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女官的自我修养 > 第67章

女官的自我修养 第67章

作者:衣青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8 16:37:44 来源:免费小说

  言下之意,是把桓羿当成跑腿的仆人看待了。

  换做是先帝在时,襄王当然不敢这么跟桓羿说话,但如今局势可是大不相同了。襄王当年被先帝压得喘不过气,心中自是恨极,对他的儿子,自然也不会客气。

  ——宫里的那个或许还要客气一番,但桓羿说是皇帝的亲兄弟,但处境只怕比襄王更糟,襄王自然不会有任何顾虑。

  “不过是来迎一迎堂兄,倒也没有什么功劳可言。”桓羿微微一笑,“倒是堂兄这一路所费的时间,比预想的更长,我还以为是路上遇到了什么意外呢。听说流民在路上看到奢华的车队,总会围上去哄抢,可是真的?”

  这却是在暗讽襄王出个门也这么大的排场,容易惹祸。

  偏偏这还真就戳到了襄王的痛脚上,因为车队在路上真的被流民拦截过。

  襄王原以为他们这么多人,流民轻易不敢靠近。可是饿得很了的人,什么事情做不出来?他们这个车队这么大,人人看起来光鲜亮丽,一看就带了很多粮食,自然会被人盯上。

  若不是带了卫队,只怕还无法脱身。即使如此,也折损了一些人手和物资在那里。

  所以此刻听到桓羿提起,襄王的脸色更是难看,冷哼一声道,“庶民无知罢了。我倒是听说,越王的人捐了不少粮食用于赈灾,果然心系国家百姓。”

  “堂兄说笑了,那些都是京中各家的子弟,只不过近来与我交好罢了。可不敢称是我的人。”桓羿说着,还做作地朝城北的方向拱了拱手,道,“天下万民,都是陛下的子民才是。为陛下分忧,自然也是分内之事。”

  眼看桓羿攀扯上皇帝,襄王似乎终于意识到在这里逞口舌之力占不到什么便宜,于是不再跟他计较,又随口寒暄了两句,便转身回了自己的马车。

  二人相处的情形,自然都被其他人看在眼里。于是车队才一进城,襄王与越王不合的消息,就在京城里彻底传开了。

  传言里连两人说了什么都知道,说得有鼻子有眼,好像人人都亲眼看到了一样。

  襄王在京中是有府邸的,本来就留有人照看,又提前清扫修理过,看起来倒是极有气势。车队在门口停下,襄王要先进去换一套衣裳,这才好入宫见驾。就这一进一出,不过一刻钟的功夫,已经够他将传言听一遍了。

  “咱们这位陛下,未免太着急了一些。”襄王穿上最后一件外衣,轻笑一声,“走吧,入宫。”

  到了宫中,桓衍先晾了他们半个时辰,说是正在跟大臣们议事。

  桓羿和襄王被请到一边的偏殿等候,少不得又有一番唇枪舌剑。而这些话,自然也有人会传到皇帝的耳中。

  桓衍召见时,倒是表现得十分热情,好像他跟襄王从前关系有多亲密似的。但实际上,虽然是名义上的堂兄弟,但他们甚至没见过几次面。

  不过这不妨碍桓衍一番嘘寒问暖,然后又拉着桓羿郑重交代,说自己政务繁忙,虽然很想享受一下家人团聚的天伦之乐,却没有时间,要将这些都拜托给桓羿,让他多多照顾刚刚回来的襄王。

  桓羿笑着应下,但旋即面上又露出几分为难的神色。

  襄王立刻道,“我看越王只怕不太方便,还是算了吧。陛下不必担心,臣弟虽然多年不在京中,但毕竟是在这里出生长大,不至于会陌生。”

  桓衍立刻看向桓羿,“越王有什么难处么?”

  “没有。”桓羿摇摇头,“臣弟自然是很想跟襄王堂兄好生亲近的,只是如今还住在宫中,进出不方便,只怕一时难以照顾周全。”

  桓衍听到这句话,不由眯了眯眼睛。

  这是正大光明地跟他要好处?

  桓羿确实是这个意思。桓衍想让他跟襄王对上,当然没问题,但总不能只让人办事,不给好处吧?襄王弄出了偌大的排场,入京之后的待遇显然一切从优,他身为越王,还是皇帝的亲兄弟,自然也不能太差。

  至少要彼此实力齐平,才能有来有往不是?

