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农女重生发家日常 > 农女重生发家日常 第113节

农女重生发家日常 农女重生发家日常 第113节

作者:绿豆红汤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2-30 08:30:50 来源:免费小说

  “黄老板,这时候别往山上去,山里蛇多。”村长好心劝说,“山上蛇多,除了入冬了,我们自己村里的人都不敢往山里走。”

  “活该你们穷死,杨家村的山就没蛇?”黄传宗发疯,逮人就咬,回过头看见一双双愤恨的眼,他没当回事,但也止了步没再上山。

  “我这山里是怎么个情况?”他喘着粗气问村长。

  “不晓得,我们怕死,没敢上山。”村长板着脸木墩墩地说话,他挥手让其他人回去,“看什么热闹,大热天的,都回去吃饭。”

  人群走远,其中脾气冲的几个男人回头,争先恐后把黄传宗的老祖宗刨出坟骂了个腿朝天。

  “他那山上但凡能养活一只鸡,那都是我齐巴子命短死早了。”

  “东家,前几天送到酒楼里的鸡蛋……”

  不用伙计提醒,黄传宗稍稍想想就明白了,他转身下山回镇上,让人去找杜立文。过了近两个时辰,派出去的人回来都说没找到,他回家笑盈盈地跟太太说:“黄太太,你家弟做贼被人逮着了呀!我跟你说,人现在八成还在杨柳手里攥着,算算也快一天一夜了。啧啧,她男人是个心狠手辣的,你得赶在他回来前去哭哭去求求,给我小舅子保个命回来给你杜家传宗接代啊。”三百多两,他给出去三百多两,就落了个巴掌大的干堰坑,还给他惹出这么大的乱子,没用的东西。酒囊饭袋,上赶着自己做贼,真他娘的是个草包。

  ……

  “小柳姐,我石哥回来了。”赵勾子站堰埂上看到东边走来个男人,他大声朝松树林里喊。

  杨柳闻声把围裙里兜的鸡蛋装篮子里,小跑着往外走,见到人欣喜地问:“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我还以为要等天黑才会到家。”

  “我骑马回来的,其他人赶牛车还在后面。”程石到家已经听春婶说了昨天的事,他也不急着问,拉着杨柳往回走,“这次回去,大舅送了我五匹老马,远的吃力,但拉车去县里还是轻轻松松的。”

  “噢,跟刘叔和赵叔他们类似?过来养老的?”

  程石大笑两声,“对,镖队里退下来的老马伤马,也是老伙计了,卖给外人不忍心,养在县里地方又小了,它们也难受,就托给我们喂养了。”说是老马伤马,拉车跑短程完全没问题,又都是驯好听指令的马,只要漏出风声,那是被人挣着抢着买,就是他大舅舍不得卖。

  绕过聒噪的鹅群,程石从地头的草缝里掐了朵蓝紫色的野花插杨柳发间,“多亏了你,我在我外祖家,在姜家的镖局面前,不再是只需要长辈帮扶的贫小子了。”

  “你贫小子?”杨柳瞥他,那她只能算是乞丐婆了。

  “你知道我不是这个意思。”

  “得了,天还没黑,你别跟我说肉麻的话。”杨柳搓了搓手,把她的计划跟程石说:“你明早还要跟车去县里是吧?现在天色还不晚,我们这就喊上人去镇上?”

  “行,我去,你就别露面了。”

  ……

  黄太太坐在车里低头沉思,听到外面刺耳的敲锣声夹起了眉头,琢磨了下,隔着车门吩咐:“办丧事的?我们靠边让个道,让他们先行。”

  “太太,我看见咱家的舅爷了!”车夫说。

  敲锣声惊来许多人,程石扯着被绳子捆住的人,压了下手,等锣声消了他大声说:“大家伙儿瞧瞧,这是八方酒楼的东家的小舅子,他受黄传宗差使连着好几天去我家山上偷蛋,昨天被我家的守山人逮了个正着。我无意报官,也不缺赔礼道歉,此行只是为了出口气,也是告诉黄传宗,我程家的东西不卖他八方酒楼,我饶他一次,他往后也别再打我家的主意。”

