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农妇山泉有点田 > 第90章

农妇山泉有点田 第90章

作者:衣青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20:19:32 来源:免费小说

  这一点秦先生深有体会,所以才有此一说。

  周敏闻言一笑,“那就要靠几位先生帮忙了。”

  “什么意思?”李先生颇有兴趣的问。之前唐七叔称赞周敏那番话,他们大都觉得有些夸张,但这会儿他也听出来了,周敏明显是有备而来,因此笑道,“小姑娘,你有什么打算,直说就是。若此时当真能成,倒也算是一件文坛雅事。说不得千年之后,史书上还会记上那么一笔。”

  周敏道,“几位先生在这里住了一段时间,想来也知道,这温泉山房只建在半山以下。山顶上虽然营建了房屋,却是空置着的。”

  “莫非你打算在上面做文章?”唐一彦道,“那些屋子早就已经建好,却迟迟不见你动用,遮遮掩掩,莫非如今总算要揭开庐山真面目了?”

  周敏道,“我打算在山顶上开一家图书馆。”

  “图书馆?”唐七叔若有所思的道,“莫非是藏书之处?”

  “正是。不但藏书,而且还可以供人免费借阅传抄。”

  “小姑娘野心不小。”李先生似笑非笑的道,“若能做成此事,那才真是利在千秋,无数人都要念你的好处。不过,这却与我们有什么关系?”

  对于现在的读书人而言,有些书市面上根本买不到,他们除非机缘巧合从别处借阅,否则根本没机会看到。有些书却有得卖他们也买不起,因为价钱实在是太贵了。如果有个地方,能够免费借阅传抄这些书籍,对贫寒士子而言自然是天大的好消息。

  从古至今,读书都是最佳的上升通道。而周敏的图书馆,等于是给这上升通道搭上了梯子,势必会有人顺着这楼梯一路攀爬,最终成功晋身。这是……功德!

  周敏笑得十分谦虚,“李先生谬赞了,我这一点微薄之力哪有这样神奇的效果?何况我也不过是画了一张大饼,其实这图书馆里的藏书,却是要倚仗诸位先生帮忙。”

  “原来是在打我们那些藏书的主意。”郑先生恍然。

  士子们的藏书不多,周敏自己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她要开一家图书馆,可不是建好了屋子就行的。

  如果光是靠自己去搜集图书,想要将之填满,估计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尤其是那些珍本善本,更是很难找到。于是索性借助这次的事,让这几位先生将自己的藏书贡献出来。

  几位先生出行,带的行李之中最多的就是书,每个人都是满满几大箱子。而且决定要留下来修书之后,他们更是派人回家,将其他藏书也都取来了。毕竟虽然他们读书多年,许多内容都已经了然于心,但有总有疏漏之处,还是需要书本参照。

  周敏竟把主意打到这上面来了,胆子可真不小。

  偏偏没人能够指责她的这个提议。毕竟这的确是互惠互利的好事,说到底是为几位先生解决问题,至于周敏受益,反倒只是顺带。

  何况她又没有以这图书馆谋利,对外肯定会宣扬几位先生捐书的举动,自己能占的好处也有限。说是为她自己,竟不如说是纯粹在做好事。

  这会儿,他们都不免赞同唐七叔对周敏的评价:不简单啊!

  周敏不慌不忙的道,“其实只是想借几位先生的藏书一段时间。几位先生在这里修书,想来也需要一段时间。许多书放着也没用,还占地方,不如放在图书馆里,有专人照看,又可物尽其用。等到这一套书修完,几位先生要离开时,我保证完璧归赵。”

  “你是打算在这期间请人将这些书都抄下来?”秦先生立刻问。

  周敏粲然一笑,“外间那些士子,总有些囊中羞涩,连房子都租不起的。我出钱请他们抄书,既能够看到买不起的书籍,又能挣钱,想来他们应该不会拒绝。”

  秦先生闻言,赞许的颔首,“答应你也不是不行,不过我有个条件。完璧归赵的时候,我藏书中没有的那些书,也送我一本,如何?”

  “妙啊!”郑先生一拍桌子,“还是秦兄想得周到,我也答应了,条件跟秦兄一样。”

  “既如此,我也与两位一样。”李先生矜持的道。

  唐七叔道,“这个主意不错。敏丫头,还不快谢谢几位先生?”

