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摄政王的1/2婚姻 > 第16章

摄政王的1/2婚姻 第16章

作者:千峰一鹤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12:10:12 来源:免费小说

  “三娘子真好看。”月英呆呆地赞美了一句。

  “平日好看,今日格外好看。”沐芮笑吟吟道,然后给三娘子簪上最后一根金灿灿的金簪花。

  他们家三娘子,太美了。

  不知姑爷看了是何感想?

  一定也是非常喜欢的罢!

  秦嫀也笑了起来,于是镜子中的女郎越发夭桃灼灼,艳丽夺目:“等你们成亲那天,也会这么好看的。”

  梳妆完毕,喜婆送上喜帕,笑道:“给三娘子盖上喜帕,吉时快到了。”

  众人一听,高兴之余不免伤感,这就要离家了呢。

  按照风俗,女郎出阁由兄弟背着上轿,而秦家小公子才八岁,那小身板还不到五十斤呢,秦家人哪敢让他来背。

  秦小公子不知打哪儿听到有这习俗,前几天来姐姐处拍胸部保证,说他能行。

  既然弟弟这般豪气冲天,做姐姐的也不好拒绝,就让他当场试试。

  可好,差点没弄出人命来。

  弟弟也不敢说是姐姐太重了,只得抹着眼泪回去了。

  今日一早他又来了,说给姐姐护驾,负责在前面刁难姐夫,好让姐夫知道,娶他秦子誉的姐姐需得才高八斗,武艺精湛。

  秦嫀颇为无语,想告诉弟弟,子誉啊,文韬武略,是你三姐夫的代名词,你想刁难他,只怕要重新投个胎。

  不过弟弟有这份心意,秦嫀也是高兴的。

  盖着红盖头,也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时辰了,而门外又是什么境况。

  不知等了多久,秦嫀忽听到有人唱了一声,吉时已到——

  然后丫鬟便搀扶上她,趴上了喜婆那宽厚结实的背部。

  哎呀,真是辛苦了,秦嫀心想,阿娘为了她还专门找了个壮硕的喜婆,以免人家背不动。

  出了闺门,外面的吹吹打打,便声声入耳,好不热闹。

  接新娘子的花轿,等在庭院外,从闺门到花轿这段路途,爹娘和弟弟都在身边陪着呢。秦嫀听到母亲的声音了,竟是有些哽咽的。

  “……”不是说好送嫁不哭的么,这声音,惹得她也想哭了。

  按照风俗,新娘子的脚是不能落地的,以至于上轿就有些困难了。

  毕竟喜婆应该没伺候过一百斤以上的新娘子,经验难免不纯熟。

  秦嫀觉得自己有摔跤风险的时候,一双有力的手臂,把她从喜婆的背上接了过去。

  旁边本来担心她的爹娘,顿时就不出声了。

  见新郎官亲自送新娘子上轿,来迎亲的全福太太忙笑着说出一串吉祥话:“日吉辰良——天地开张——霞光铺轿——一路祯祥——”

  吹吹打打,不绝于耳。

  “起轿——”

  那做工精致,花纹繁复的轿帘子,被人仔细放下后,八抬大轿,稳稳当当,抬着秦家的三女郎,往府门而去。

  王氏知晓,今日是女儿女婿的大喜日子,按照习俗是不哭嫁的,所以心中再不舍得,也生生把眼泪忍了回去。

  “我的儿……”待花轿抬过秦府的门槛,王氏却终究还是哭了出来。

  丫鬟左右两边各搀着她,小声劝慰:“太太莫要哭,您这一哭,叫三娘子如何放心地出嫁呀。”

  秦员外亦是眼眶微红,频频抬手。

  “太太,笑笑就在隔壁两里处。”秦员外道:“你快收收眼泪,别叫人看笑话。”

  今个可是来了很多亲戚,都在沈家那边候着。

  王氏闻言,忙抹了泪,将头上的红宝石金步摇戴好,还有颈上的累丝嵌玉金项圈,今儿个可是要镇一镇场子。

  桃李胡同各位主子早已知晓,今日里秦府嫁女,新郎官身份尊贵,于是能出来瞧热闹的早就出来了。

  只见那新郎官果然气派,长得一表人才不说,气度也是万里挑一,羡煞了看热闹的小娘子们。

  “好俊的新郎官啊。”

  “秦三娘子真有福气,怎么就被沈家郎君瞧上了呢?”

  左邻右里,叽叽喳喳,有些是知道秦嫀嫁不出去的,早些年太太娘子们茶前饭后,秦嫀给她们添了不少谈资,现如今,围绕着秦嫀的话题,看来是少不了了。

  出嫁,生子,子又生子什么的……

  赵允承今日身穿绣金红袍,发间系着红段子,瞧着春风满面,神采飞扬,只见他骑在红枣马上,端的是又俊又威风,看呆了道路两旁的东京城老百姓们。

  身为新郎官,容王自是享受这热闹得很,恨不得这两里路再长一些。

  可是身为见不得光的摄政王分身,他又希望这两里路短一点,好让认识他的人看不清自个儿。

  然而不管怎么说,两里路委实不远,饶是花轿走得很慢,有两刻钟也尽够了。

  就像秦员外预算的,秦嫀的嫁妆铺了两里路,叫周围瞧热闹的百姓,好不惊叹。

  “秦家到底是百年大商,纵然衰落了,这家底也还是丰厚啊。”有人议论道。

  “你懂什么。”一人满脸真相帝般与他说:“不过是拿沈家的家底做面子罢了,你不信?看前头的大娘子和二娘子,有这般气派吗?”

