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女官的自我修养 > 第105章

女官的自我修养 第105章

作者:衣青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8 16:37:44 来源:免费小说

  所以,在草原人终于兵临城下的那天,段启明下定了决心,一不做二不休,带着自己想方设法打探到的秘密,直接投奔了敌方。

  ——他没有办法跟皇帝联系,倒是从段崇文那里得到了跟草原人联络的方式。双方早就暗地里来往了不知多久,现在段崇文下狱,他的投奔就更能取信草原人,比留在大魏更安全。

  毕竟穆平海为了照顾他,让他尽可能多挣功劳,将他安排在了前军之中,草原人一旦开始进攻,他所在的部队便首当其冲!

  至于远在京城狱中,还在等他的好消息的段崇文……灾难临头,段启明暂时也只顾得上自己。

  段启明别的不行,脑子倒是还不错,他身在前线,自然能够察觉到各部的调动,再加上用心打探,基本上弄清楚了大魏这边的兵力部署和后勤安排。有了这份资料,他投敌倒是十分顺利,在攻城之前就神不知鬼不觉地被接了出去。

  穆平海从银州城过来,得到的第一个消息就是这个。

  “鱼儿上钩了。”他满意地点头,“既然如此,那就按计划行事!”

  既然早有准备,段启明打听到的消息自然是假的。他想要把这个消息卖个好价钱,以后能在草原安身立命,穆平海父子也想借着这个消息,给草原人设下陷阱,将他们尽数留下。

  草原和大魏不同,他们因为要逐水草而居,而每一片草场能养活的牛羊是有数的,所以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政权,而是分成了一个个的小部落,只是共同推举出一个大部落的首领作为大单于,但平时还是各自为政,甚至互相攻伐。

  所以像这种出征,也是各个部落的首领带着自己的族人,跟随大单于出战。所以大单于是不能越级指挥下面的士兵的,只能将安排告知首领。而且因为大家各有打算,也很难上下一心、如臂使指。

  因为族人是自己的根基,损失也是自己承担,所以各部首领自然都想让别人去干最危险的活儿,最好自己能跟在后面简陋。

  有这种心态在,没有好处的时候,大部分人是不会死战的。所以只要收拾了单于麾下亲信部队,整个联盟就会崩散,各自溃逃。到时候他们只需要跟在后面追杀,就轻松得多。

  于是段崇文在牢里望眼欲穿,就想等着儿子立功,将自己捞出去,谁知前线传来的全是捷报。

  他每天听着狱卒们讨论,简直心急如焚,好话说尽,终于打探到了确切的消息,立刻就受到了巨大的打击。

  他想不通,儿子既然在西北,为什么没能按照计划行事?

  有段素馨这个筹码在,他相信以儿子的聪明才智,要探听一些军机并不困难,为何一切都跟自己想象的不一样?

  而此刻,段启明也发现,投敌之后的生活跟自己想的不一样。

  一开始还是好的,他成了草原单于的座上宾,留在后面的中军之中,进出有士兵护卫,十分安全。

  他已经打听到,虽然草原上到处都是未开化的牧民,但是王帐所在的地方其实是有城市的。真正的草原贵族,早就已经脱离了放牧的生活,有整个部族的供养,他们完全可以学南朝人那样营建城市,居住在其中。他们说汉语,写汉字,享受各种大魏传来的奢侈品。

  所以真的到了草原,想必生活水平也不会下降太多。

  谁知第一站草原人就大败亏输,单于收拢溃兵逃回来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要将他这个带来假情报的人推出去祭旗!