  周敏目瞪口呆。

  借个书居然还有利息的,这跟抢劫有什么分别?说好的德高望重两袖清风愿意提携后辈不计名利的前辈高人呢?!居然还有这种操作?!

  简直令人窒息!

  见她这这副大受打击的表情,几位年纪加起来超过二百岁的老爷子互相对视一眼,都很厚道的忍住了笑意。倒是唐一彦十分不客气的笑道,“哈哈,敏敏,向来只见你算计人,今儿可踢到铁板了吧?”

  周敏回过神来,狠狠瞪了他一眼,转过头来时已经收敛好了情绪,正色道,“那我就替这无数读书人多谢几位先生了,既然如此,这件事就交给我们去处置,几日之内必然有消息。”

  ……

  从飞虹楼出来,唐一彦还是眉眼含笑的样子,“还是几位先生厉害,敏敏你总算是遇上克星了,服不服?”

  “几位先生光风霁月,乃是我辈楷模,我自然心服口服。”周敏一脸正气的道。

  唐一彦让她唬得一愣一愣的,这反应好像不对啊?

  不过,他很快意识到,几位先生是很厉害,但这不代表周敏的水平就下降了,她要是算计起人来,那必须是被卖了还替她数钱。

  虽说周敏的提议很好,但是也不可能大咧咧直接将此事提出来,那就太突兀了。所以还需要一个引子。

  周敏转身就招来了李先生家的两个孙子,然后将从唐七叔那里拿到的手稿交给他们,让他们想办法将之散布出去。两人兴奋的拿着手稿离开,之后不过一天时间,手稿的内容就传开了。

  据说是李先生家的孙子,看到了这份手稿之后,见猎心喜,偷偷抄了出来,与几位好友共同分享,然后不知怎么就传出来了。虽然每个人拿出来跟别人一起看的时候都会交代一句不能传出去,但实际上传播的速度反而越来越快。因为内容不多,到最后就算不是人手一份,也相去不远。

  山上山下的学子们都紧张的聚在一起学习讨论这份手稿,气氛十分热烈。

  这份稿子经过了几位先生的千锤百炼,敢拿出来公示,自然是不怕人挑毛病。众人一番研究之后,除了感叹佩服,也没有别的话说。

  惊叹完了之后,又不免叹息一番:几位先生之大才毋庸置疑,这套书修出来,必然惠及天下读书人,但可惜他们却没有机会从学于几位先生门下,岂不令人可叹?

  也不知道是哪位好事者将这件事告诉了几位先生,连同众人的感叹都没有放过。于是几天之后,李先生的两位孙子因为泄露手稿,惨遭禁足。

  但是同时,温泉山房却贴出了通知,言几位先生感怀众人一片向学之心,因此决定将自己的藏书捐出来,在山顶开设图书馆,供所有学子免费借阅传抄。此外,以后飞虹楼每天都会张贴出一段四书五经的原文,有心的学子可以按照之前那些手稿的体例为之集注,然后将文章送到飞虹楼去,就有机会得到几位先生的点评,若是言之有物,说不定还能被编入书中,名传千古!

  这个消息一出,就像一个炸/弹投入水中,掀起的已经不是涟漪而是惊涛骇浪了。所有学子都欢欣鼓舞、奔走相告,毕竟这样的机会,对他们来说太难得了。不但能够看到更多的书,学到更多的东西,最重要的是,这是扬名立万的好机会!

  士林声誉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却也是每一个文人孜孜以求的东西。扬名的方法很多,但对年轻人而言,得到前辈的称赞,却是最有效的。

  譬如宋时苏轼,曾得欧阳修盛赞:“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因而传为一时佳话,苏轼本人的名声更是水涨船高,无人小觑。

  而眼下这些年轻人,如果有机会让自己的文字跟几位先生前辈的文字并列在一起,那有形和无形的好处简直数之不尽!