  那人便恍然大悟,很是赞同地点点头:“可即便是如此,秦家也翻身了啊?”

  “……”

  寻常老百姓,能图个温饱就不错了,这些高门大户的起起落落,他们也只能凭着自身那点见识点评两句。

  花轿抬到沈府门前,小心停下来。

  新郎官下了马,立刻有人送上一把弓给他,然后他取了弓,走到府门口,搭箭拉弓,朝着花轿的方向,朝上射了三箭。

  寓意驱逐一路上的邪气。

  两名全福太太,掀开轿帘子,把一个花瓶送到新娘子手中,让新娘子抱紧,然后全福太太搀着新娘子下轿。

  新郎家的大门前,这时放着一块捶布石,石上放着一个马鞍,鞍上放一串制钱,新娘子从上面迈过,全福太太便把马鞍抽掉,寓意烈女不嫁二夫,好马不配双鞍。

  喜堂设在二门内,二门口放置了一个火盆,新娘子跨过火盆向院内走时,一路有人往她身上撒麸子、栗子、枣和花生等。

  因着吉时还没到,秦嫀被全福太太扶进内堂,里面有一间耳房,布置得很是舒适。

  全福太太笑道:“新娘子且在这里稍等,吉时很快就到了。”

  这会儿秦嫀不便说话,亦不便点头,因为头上的凤冠,委实有些压人。

  果然,等了一刻钟不到,门外喊了一声吉时已到——

  此时秦嫀还不知晓,高堂上坐的是谁,只隐约瞧见一双款式庄重的绣鞋,似是一位上了年纪的长者。

  难道是沈郎的祖母吗?

  思忖间,只听那声音嘹亮的傧相喊道:“一拜天地——”

  手握着红绸布的新娘子,收回思绪,微微躬身一拜。

  “二拜高堂——”

  秦嫀被喜婆领着,转了个身,面对高堂一拜。

  “夫妻对拜——”

  周围观礼的宾客都笑了起来呢,一对璧人面对面,甜蜜蜜地一拜。

  “礼成——”

  新郎官领着新娘子,缓缓往后院走,一开始是保持着一臂的距离,后来半臂,再后来直接搀着,以免新娘子不慎跌倒。

  体态丰腴的新娘子,步伐不紧不慢,走起路来摇曳生姿,惹得全福太太小声打趣:“新娘子好身段,新郎官有福了。”

  秦嫀盖着红盖头倒是没什么,只容王脸庞微热,一边扶着秦嫀,一边不时被全福太太打趣。

  偏生他性情温和,又不便让全福太太住嘴。

  只得听了一路的荤话。

  终于到了喜房,容王扶着秦嫀坐下。

  丫鬟连忙上前,帮新娘子摆弄好喜服等。

  容王则是要出去招呼宾客,等今日来贺喜的宾客们吃喝尽兴,才能进来掀红盖头。

  时已近中午,宾客们纷纷入座,吃喝起来。

  今日里来的宾客大多是受秦府之邀,自有秦员外和其太太热情招待。

  而容王这边只有洛阳沈家,沈淮谦夫妇,以及其长子长媳,有幸参加。

  至于沈家的其他人,太皇太后觉得人多眼杂,便下令不许外传。

  里间的酒席上,今日里太皇太后做寻常老夫人打扮,正和沈家人同坐,在那儿吃酒说笑;只见她满头银丝,梳得整齐精致,额头上戴着一个抹额,十分雍容端庄,满面春风。

  见赵允承来,太皇太后越发笑得合不拢嘴,打趣说道:“好一个风流俊俏的儿郎,快过来让祖母瞧瞧。”

  随着太皇太后的话,沈淮谦一家四口望向来人,虽刚才观礼的时候已经见过一次了,但是仍然心中感叹,好一位器宇轩昂,面如冠玉的俏郎君。

  “祖母。”赵允承一一厮见过众人,面带微笑,坐下陪着吃了两杯酒,众人体惜他一会儿还要应酬,便不再劝酒。

  赵允承谢过大伯和大伯娘的体惜,这才起身少陪。

  太皇太后叮嘱他:“莫喝太多酒,小心你娘子嫌弃你。”

  赵允承点点头,让祖母放心,这等重要的日子,他自有分寸。

  等赵允承走了,沈淮谦呐呐道:“方才他喊我大伯呢?”

  张氏点头笑道:“也喊我大伯娘了。”

  长子长媳见父母那样,噗嗤一声着笑了起来,说道:“还以为沈辉堂弟是个很凶的人呢,没成想脾气这般的温和有礼。”

  真真是出乎他们的意料。

  太皇太后闻言,但笑不语,你们太天真了,摄政王办公的时候,可没这般好脾气。

  外边,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赵允承随着泰山泰水一道,见过秦家的亲朋好友,寒暄,吃酒,不在话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