  程石边走边说,说完示意他大舅兄敲锣,每隔一段路,见人多了他便重复一遍。他在人群里看到气得涨红了脸的黄太太,那眼神恨不能咬死他。

  一路把人送到八方酒楼外,程石见黄传宗没有露面,他也不在意,推了杜立文一把,放话说:“这是头一次,看在往日交情的面上我放你们一回,若再有下一次,吴家的下场就落到你们黄杜两家的头上。”

  黄太太看小弟被折磨得没了人形,又急又气地扑上去给他解绳子,喊住要离开的程石:“杀人不过头点地,你这做派可是要伤阴德的,你还想不想让他活了!今日你这般得理不饶人,另日你也会得这番下场。”

  “笑话,一个贼,都做贼了还要什么面子?伤什么阴德?我只是告诉大家,他,杜立文,是一个偷了我一百七十一颗鸡蛋的贼。”程石抬头往楼上看,见黄传宗阴沉着脸站在窗边,他拱了下手,“祝生意红火。”

  作者有话说:

  来了来了

  第一百三十一章

  “这下彻底是跟八方酒楼结仇了。”杨老大有些忧心, 他这一路过来心里不住打鼓,进镇后敲锣都有些手抖。

  “本来就不和睦,这下是撕破脸皮而已。”程石无所谓, 解决了一件麻烦事,身上陡然一轻松, 他就不喜欢含糊不清的关系。他宁肯黄传宗见到他咬牙切齿, 也不愿意跟他惺惺作态地客套。

  杨老汉看到人出来,牵了牛车过去,“如何?”

  “黄传宗没敢露面, 爹,你们先回去, 我等等从县里回来的车。”程石有些累了,他往石头上一坐, 抬头说:“噢,对了,大哥,你回去往我家去一趟, 给小柳说在门外挖个半腿深的坑, 我从县里带了棵银杏树回来, 之前忘了跟她说了。”

  “让你大哥陪你一起等。”杨老汉担心黄传宗会差人找茬再把女婿打了。

  程石忍不住笑一声, 他想说这事真没他们想的那么严重,但也理解老丈人跟大舅哥遇到的事少胆量小,于是点头说:“成,大哥留下陪我,你回去了也别瞎想, 保准没事。”

  “那我们先回去了。”一起过来的三个村里人坐上牛车。

  “改天请你们吃饭, 今儿这事谢了啊。”程石招了下手, 也没站起来,目送牛车迎着夕阳走远了,他偏头跟大舅兄说话,“大哥,你今年可有打算自己开个铺子?”

  “啥?今年?”杨老大吓了一跳,捡了两坨土坷垃握手里搓,犹疑地问:“可是出什么事了?还是你不打算在镇上开铺子了?或是旁的?”他在想是不是程石不愿意再帮他代卖竹筐提篮盖帘之类的。

  “我打算也在镇上开个食馆,不过还没跟小柳商量,还不一定,说不准。”程石也是突起的想法,他在来的路上才升起了这个念头。此番跟黄传宗撕破脸,山上出产的肉蛋又只供给悦来食馆,短则几个月,长则一两年,悦来食馆定能在镇上一家独大,他又成了给人做嫁衣的。

  “你要是打算开铺子,我把现在这个铺面直接盘给你。”程石见他面有难色,思索了一下说:“或是租也成,年底给租子。”

  “我回去跟你嫂子和爹娘商量商量。”杨老大一个人做不了主,他拍了拍手上的灰,偏头笑着说:“你也别盘算快了,你家当家的还没说话。”

  程石仰头大笑,“对,我当不了家。”

  落霞取代了夕阳,镇里的民居屋顶冒起了炊烟,在路上追赶打闹的小子看到街上拐来两架马车,纷纷避到路边,胆大调皮的小子夹着手指冲马吹口哨。

  “人来了。”程石听到马蹄声站起身,拍了拍屁股上的灰,手指关节抵在唇上吹了个响亮的口哨,两匹枣红马哒哒哒加快了速度朝他奔来,走近了呲着大板牙咴咴叫。

  “阿石,你专门过来迎接我们的?”刘婶笑问,她勒住马缰绳,“来,上车,天要黑了。”

