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摄政王的1/2婚姻 > 第12章

摄政王的1/2婚姻 第12章

作者:千峰一鹤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12:10:12 来源:免费小说

  沉稳娴静的庄太后思索来去,也没想透太皇太后眉间的喜色,是打哪儿来。

  难道,是摄政王府有喜讯?

  摄政王不待见自个王妃的事儿,也没藏着捂着,因此庄太后知晓,怀孕的定不是摄政王妃,那么就有可能是梅侧妃。

  若真如此,到真是件好事。

  现如今摄政王也二十有六了,太皇太后日盼夜盼,就盼着他能有个子嗣。

  这样一来,朝中的大臣和福宁宫的那位,只怕要寝食难安了。

  毕竟谁也说不准,小皇帝能不能平平安安地活到亲政。

  如果摄政王有心,这天下,他随时都可以收入囊中。

  庄太后作为两名帝姬的母妃,自是无所谓谁当皇帝,只要她的两个女儿嫁得好,又有什么干系。

  于是她想到永和宫仍被禁足的那位,不由笑了笑。

  太皇太后说得对,上不了台面的腌臜东西。

  宫里都是闻一知十的精明人,这日里见太皇太后这般高兴,就也猜到了摄政王府可能有喜讯。

  有些主子的外家就在东京城,消息就这样不胫而走。

  传着传着,就传到了安郡公府,也就是原来的安国公府。

  众所周知,大乾的袭爵制度是减等制,儿子承袭爹的爵位,比爹减一等,不过这只是律法,实际上还是看官家的意思。

  说白了,要是你家没有戳官家的肺管子,官家看你听话顺眼,一般就不减你的等级。

  而安国公府新旧交替的时候,就变成了安郡公府,区别对待十分明显。

  这还是摄政王的岳家呢,混得还不如普通官员。

  朝臣却夸赞安郡公明事理,以身作则,不占官家便宜。

  安郡公心里有苦难言,无处诉说。

  安郡公夫人小李氏,听到摄政王府的梅侧妃可能有喜的消息,手中的帕子一下就攥紧了,喃喃摇头:“不可能,不可能的,梅侧妃怎么可能有孕?”

  贴身伺候的常嬷嬷,一脸愁容:“夫人,外面传得有鼻子有眼,还说肯定是个男胎,这可怎么办呀?”

  这常嬷嬷是安王妃以前的奶妈子,把安婉和当闺女疼,眼下也是真的急了。

  “别自乱阵脚,是不是真的,问问婉和才知道。”小李氏强自冷静下来,这才吩咐了一声:“准备纸墨,我要写信。”

  半个时辰后,一名安郡公府的管事,提着一些礼,亲自送去摄政王府,其中就有小李氏的信。

  门房对他的态度十分冷漠,塞了好些银子,才勉强答应帮他送到后院。

  安婉和住在王府里,像个牢笼,轻易不能进出,也不敢让自己的母亲上门相见,可谓是折磨死人了。

  这时收到母亲托人送来的东西,她心中复杂万分,一面感念,一面埋怨。因为在她看来,自己是最无辜的人啊,要不是因为母亲不受表哥待见,她现在又怎会落到这般境地?

  “娘娘,还有一封信。”丫鬟秋雨发现道。

  “拿来。”安婉和兴致不高地接过,然后打开一看,里面的内容让她脸色大变,整个人腾地站了起来,声音都变调了:“梅氏这个贱人,贱人!”

  “娘娘?”瞧着一地扫落的东西,秋雨吓得脸色都煞白了,小心翼翼地问:“您怎么了?”

  “去栖霞苑。”安婉和丢下一句,自个气冲冲就出了门,往栖霞苑走了过去。

  贴身伺候她的一众丫鬟见状,也浩浩荡荡地跟了上去。

  栖霞苑是梅侧妃的跨院,离正院不远,不过二人向来是井水不犯河水,一年也见不着几次面。

  毕竟摄政王连后院的边儿都不沾,一院子的女人没有男人,着实没有什么可争的。

  然而今天,王妃却冲到梅侧妃的跨院,狠狠把梅侧妃骂了一顿,然后罚她跪在自个院门前,什么时候天黑,什么时候起来。

  梅侧妃只是一个小侍郎的次女,王妃要她跪,她就得跪。

  从晌午到晚上,足足跪了三个时辰,丫鬟扶着起来的时候,梅侧妃整个儿都不能动了。

  膝盖青黑一片,满头冷汗淋漓。

  搀扶她的丫鬟,哭得梨花带雨:“那女人好恶毒的心啊,自己过得不如意就来折腾我家娘娘。”

  “慎言。”梅侧妃寡白着脸,在软榻上坐下来,淡淡说了句:“我相信总有一天,她会遭报应的。”

  第二日,梅侍郎家的仆人也送礼来。

  梅侧妃看见当中夹着的信,才知道是怎么回事。

  真是好笑,自己得不到摄政王的宠,就拿旁人出气,活该她一辈子都是黄花闺女。

  不过,梅侧妃也不能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怀孕这件事还是要澄清一下的,她想着,于是吩咐丫鬟:“请大夫来,我最近身子不太利索。”

