪挽了发髻,衣摆扎进罗裙里,抚平外褂上的褶子,转了个圈问程石:“没问题吧?”

  除了嘴唇红润得耀眼,旁的没什么问题,程石拉开门先出去,拉着杨柳踩着青砖往前院去,见到老头就瞪眼,“看个书都看不清静,找我有什么事?”

  “噢,你们在书房看书?我还以为你们出去了。”坤叔对杨柳笑笑,“我去菜园挖沟的时候碰到你娘,她说你弟在堰底逮了不少泥鳅,让你去拿些回来。”

  “我去拿,村里的泥巴路又稀又滑。”程石说着就出了门,出大门了又打拐进来,拿篮子捡了二十来个咸鸭蛋,“坤叔,你腌的咸蛋我拿了些。”

  “随你拿,我就是给你们腌的。”

  程石走后,杨柳跟坤叔说了会儿挖放水渠的事,“现在田地里的庄稼也收得差不多了,等天晴我回家找我爹,让他喊几个人腾几天时间帮我们把水渠挖出来。”

  “行,这事你跟阿石商量,需要什么东西再给我说,我去买。”

  杨柳摇头,“西堰一直是你在操心,论起来,你懂的可比我跟阿石懂得多。”堰虽说是程家的,她也还是要跟坤叔透个气,免得他心里不舒服。

  老头露了笑,这话听的他高兴,只要是用得上他,他心里就舒坦,“请人挖水渠是给工钱还是管饭?”

  “等我问问我爹,要是管饭还要让你跟春婶受累。”

  “这算什么劳累。”坤叔摆手,“我还嫌家里的活儿少了。”

  说完话,杨柳去偏院帮春婶做饭,锅里炖着母鸡汤,盆里泡着晒干的松乳菇,青菜也洗好了,她去了也没能帮上忙的,就搬了个板凳坐灶边跟春婶说话。

  “饿了吧?”春婶问,“我先舀碗鸡汤你填填肚子?”

  杨柳摇头说不饿,“阿石去我娘家拿泥鳅了,等他回来了一起吃。”

  程石已经提着泥鳅往家走了,路上遇到村长喊他,说了几句田地的事,到家了就给坤叔说:“买田地的事有信了,吃了饭你拿银子先把钱付了,等天晴了我再去书吏那里登记。”

  “好。”

  ……

  云层里洒下金光已经是两日后的事,但地上的泥还是湿的,又晒了两天,程石架上马车带了媳妇到丈母娘家,拉上要去镇上赶集的亲戚。

  “沾了侄女婿的光,今天赶集可不吃灰不挨晒了。”杨大娘是去镇上给大女儿扯布做新衣的,这也是看杨柳出嫁时有四季新衣,刚好今年的收成不错,咬了咬牙决定去扯两身布。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程石吆喝一声,枣红马撂开蹄哒哒往镇上去。

  除了变更田产登记,他也是想带杨柳多扯些棉布回去,她的旧衣有些小,他的旧衣干活穿不方便,两人都要换新衣,换了季,坤叔和春婶也要添两身换洗衣裳。

  买布肯定是去杨大姐的婆家,从县里回来时送胡大庆到家里,程石也认得路,直接赶着马车去了胡家布庄。

  程石先扶了杨柳下车,再去扶丈母娘。

  杨母摆手,手扶车辕直接跳下去,她就没受过这个待遇,也适应不了。

  “你这人,女婿要扶你下车,你就端起架子受一回。”杨大娘跟在后面笑言,“这有了第一回 ,第二回就习惯了。”

  杨母的性子带着些古板,她面上有些不自在,扯了扯唇角,“自家女婿,端什么架子。”

  车里还有给杨大姐带的鲜花生和半篮鸡蛋,杨柳提的有一篮咸鸭蛋,程石把东西提下来后赶了马车到路边。

  胡大庆被跑堂的从布庄喊回来,见到这些东西,摇头笑:“托絮娘的福,我也有口福了。”

  杨家人已经买好了布,离上次见面也没几天,杨母和杨柳没打算去胡家,问了下杨大姐的情况,得知吃饭睡觉没问题,也就出了布庄。

  马车在镇上转了一圈,该买的都买了,又载着人拉着布原路返回。

  秋高气爽,湛蓝的天空上云层很薄,杨柳从马车里出来,跟程石并坐在车辕上。马车不隔音,两人也不敢说话,手拉着手仰头看天上飞翔的鸟雀,垂在车辕下的脚不时碰在一起,你追我逐向左向右向上躲,窃窃发笑。

  作者有话说:

  马:我应该在车底

  第二十七章

  一只灰毛鸽子悄无声息落在乌色的房顶上, 片刻后,一个男人从屋外走进来,站在院中沉默了一瞬, 拨动手腕上卡的铃铛,灰毛鸽子听到声响飞下来落在窗口。

  吴德发从鸽子腿上取下纸条, 上面只有两个字:尽快。

  不耐之意跃然纸上。

  一片枯叶被风吹了进来, 飘飘然落在书桌上,吴德发捻起半黄的叶子走到窗边,信鸽不怕人, 抬头看了眼又继续啄食小米。他在心里反复掂量了这些日子琢磨出来的法子,不论哪种他都得不了好, 最好的情况他也要蹲大牢,就连他家的饭馆都要受影响。

  吴德发在心里念了声晦气, 要不是程石他也不会被吴县令盯上。

  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鸽子吃饱喝足扑棱着翅膀又飞上屋顶,吴德发往外看,来人是他爹身边的老仆。