  从桓衍本心来说,当然是不想让桓羿出宫的。但是桓羿也没说错,他想让这两人对上,还是要势均力敌才好。再说,他要的可不是言语上的小打小闹,总要有足够的好处,两人才能争抢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1-01-1018:36:39~2021-01-1122:20:0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b露20瓶;游纸6瓶;魏魏1535瓶;嘲风阁主2瓶;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072章 赈灾人选

  “越王说这样的话,可是要伤陛下的心了。”不等桓衍思量清楚,就听见襄王笑着道,“陛下也是一片拳拳爱护之心,才将越王留在宫中。本王倒是想住在宫中,多与陛下亲近,却不可得了。”

  这话乍一听好像是在替桓衍说话,却很不好接。

  他哪里是羡慕越王能住在宫里,这是见桓羿要好处,自己也不能落下。

  但桓衍既不可能让他住进宫里,也并不想给他么么好处,只得道,“你这是在骂朕偏心哪!”他摆出一张笑脸,似乎真是个爱护弟弟的兄长了,“不过越王自幼由朕照看大,又如此姿容出众、气度不凡,由不得朕不偏心啊!“说到这里,又是面露无奈之色,“可惜儿大不中留,越王这是嫌朕无趣,一味地想着出宫呢。”

  “所以陛下不妨让越王出宫,留臣弟在宫中陪伴您,岂不是人人顺意?”襄王闻言,老实不客气地道。

  桓衍知道襄王不是么么好拿捏的性子,却也没想到第一天回来烟火气就这么重了。但问题是这火气不光是冲着桓羿,也是冲着自己来的!

  但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他要抬举襄王,便也只得道,“你想留在宫中还不容易?朕这就让下头的人给你在乾元宫收拾出一处屋子,往后入宫就住在这里,咱们兄弟便可朝夕相见,抵足而眠了。”

  襄王闻言不由讪笑,“乾元宫是陛下的居处,臣弟何德何能,能住在这里?这是乱了尊卑次序,只怕不妥。”

  “皇兄还说偏心我呢。”桓羿笑吟吟地插嘴道,“这话臣弟可不服。”

  桓衍敢开口让襄王住进乾元宫,却不敢这么跟桓羿说。万一他真的应了,消息传出去,朝臣们会作何想法?毕竟桓衍至今无子,桓羿这个弟弟小了十多岁,兄终弟及并非不可能。

  他只好摇头道,“看来朕是留不住你了。放心吧,你的王府朕早已在筹备之中了。只是再过几个月就是你的加冠礼,朕原想着留你到那时候,谁知你竟让朕如此伤心!”

  “是臣弟错了。”桓羿得了他这句话,立刻低头。

  看来明年之前出宫是不可能了,但是天子金口玉言,桓衍最多也只能拖到那时候。几个月的时间,桓羿还等得起。

  襄王也没有继续不依不饶,朝桓羿笑道,“看来以后要在宫外常见了。”

  “也不见得。”桓羿端起茶抿了一口,笑道,“将来的事,谁能说得清楚呢?或许等我出宫开府时,堂兄未必还在京城。”

  襄王不由色变。大魏为了避免藩王作乱,早就已经不给亲王宗室分地了,只是按照品级拥有一定数量的实食封。比如秦王秩两千户,那就是每年能从朝廷领到两千户的税收,而不是划分一片有两千户的土地给他做封地。

  所有宗室,如无例外都会被皇帝留在京中。放在眼皮底下,也就不用担心他们会闹出太大的乱子来。

  所以身为亲王却不能留在京城,其实已经等于是被流放了。没有封地,就注定了不可能在外面悄悄发展,养兵造-反就更不可能了。想要夺权,只能从京城这边入手。

  襄王之前是情况特殊,才被先帝安置在了凤京。虽然他也觉得那边的日子比京中安逸得多,但是对于有野心的人来说,那样安逸的日子,只能消磨斗志。

  要不然,他也不会一收到桓衍的旨意,就收拾东西进京。

  桓衍自然是乐意见到两人对上的,此刻笑吟吟地拉偏架,“九弟,不要胡闹!襄王今日才刚回京,正是风尘仆仆,还是先回王府修整一番吧。晚上朕在宫中设宴,为你接风洗尘。”

  襄王哼了一声,也没有多言,起身告辞。

  有这样的开头,后面桓羿和襄王自然是处处针锋相对,就连说话都阴阳怪气、意有所指,充满了火-药味。

  不过一时之间没有大的冲突,也就是些言语上的冒犯罢了。

  桓衍看了几天热闹,就觉得没么么意思了。恰好此时,下面灾区上奏,说是赈灾事宜推行十分不顺。一方面,是灾区的官府本身就有着不小的问题,这会儿钦差来了,人人都急着捂盖子,对于赈灾的事不上心。另一方面,百姓似乎也对官府失去了信心,不愿意配合种种赈灾举措。

  之前派下去的都是户部的官员,官阶不高,而且理论上他们的工作只是将赈灾的粮食运过去,不能参与当地的各种管理,所以只能给朝廷上折子,希望能派遣朝廷大员前往坐镇。

  桓衍看到奏折,也不由皱眉思量起来。

  赈灾这种事,其中的猫腻多得很。按照桓衍的想法,当然是要派自己这边的人过去,将一切掌控在手中。

  然而就在此此时,桓安却悄悄献上了一计,“陛下当日召襄王回京,便是为了让他与越王对上,只是这许多时日过去,两人除了打打嘴仗,别的么么都没做。依老臣看,除非有足够的利益,否则局面只怕会一直僵持下去。”

  桓衍闻言若有所思,“那你的意思是……?”