  程石让他大舅哥去坐马车,他翻身上马,两腿夹在马腹上用了些力,老马打个鼻哨迈开马蹄顺着路往西跑。

  进了村,天色已经有些暗了,杨老大在家门口下车,他对程石说:“你跟我说的事,我今晚就跟爹娘谈谈,明天给你答复。”

  程石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他说的啥事,道:“不急,我明天还要跟车去县里。”

  “啥事?”木氏听到声出来问。

  “进屋说。”

  两辆马车一架牛车,牛车上拉的是银杏树,赶车的把树送到程家门口,帮忙把树搬下来栽进坑才回去。

  “叔,晚上在家吃饭,屋里已经做好饭了。”杨柳留客。

  “不了,家里也做好饭了。”

  程石提两桶水出来倒在新栽的银杏树树根上,又拿扫帚把周围的浮土扫上去,招呼新来的两人进屋吃饭,“先吃饭,吃了饭送你们上山。”

  院子里已经亮起了灯笼,屋外比屋里凉快,饭桌就摆在院子里,桌子下放着熏蚊虫的艾草,徐徐冒着白烟。

  “阿石,搬坛果酒来,欢迎魏叔和刘婶来给我们帮忙。”杨柳说,她看着这个面色坚毅的老头说:“果酒不醉人,你们喝点松泛松泛,路上舟车劳顿的,待会儿到山上了好好睡一觉歇歇。”

  “是你自己想喝吧。”春婶端了菜来,冲刘婶笑,“你到底还是过来了,孙子伺候大了?”

  “大的能丢手了还有小的,没穷没尽,算了,我跟老头子掏钱雇个仆妇算了,荷包受点罪人省心了。”刘婶帮着盛饭,一阵山风吹来,醒神的草木香让人精神大振,她递过碗继续说:“我是熬不住了,来乡下住我能多活两年。”

  “喝碗酒能再多活一年。”程石拍开坛口的封泥,“来来来,一人倒一碗,我们碰一下。”

  碗沿碰在一起发出长短不一的清脆响,一口气喝半碗,解渴又清神,杨柳“哈”了一声,拿筷子挟个鸡翅,肉香遮掩了嘴里的酒涩,才开坛的果酒有些涩还带了点气。她招呼人吃菜,“知道你们来,春婶特意去山上逮了只大公鸡,多吃点。”

  有凉面有薄粥,有肉有蛋,杨柳吃了几筷头凉面,用装酒的碗盛了半碗绿豆稀粥慢慢喝,不时问句婆家人的事。

  “今年夏天天热,外祖父母胃口可还好?”

  “清减了些,我让他们月底随娘一起过来,也不知道他们会不会来。”话刚落,程石听到屋里孩子的哭声,筷子都来不及放下就往屋里跑。

  “我去看,你来吃饭。”杨柳喊,她也跟了过去。

  坤叔看老魏头放下筷子,招呼说:“我们吃,不用管他们,一抱上孩子,一时半会儿出不来。”屋外有蚊子,一到天黑,青莺就不会被抱出门。

  程石抱着奶娃娃给她换尿布,一边逗闺女,一边跟杨柳说在镇上开食馆的事。

  “在镇上开间食馆,我找徐襄公介绍一两个厨子,往后卤鸡蛋的活儿也搬到镇上去,免得春婶忙活不开。”

  “开食馆卖什么?”杨柳问。

  “旁的食馆做什么菜色我们也做什么呗,自家的肉蛋鱼,难道还会比别的食馆生意差了?”