  “少爷, 老爷让你过去。”

  “这就来。”吴德发把手中的纸条夹进账本里, 出门吩咐让人把他院里的菊花都搬走, 太过扎眼就惹人烦。

  离得远了, 模糊还能听见老仆在问这些天他都在忙什么,家里有事经常找不到人。

  *

  一场秋雨后,山间地头的野菊绽开了花苞,嫩黄的花,翠绿的叶, 山风卷着花香, 老牛埋头在地里犁地, 老汉扶犁,老妇扛着锄头跟在后面敲开大块的土,湿土翻开,晾晒两天就要撒下麦种。

  程石不会扶牛犁地,杨老汉这个种地的老把式叼着水烟赶了牛叫上小女婿,半是帮忙半是教。

  四亩地的前主人是个懒汉,地里的荒草长得比腿还高,杨柳和坤叔春婶跟在牛后面把犁开的土抖开,杂草连根带叶拔了扔上田埂。

  牛犁地快,程石上手也快,两亩地犁过他就学会了用牛。杨老汉坐在田埂上,随手扯了几片菊花叶子扔嘴里嚼,看小女婿用牛没问题了,他拍手站起来,“你这儿没事我就回去了,你家有了地,也不用再去我家帮忙。”

  “爹,晌午在家吃饭。”杨柳直起身,把手中的草打个结扔到路上。

  杨老汉摆手,吐掉嘴里的青草沫子没说话。

  程石离得远,见状“吁”了声,停下来朗声说:“我犁了地赶牛去帮家里犁,你们别去大爹家借牛。”

  杨老汉想了一瞬,家里有牛的都正当用,他看了眼日头,闷声说:“晌午别做饭,我回去让你娘宰只鸡。”他看了眼春婶和坤叔,想要给闺女做面子,让他们都过去,“就加两双筷子,不是啥大事。”

  不用操心做饭,四个人在地里赶了会儿工,杨小弟来喊吃饭的时候还有块地没犁,他也下地去帮忙抖土拔草。

  过了一会儿杨大哥又来了,看快忙活完了也下地去抖土拔草。

  杨柳抹了把汗,把猪吃的草放到一边,转头问:“哥,你的亲事如何了?之前娘不是说五堂嫂给你提了个姑娘?可见面了?”

  杨大哥黑脸一红,嘿嘿笑几声。

  杨柳一看他这样儿就知道有谱,她心下一松,上辈子的嫂子就是五堂嫂介绍的这个,也是这个时候提的。

  “前些日子五堂嫂带了个姑娘来,娘让大哥出去转了转,他回来的时候就是这个傻样。”杨小弟揭他老底,“反正我估计咱家又快办喜事了。”

  杨大哥捡了块儿土朝他砸过去,“在外少胡嘴秃噜。”

  杨小弟险险躲过,不服哼气:“我给我姐说,哪里有外人?”

  “你懂我的意思。”杨大哥瞪他,又给妹妹解释:“就见了一面,女方那边的意思还不清楚,娘打算的是种麦后再找五堂嫂问问。”

  “我哥长得好,性子好,不怕苦肯下力气,定是能娶个好姑娘。”

  “你是我妹妹,看我肯定是样样都好。”杨大哥笑眯了眼,看妹夫赶牛从地里起来,他提了杂草都倒去路上,晒干后会有缺柴的老人搂回去。

  杨柳拍了手上的土也往地头走,喊另一块儿地里的俩老人,“不忙了,回去吃饭了。”

  村里共用的水井在堰边上,程石赶牛去堰底饮水,其他人在堰边等他,有人挑着担子去挑水,搭话说:“都这个点了才从地里回来?”

  “赶了会儿工,你们也还没吃饭?”杨柳接话。

  “吃了,水缸的水空了,我挑两担晚上用。”

  牛喝饱了水,一行人往东去,村里的人喜欢端了饭碗坐在外面唠嗑,这一路过去又是满嘴的招呼话。

  牛栓在枣树上,坤叔把一筐草倒地上,杨大哥提了另一筐草倒猪圈喂猪,这头猪是他小妹喂到大的,这都嫁人了还在惦记着它。

  杨母看小女婿进门先抱狗,吃饭的时候啃了骨头也是喊大黑子,说:“阿石还挺喜欢狗,以后有孩子也有耐心哄,不像你爹,我生你们姐弟四个,让他抱一下比抱猪还难。”

  “多少年的旧账了还翻。”杨老汉不满,这么多年了还是满嘴的理,“那时候忙着干活,哪有那个闲功夫哄孩子。”

  杨柳看了程石一眼,他有没有耐心哄孩子她不知道,但他现在对大黑子又抱又喂是不怀好心。

  程石毫不心虚地对上她的眼睛,又扔了块儿萝卜喂狗。

  杨柳收回视线,跟她爹说起挖水渠的事,“等种了麦,在族里找几个力气壮的,花了两三天的时间在堰口挖条放水渠,我们给工钱不管饭。”

  杨老汉点头,挖沟挖渠只要有力气都能干。

  下午犁地用不上他,他就背着手上了西堰,西堰靠山,每逢下雨山上的水会流下来,一场雨就积了半堰的水,春夏多雨的时候恐怕是下场大雨就要放次水。

  老头从堰口下去,站在水沟里捻了把土,回去的时候顺着流水沟绕回去,进村又去找有经验的老人说了会儿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