  当然,这是对自己的实力有信心的人的想法。他们也许满腹才学,所缺的就是这么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

  而更多的学子,欣喜的却是几位先生将自己的藏书捐出来,且不说其中必然有他们悉心搜集,世间没有流传的书籍,更重要的,却是那些书上几位先生的留下的笔记之类。虽然不能得几位先生教导,但能够看看他们的笔记,想必也能受益良多。

  尤其这些书,还允许传抄。

  这样的机会,可不是经常能够碰到的。所有人在惊喜之余,也不免感叹自己这一趟是来对了,若非如此,岂不是错过了这样一场机缘?

  周敏的动作很快,一边整理几位先生送来的藏书,一边就在图书馆门口摆出桌子,给所有士子做登记,发放借书卡。因为目前书的数量有限,所以只能凭卡借阅,而且不能将之带出图书馆。

  年轻士子们对这种新鲜的经营模式非常好奇,不过他们的接受能力很强,也不觉得有什么问题。何况温泉山房本来就很多地方都跟别处不一样,他们反而觉得这样才是正常的。

  除此之外,图书馆还设置了一个“捐书处”。

  虽然周敏没有对这个捐书处做任何宣传,只是在门口立了一块牌子,但效果却好得出奇,从第一天开始,就陆续有人将自己的书送过来。

  这一点也在周敏的预料之中,俗话说,上行下效,这图书馆本来就是几位先生捐书办起来的,学子们心中自然感念。发现有捐书处之后,不管是真的想支持这件事,还是做给某些人看,总归会有人来捐书。

  有些送来的就是市面上能买到的,有些却是比较珍惜的书籍,总之周敏来者不拒,登记之后便收下了。

  几天之后,藏书整理完毕,小卡片一样的借书证也发放得差不多了,图书馆便正式对外开放。

  进入图书馆的士子,第一时间注意到的就是一排排的简易桌椅,一张桌子配两条长凳,排得密密麻麻。书则是放在专门的房间里,进去挑选完之后,要在门口登记,才能够把书带出来,离开之前,又要先将书还回去,不能带走。如果中间书有什么损伤,那就需要赔偿。

  这些都是图书馆守则上面写着的,就挂在墙上,抬头就能看见。

  除此之外,还有人注意到,图书馆大门入口处有个小房间,里面放着一堆堆的笔墨纸砚。房间旁边也贴了一张纸,写明这个房间的作用。

  士子们可以凭卡在这里领取笔墨纸砚,然后在图书馆里抄书。抄完的书如果要带走,只要付了笔墨纸砚的本钱就可以。如果上交,则可以获得一笔报酬。

  对贫寒士子而言,这就是一条生财之道。一边读书一边赚钱,这种好事岂能错过?

  而如果手头宽裕的士子想要这里的书,不愿意自己抄,则可以出钱在这里买书,价钱也十分公道。总之,满足所有人的需求。

  第75章 宣公子

  自从温泉山房开张之后, 在清平镇与万山村之间往来的, 已经不再只有齐唐两家的船只。不少看见了商机的船家, 都聚了过来,使得这一段河面热闹非凡。

  对周敏等人而言,这是好事,但也是坏事。

  好处在于人气兴旺, 生意自然也好做。不说别的,自从这些士子们聚集到这里之后,每天所消耗的粮食数量就足够让两个村子富裕起来。更不提他们来到这里之后, 不免要制备几身新衣裳, 所以齐家山今年的纻丝布都已经卖完了。邱家还运了一批布过来,才算是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但坏处在于往来的人太多, 他们又没有检查的权利,自然什么人都能够混进来。

  永嘉十四年腊月十五日一早,就有一条船从清平镇开到了万山村。与其他那些船只相比, 这艘船显然装饰得更加富丽堂皇, 说是船,不如说是画舫。

  这样一艘船开过来, 自然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力。码头上的人不论在做什么,多多少少都分出了一点精力关注着这边。

  码头上已经有一群士子在等着了, 船停好之后,当即让从人上去将箱笼都搬下来,然后又从中请出了一位年轻公子,并他的随行人员, 往温泉山房那边而去。见此情景,码头上忙碌的众人便都收回了视线,继续忙自己手里的活儿。

  虽然已经临近过年,但还是每天都有人乘船过来,到温泉山房那边去,大家已经见怪不怪了。虽然今日这位公子的排场大了些,但也不算太夸张。如今大家的眼界都高了,并不会过分惊奇。