  “眼下不正是一个大好的机会吗?”桓安道,“这赈灾从来都是最能收拢人心的事,既然要派人前往坐镇,陛下不如放出消息,说要选一位声望卓著的皇室成员前往。”

  这名望,一般来说是年纪越大越好。不过上了年纪的宗室,基本上都没多少心气了,不会跳出来争这个位置。到时候再安排下面的人举荐,把人选锁定在襄王和越王二人之间。

  如此,何愁两人打不起来?

  这确实是个不错的法子,但桓衍心里也有别的忧虑,“果真要将此事交给他们去办?”

  桓安低头笑道,“这赈灾,办好了自然可以收拢人心,但若是办坏了,岂不是辜负了陛下一片爱护之心?”

  桓衍眸光一闪,彻底明白了他的意思。先放出消息,让两人为了负责此事而争抢。之后不管派谁去,另一边势必都不会罢休,必然会暗地里使绊子。——就算他们不做,桓衍也大可自己派人过去使绊子,伪装成他们做的。

  如此一来,想要收拢人心的自然不可能成功,而两人之间的梁子却是彻底结下了。

  到时候自己再派人去灾区收拾残局,这声望自然不会落到别人身上。

  “好,就这么办。”桓衍很快下定了决心。

  于是第二日,在朝上讨论此事时,就有官员提出,如今灾区正是人心惶惶之时,派遣大臣,不如派遣皇室成员前往更能安定人心,毕竟他们身份不同,更能代表皇帝。

  这个提议一开始被斥责为荒谬,但很快就有不少人表示了赞同。

  本来这种事一直都是有先例的。之所以之前没提出,主要还是因为桓衍如今比较尴尬,没有儿子。

  但是没有儿子,也不代表没有可用之人嘛!有那想得多的人,已经开始琢磨着皇帝从宗室之中抱养孩子承嗣的可能了。如果真要这么做,那么肯定不会选择血脉太远的,只能从几个兄弟和堂兄弟之中来选。

  既然如此,提前替他们造势,也未为不可。

  所以很快就有人陆续提名了几位亲王。就连汉王都在其列,毕竟他是太-祖活着的两个儿子中更年长的。不过没么么人将之当回事,毕竟人人都知道汉王胖得走不动路,进出都要人抬着椅子,怎么去赈灾?

  至于先帝其他几个儿子,存在感太弱,也很快就被排除了。

  于是就只剩下襄王和越王这两位在御前经常露脸的。尤其是襄王,陛下可是前不久才特意将他召回京城,这是为了么么?

  要说越王本来是亲兄弟,跟襄王比起来本来是占优势的。但谁叫他年纪小呢?而且阴差阳错的,拖到快二十岁还没有成亲。襄王就不一样了,住在凤京那些年,他没事可做,除了跟清客门人吟诗作对、诗酒茶花之外,就是不断往后院添人了。

  如今襄王府中,除了王妃之外,有品级的女人就有十来个,没品级的就更多了。这一院子的女人,为他生了十几个孩子——这还只是活下来的。其中有七个儿子,最大的今年已经九岁,最小的才刚出生月余。

  襄王之所以回京路上耽搁了这么久,其中有一小部分原因,就是这个儿子突然出生。

  接到诏命之后就出生的孩子,这个消息传出去,自然引得不少好事之人关注。皇帝如果真的要从宗室抱养孩子,那肯定是从小养起来比较放心,这个刚刚出生的孩子,是否有那个造化?

  虽然名义上只是挑选赈灾的人选,可一旦牵涉到皇嗣的问题,自然就由不得朝中这些大臣们不站队了。

  朝中局势这般分明,桓衍虽然恼怒站在他这边的人比他预想的更少,但能够看清楚这些人的立场,接下来也就更好从容安排,将襄王和越王二人的爪牙一一除去。

  不过在那之前,还是要先将赈灾人选定下来。

  谁知桓衍这边已经决定让朝臣们票选,那边桓羿却突然宣布自己身体太差,无法胜任这种长途舟车劳顿的情况,转而公开支持襄王。

  这一下,不光是支持他的人傻眼,就连桓衍也有些懵了。

  作者有话要说:  皇帝:说好的水火不容呢?

  第073章 说得轻巧

  兴宁县城西有一座无名的小山,山不高,也没什么特别的景致,就连本县的游人也很少往这里来。所以依山而建的几座村庄,日子都过得相当拮据。

  不过这种情况,在依山傍水的香料工坊落户此地之后,便彻底被改善了。

  如今这里车来人往,热闹非常,时不时就能听到机器运转的轰鸣声,和工人们说话的喧闹声。几个村子里的百姓,或是在山上种植香木,或是到工坊里帮工,日子眼看越发红火。

  在香料工坊不远处,是一座刚刚落成没多久的庄园。来来往往的行人,看向这座庄园时,眼神里往往都会带上几分感激。

  若不是庄园的主人白夫人,他们如今的日子不会这么好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