  杨柳没说话,如此这么做,往后跟悦来食馆指定成对家,而且什么菜色都做,光是人手都要不少,在这点上肯定比不过张家,人家有经年几代人的生意经。

  “开食馆也成,专做鱼好了,咱家的鱼是镇上独一无二的,鲜鱼不好往县里送,卖给别的食馆我们亏了。而且食馆做鱼,以后我俩也不用再另外开铺摆摊卖鱼了。”

  程石猛拍了下腿,“还是我媳妇脑子灵活,好主意,听你的。”

  作者有话说:

  第一百三十二章

  家里遇了事, 又有买铺开食馆的打算,程石睡到半夜把饿醒的闺女给奶娘送去时突然想到白天的事,黄传宗是个能伸能屈的人, 不会干糊涂事,但黄太太可不一定。故而在鸡鸣时分, 他去前院喊醒了坤叔, 让他随今天运送卤蛋的车走一趟。

  杨柳在天色熹微时醒来,开门时听到程石在墙外哼小曲,她仰头看了眼天色, 一时怀疑她睡迷糊了。

  “阿石?”她喊。

  “咋了?醒了?”声音在西墙外响起。

  “你这时候怎么还在家?没去县里?”杨柳快步绕过垂花门,走到前院先看到冒过院墙的银杏树, 满树青绿色的扁圆叶。相对昨晚的蔫巴,今早沾了露水多了几分精神, 在山风里飒飒作响。

  程石扛着把人高的大扫帚走过来,走近银杏树,用帚尖掠了两下树根的浮土,树根下有明显的两团湿印, 不知道哪两只狗跑来撒尿了。

  “怎么是你在扫地?坤叔呢?”杨柳问。

  “他代我随车去县里, 我就干他的活计喽。”程石把扫帚拿进屋靠在门后, 朝西抬了抬下巴, “走一趟?”

  “我还没洗脸漱口。”杨柳伸了个大大的懒腰,转身进屋。

  天边有了微弱的曦光,屋里光线还很暗,廊下的灯笼在青石砖上打下层层昏黄的光圈。厨房里有两处火光,案桌上的光晕下, 切菜声梆梆作响, 灶台边的火光晕亮了半边墙, 锅里的米粥咕噜噜冒泡。

  门口光线一暗,雷婶转头看是杨柳,拍了拍围裙上的灰,起身问:“洗脸?我给你舀水。”

  “我用凉水洗,早上做的什么菜?”杨柳走到春婶旁边,“青瓜条,绿菜心,还和了面,烙饼?”

  “青瓜条炒蛋,凉拌菜心,煮咸鸭蛋,烙沓葱油饼,再煮锅花豆粥,可行?花豆是今年的新豆,我今早踩着露水刚摘回来的。”

  杨柳连连点头,“可行可行,春婶做的我都极爱吃。”

  这时雷婶也舀了热水兑了凉水,端着木盆放枣树下的石桌上,说:“早上井水有些凉,你月事快来了,用热水洗。”

  天光已经开始冒暑气,井水哪会凉,杨柳撸起袖子往外走,指了下雷婶的脖子,“你都出汗了。”

  “快洗,免得待会儿有枣树叶掉盆里了。”雷婶用袖子抹了下脖子,又走进厨房走到灶前添柴烧火。

  “我们去西山脚一趟,饭好就回来。”杨柳泼了水,脸上的水抹了两把也不擦,就大步往前院跑。

  夏日的早上,村庄醒的也极早,房前屋后都是咯咯觅食的鸡,堰里的水干涸了,鸭鹅都聚在流水沟旁,鹅喙和鸭喙交杂在一起在泥沟里噆烂泥和菜叶。屋顶上冒着浓浓的青白烟,正是凉快的时候,男人挑着担从井里挑水浇地里的红薯藤花生秧,女人在地里拔草摘豆挖菜园,幼龄小童拎着铁铲挂着竹筒,在猪粪堆附近挖蚯蚓喂鸡。

  杨柳跟程石走到半路听到西堰有捶衣声,走到山脚下,十二三岁的姑娘端了个堆满衣裳的木盆趔着身走上堰埂,眼睛在满枝的桃树橘树石榴树上流连,待看到山脚下的夫妻俩,她腼腆一笑,“柳姐,可吃饭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