  ……

  段启明通敌之事,穆家自然不会替他遮掩。随着胜利的战报一起送到京城的,还有这个消息。一时之间,京城大哗。段崇文这个被关在狱中一年多没人关注的罪臣,突然之间又吸引到了所有人的视线。

  甄凉也收到了一封来自穆将军的书信,详细说明了段启明的情况。

  见她看完信之后一直在出神,桓羿便安慰道,“这是他自己做出的选择,你不必多想。”

  “我不是在为段启明伤心,只是在想那个段素馨的问题。”甄凉道,事情了结了,但这个人怎么安置,还是一个麻烦。她是被段家人胁迫,本身并不能做主,但既然顶了段素馨这个身份,追究起来还是有些麻烦的。

  甄凉说完自己的想法,又问桓羿,“殿下会不会觉得我太冷漠薄情?”

  这个世道就是这么奇怪,父母可以对孩子做出种种不可饶恕的举动,但子女却只能选择原谅——这就是孝道。纵然段崇文很不是个东西,但若是外人知晓甄凉的事,只怕也会劝她一句“毕竟血浓于水”。

  “胡说八道什么?”桓羿揉了揉她的后颈,“这世上没有人比我更清楚你吃了多少苦头。连几岁的小孩子都不放过,也配称父母?你若是真的选择原谅他,甚至去帮他们,我才会觉得惊奇。”

  他看着甄凉,微笑道,“不见我跟穆家人说的,也是让你恢复穆家女的身份?阿凉,你不姓段。”

  既然不姓段,段家的事,与她甄凉有什么关系?

  第107章 一片好意

  话是这么说,但桓羿知道,甄凉能问出这种问题,就说明她心里还是在意的。

  怎么能不在意呢?这个世界的根基,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礼教之道,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之中,自然也会受到影响,作为孩子,天然就会对父母产生期许,哪怕明知道自己没有错,还是会忍不住自我质疑。

  所以关于段崇文的后续,他都没有让甄凉知道。

  大牢之中的段崇文听说儿子投了敌,知道这是诛九族的大罪,全家人都再无幸理,便自尽了。而这样的罪人,自然是没人收殓的,尸体最后据说是被一名仵作领走了。

  此人是个疯子,作为仵作的经验倒是十分老道,却酷爱解剖尸体,说是要探寻人体之密,就连他的同事们也敬而远之,邻里坊间更是有不少真真假假的传闻。

  不过桓羿觉得,若那仵作真的能有所得,也算是段崇文积了阴德。

  这些事甄凉没有在意,因为她现在的注意力,都放在了西北那边。一场大胜之后,镇西将军趁胜追击,领兵深入草原数百里,直杀得那些草原残部溃不成军,再也无法对大魏造成威胁,这才鸣金收兵。

  一场战事下来,至少数年之内,草原人应该又会安分下来,不会轻易南下。如此,边境的百姓便又可以休养生息一番。

  这样的大功,朝廷自然是要嘉奖的。

  现下,宫中的事情已经渐渐瞒不住外面,满朝上下都知道,如今是皇帝荒唐,是皇后借助何荣之手,代行皇权。便是桓衍这个名正言顺的君主,朝中还有许多人不服,何况是皇后?

  再说,皇后秉政,就意味着作为外戚、原本就已经十分煊赫的曹家还要更进一步,又不知碍了多少人的眼。

  在这种情况下,汉王的行情自是一路水涨船高。就算他在朝中做了许多小动作,大部分官员也选择了默许。在博弈结束,分出个胜负来之前,他们不会轻易站队,只需明哲保身即可。

  这么一来,倒是显得汉王一呼百应,声势浩大了。

  在他和他手下的人的推动之下,朝廷一致通过,召镇西将军穆平海入京,接受封赏。

  表面上,自然是为了辖制住穆平海。现在西北算是平定了,继续让他留在那里,可能会尾大不掉。毕竟军权无论任何时候都是十分敏感的,穆家又在西北经营多年,唯有及时收回这份权力,才能让人放心。

  但暗地里,汉王有自己的打算。

  在朝廷的使者出发之前,他就已经秘密遣人带着自己的书信前往西北,面见穆平海。

  穆平海看完汉王亲笔所写的书信,忍不住冷笑着问使者,“王爷这是在威胁末将?”