  过来迎接这位年轻公子的人之中,以一位许公子为首,他是征州府许府尊家的公子,随父亲在任上,得知这里有几位大儒坐镇,许府尊自然就把人打发到这里来求学了。至于跟在他身边的那些人,也都是出身当地乡宦之家,平日里以许公子马首是瞻的。

  但这会儿,许公子和其他人将那位年轻公子簇拥在正中,一边走一边介绍周围的各处景致,姿态显得十分谦卑,显然这位年轻公子的身份不凡。

  “山清水秀,的确是个好地方。”年轻公子一边欣赏沿路景色,一边点头道。

  许公子道,“宣少喜欢就好,您的住处已经备好了。只不过,这里的房屋制式都一样,我们想了不少办法,也只腾出了一排屋子,还请宣少勿怪。”

  他们倒是想在这里修建自己的宅子,不过才刚刚谈妥了地方,开始奠基,想要住进去,只能等明年了。所以如今也只能将就。他们这些人都住在山上,有自己的小套间,已然算是不错了。住在山脚下那些贫寒士子,有的是三四个人住一间房。能够腾出一个单独的院子给这位宣少,他的确已经尽力。

  “无妨,入乡随俗,这道理我懂。”姓宣的公子眯了眯眼睛,笑道,“照规矩来就是。”

  宣公子的院子就在山脚不远处,是乙二号院子,院子里的套间按照金木水火土编号,不过宣公子一人独居,也就不需要计较这些了。当下从人们将行李搬进去,很快分派好了屋子,将随身之物取出布置好,便算是安置下来。

  接下来,许公子本来想找个地方吃饭,为宣公子接风洗尘,但却被拒绝了。

  “就请许兄领着我在这里走走,熟悉一番环境吧。”他道,“我来的路上,听说又弄出了个图书馆,去看看。”

  许公子自然是恭敬不如从命,将自己的跟班们都打发了,自己领着宣公子往山上走,一路上介绍了不少这里的情况。路过飞虹楼时,见这里有不少人,宣公子便好奇的问,“这是怎么回事?”

  “飞虹楼外建了一座布告栏,上面张贴着几位先生点评过的文章,每天更换,这是今日的文章贴出来了。”许公子说着,也有些意动。他是来这里读书的,也有几分认真治学的意思,而且昨日贴出来的经义正是他精研过的内容,也写了文章送进去,不知是否被选中。

  宣公子见状,便道,“过去瞧瞧。”

  许公子在这里也算是个名人,领着人走过去,便立刻有人开口招呼他,“恭喜许兄,今日张贴的文章之中,就有许兄的大作,果真字字珠玑!难怪四位先生画了不少圈。”

  众人说着,便让开了道路,让许公子走进去看他自己的文章。——虽然这布告栏才放出来没几日,但大家已经形成了一套规矩,若有人榜上有名,则所有人都要表示尊敬,让他优先阅览。

  宣公子也就跟着占了便宜,一起挤了进去。去见上面贴了十篇文章,上头还有几位先生的评语,此外,最左边贴着的则是几位先生给出的范文,两相对比,又能够公开讨论,学子们自然能够将其中差距解读得一清二楚,各有进益。

  宣公子对这种新奇的教学方式十分好奇,看了半晌,身边的人都换了一批,这才转身离开。

  许公子跟在他身边,面带春风,显然还没从喜悦之情中回过神来。

  宣公子道,“这地方倒是十分有趣。却不知这样的方法,是谁想出来的?”

  “应该是几位先生的意思吧?”许公子有些迟疑的道。

  宣公子一笑,没有反驳。很快两人就爬上了山顶,来到图书馆。许公子先带着宣公子登记身份,领了一张借书卡,然后两人才从大门进入。

  入门左手边就是发放笔墨纸砚之处,门外也多了一块白板,上面用炭笔写着书名,有些后面打了勾,有些还空着。这是有人出钱求购,但馆中没有存货的书,就以任务的形式发布出来,让那些抄书赚钱的学子自己选择。

  毕竟这种求购的书,价钱会更高一些。图书馆作为中介并不收取费用,抄书的人自然能拿到更多。但与此同时,抄的书未必是自己想看的,那就要做出取舍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