  看过大夫,怀孕的谣言也就不攻自破了。

  安婉和从大夫那里得知,梅侧妃并没有怀孕,这才长舒了一口气。

  她就说,梅氏长得那么磕碜,王爷就算宠幸也不会选了她去。

  这后院的风吹草动,都牢牢掌握在高远的手里呢。

  见安婉和这般兴风作浪,仗势欺人,他老人家冷笑,有这小蹄子吃亏的时候。

  证实梅侧妃没有怀孕,朝廷上下都松了口气。

  患得患失的小官家,也是极为害怕,如若九皇叔有了自个的儿子,只怕就更加不待见愚钝的自己了。

  朝前闹了这一出,太皇太后稍一琢磨,就猜出了这是怎么回事。

  她老人家笑而不语,就坐在这殿中,静候佳音。

  第12章

  接下来的半个月,真真是紧锣密鼓,脚不沾地,人人都忙得像个陀螺。

  曹峰大人负责修葺南城的宅子,银子像流水一般哗啦啦地花出去不说,还得隔三差五地出宫坐镇,检验成果。

  秦员外家则是在准备秦嫀的嫁妆,端的是绞尽脑汁,颇费了一番功夫。

  因着这桩婚事,门第悬殊,为免秦嫀嫁过去被人瞧不起,这嫁妆定是不能少的。

  幸而弟弟还小,对于姐姐出嫁把半个秦家都搬空了这件事,他也只能眼巴巴地接受了。

  秦员外却觉得不够哩,毕竟他的女儿,将来可是太皇太后嫡嫡亲的侄孙媳,嫁妆是万万不能寒酸的。

  届时哪怕没有十里红妆,那也得有两里才行啊,从自家门口一路排到沈家门口,岂不快哉。

  却说白衣消失后,隔一两日里,秦嫀能收到一封未来夫婿的信。

  她的心上人说,上半月功课颇为繁忙,因而常驻国子监,不便出门,只得书信来往,万望小娘子多加见谅。

  既是如此,秦嫀怎好频繁打扰?

  自然是只叫他安心读书,不必觉得内疚呢。

  郎君来的回信,就说一切都准备妥当了,婚宴着人安排好了,小娘子放一千万个心。

  那喜帖也准备好了,不知道小娘子这边有五十张可够?

  果然,随着回信过来的,还有精美的一盒请帖,足有四五十张呢。

  秦嫀笑了,然后将这精美的请帖交给阿爹,让对方自由发挥。

  秦家到了秦员外这一代,家道已是衰落了许多的,大不如从前那般辉煌。

  于是祖辈的旧识都疏远了,同在东京城生活,却其实没什么来往。

  而最近那些疏远了数十年的旧识,倒纷纷想起了秦家这个小门小户来,一个个削尖了脑袋,想讨一张请帖。

  秦员外性格倔强如牛,十分拎得清,又岂会给这些人有机可乘?

  请帖自是紧着向来关系好的亲朋好友。

  当然,大闺女和二闺女的夫家,那是必然得请的。

  当年她们议亲的时候,因为秦府已经衰落了,女儿们懂事地挑选了家底丰厚的夫家,嫁过去难免伏低做小。

  这件事一直是秦员外心里的疙瘩呢。

  如此一对比,果然是三女婿这种大家子弟更加恭谦有礼,从不仗着自己出身高门便瞧不起人。

  大姐和二姐各收到请帖和一车礼,在夫家把这事儿一说,好教府里上上下下都知晓一件事,她们姐妹同气连枝,但凡敢让哪一个不舒心,哼,那就要掂量掂量了。

  *

  皇宫正门,德宣门外,是一条笔直宽敞的御街。

  这御街两旁诸多衙署林立,其中就有赵允承常驻办公的皇城司。

  皇城司位于开封府左承天门内,出门就是御街。

  却说这日,曹峰奉太皇太后之命,领着一队浩浩荡荡的人马,从皇宫运送家具前往外城。

  这一景象,可谓是声势浩大。

  毕竟家具都是大物件,用红绸布裹起,瞧着喜气洋洋,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家主子办喜事呢。

  赵允承牵着马走出皇城司,只听见曹峰那把尖细的嗓子,在那吆喝:“都仔细着点——别给洒家磕了碰了——慢点走!”

  曹峰骑着高头大马,在前头正威风,忽地见到一道威严身影,连忙吓得滚下马来,过来给摄政王赵允承,谄媚哈腰地请安:“王爷万福,王爷恕罪,冲撞了您真是罪该万死。”

  此刻在宫外见到穿绣金黑衣的摄政王,跟寿安宫见到的白衣摄政王可是两码子事。

  由不得他放肆。

  赵允承瞧了一眼那些裹红布的家具,问道:“这是做什么?”

  曹峰哪敢隐瞒,忙笑着回答:“回王爷的话,却是太皇太后的侄孙大喜,于是太皇太后命小的前去送礼。”

  同时心想,这桩婚事您也是出了力的呢,之前还是劳您帮忙去下的聘。

  “哦。”赵允承也只是随口一问,并没什么心思去管,闻言就甩了一下袖子:“让你的人走快些,别挡了本王的路。”

  “是是,请王爷再稍等片刻。”曹峰说罢,连忙冷汗淋淋地退了回去,一边牵马一边吆喝:“后面的,走快些,快走!”

  等到那长长的车队,终于慢吞吞地过去之后,眉宇阴冷的摄政王,不耐地翻身上马,朝着与车队反方向的东华门而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