  这封信里,汉王说他已经知道穆家窝藏了一个段家的女儿,这个消息一旦曝光,只怕穆家的封赏领不到,还要被株连。

  ——九族之中,本来就包括妻族,虽然穆平海的妹妹已经是段崇文的前妻,而且早就已经去世,但既然有段素馨在,两家的关系就撕扯不开。更不用说他们还一直将段素馨留在家里,看起来是要保全这个女孩。

  汉王直接将此事点破,的确是威胁的意思,但使者自然不能这么说,他好言相劝,说汉王若是想要揭发此事,根本不用派自己前来,他是一片好心,给穆将军提个醒,万不可被误解了。

  穆平海神色淡淡,“却不知末将该如何回报汉王这‘一片好意’?”

  “穆将军是聪明人。”使者见他这么上道,脸上的表情越发满意,“如今朝中乱象纷纷,王爷身为□□遗脉,早就有心重整乾坤。若是将军能助一臂之力,事成之后,王爷自然不会亏待你。”

  至于这其中的好处,更是被使者吹得天花乱坠。在他的形容之中,汉王简直是当世第一个贤明之主,只有投了他,穆将军的一腔报国之勇才有用武之地,不会被忌惮,不会落到鸟尽弓藏的下场。

  穆平海若不是早就知道朝中“鸟尽弓藏”的局面都是汉王暗地里一手推动的,说不得就要信了。

  不过,说是好言相劝,但实际上还是威胁。段素馨的存在,就是一个丢不开的把柄。穆家既然之前没有跟她断绝关系,而是选择保她,现在自然就不能轻易脱身了。

  所以最后,穆将军自然是不得不屈服,选择投向汉王这一边。

  至此,汉王的布局就完成了。

  在京中朝中,他借助姻亲和桓安留下的势力,掌控了不小的话语权,保证能够在关键时刻,让其中一些人保持沉默。

  不过,也就是这样了,权倾朝野是一回事,但改天换日,又是另一回事了。

  这就是他需要穆平海的原因。“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自古以来,唯有手握军权,才能扫平上位的所有阻碍。只需穆将军秘密带上数千兵马回京,立刻就能从内到外掌控京城的局势,甚至直接逼宫!

  于是,在明里暗里,朝廷汉王的两方催促之下,穆平海匆匆交接了一番军中的事宜,将儿子留下镇守西北,便匆匆启程回京。

  至于汉王要的人马,被他打散成小股,令他们各自选择路线,潜入京城附近。因为有穆平海自己在明面上牵扯着各方的视线,再加上汉王一力掩护,自然是没有任何人发现底下的异动。

  不过,即使如此,穆平海进京时,还是已经进了腊月。

  京城里已经到处都是过节的气氛,张灯结彩、烹羊宰牛,毫不热闹快活。他领着数十亲兵入城,消息一传出去,立刻就引得半个城的百姓都来围观,夹道欢迎。声势之大,直接惊动了宫中。

  曹皇后当即派何荣出宫迎接,为了表示优容,还特意准许穆平海回家休息一番,明日再入宫述职。

  ……

  越王府。

  桓羿见甄凉在屋子里踱了一圈又一圈,看起来十分心神不宁的样子,便笑着问,“你若是担心舅舅,不如趁夜过去拜访一番?”

  甄凉听得颇为心动,但旋即就冷静了下来,摇头道,“他今日才入京,现在各方的注意力都在那边,稍有异动就u会被人发现,还是不要横生枝节了。再说……”

  她犹豫了一下,不太确定地道,“今日他没有入宫,只怕晚上会有别的人想去见他。”

  万一到时候撞在一处,场面就好看了。

  甄凉猜得不错,这会儿,穆平海确实接到了汉王的消息,让他悄悄出门去见面。——倒不是汉王拿捏身份,不愿意登门拜访,实在是他老人家的体格,随便出现在哪里都十分引人注目,就算想做伪装也不成。倒是提前准备好地方,让穆平海去见他,更保险些。

  所以穆平海回了家,只来得及梳洗更衣,去后院见过了母亲和妻子,说上两句家常话,就又要准备出门了。

  不过即使如此,他也要抓紧时间,跟母亲和妻子交换意见,“咱们家就当真这么站队了?母亲和夫人见过了越王,就这么看好他?”

  “不是我们看好他,是阿凉选了他。”穆老夫人摇头道,“只要认下这门亲事,不站队也得站了。但这也不是坏事,咱们家从前一向谨慎,不肯站队,是怕轻易卷入权力争斗之中。可是你也很清楚,现在这般,看似独自坐拥银州、风光无限,其实是危机四伏、如履薄冰!”

  ——哪一个皇帝能容忍这种手握军权,却在自己掌控之外的存在?

  □□和太宗没有发作,是因为国内本身就有太多需要平稳的地方,还腾不出手来对付他。桓衍一上位,这不就准备对西北动手了吗?若非机缘巧合被人看破,他自己又出了意外,如今是什么情形,还真是难说得很。

  所以甄凉的存在,看似让穆家陷入被动,不得不站在桓羿这一边,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何尝不是一个机会?

  他们本来也没什么自立的野心,只是怕朝廷找麻烦。这军权握着烫手,却也不是他们想交就能交得出去的,便如汉王所说,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才是大部分人的下场。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如果让甄凉以穆家女儿的身份入宫,那么他们就成了外戚,上交军权顺理成章。有这一重缓和在,也就可以顺利保下穆家了。

  穆平海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倒也不是他们要利用甄凉这个外甥女,只是这样对彼此都有好处。

  但是作为领兵的将军,他可以放下权势名利,却放不下手下的士兵,放不下西北的安危。道理上,就算没有穆家在,也总会有人在西北戍守,护卫边境安宁,但他就是放心不下。

  再说,身为一名宿将,沙场征战、马革裹尸才是他的理想。可是为防外戚坐大,历朝历代在这方面都卡得十分严格,莫说是领兵作战,就是立身朝堂,也要受到诸多限制。

  能做个安稳的富贵闲人,是许多人求而不得的好事,但穆平海只要一想到以后就要窝在京城,无所事事,心里还是不得劲。

  穆老夫人如何看不出他心中所想?她叹了一口气,道,“你那点心思,我也知道!但越王已经承诺过,就算不在前线作战,也不会让你闲下来。”

  “莫非是要学前朝,设立西府?”穆平海眼睛一亮。

  前朝因为一度几线作战,为了能及时居中调度,就在朝中设立了与“东府”政事堂相对的枢密院,称之为“西府”,主掌全**事,直接对皇帝负责。

  因为掌管西府的人都是从军中选拔,最知道兵事,也知道前线需要什么,可以及时为他们争取利益,所以西府成立之后,军队着实有了不少建树。

  可惜有了好处,就有人来争功,不过二十年间,西府便深陷朝堂争斗,渐渐被文官把持,再没有武将说话的份儿,以至于军队废弛。从那之后,前朝就走上了下坡路,最终亡国灭种。

  不过那是人的问题,这种制度本身是没有问题的。若能跻身西府,在朝中为将士们张目,穆平海倒觉得比在边疆征战更有意义。

  穆老夫人摇头道,“这些事,我老太婆就不懂了。总归有阿凉在,他不会亏待了咱们家。——这下,你总能安心了吧?”

  穆平海一想也是,虽然这也不能保证将来,但至少眼下,越王越是看重甄凉,就越是会重用她身后的穆家,好给她提身份。再说,他手里也确实需要能用的人,所以至少数年之内,不用操心这些。

  至于以后的事,那就要看他穆家子弟自身够不够硬了。

  一番话说得茅塞顿开,让穆平海再次坚定了决心。向老夫人告辞之后,他便神不知鬼不觉地出了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