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农妇山泉有点田 > 第31章

农妇山泉有点田 第31章

作者:衣青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20:19:32 来源:免费小说

  周敏转了转眼珠子,道,“一事不烦二主,我就厚颜请教五爷了,不知道我这玉米,定价几何为好?”

  这回邱五爷没有立刻回答,斟酌了一会儿,才道,“我听说这东西已经有人在种,但这么个吃法,还是头一回见,也就是占一个新鲜。回头人看见了,自然也会效仿。不过我相信你的东西总比别人更好,唐家楼里卖十文钱一棒也有的是人抢着买,你就砍一半吧。”

  五文钱。假使有两千株玉米,这也就是十两银子了。

  周敏轻轻吸了一口气,站起身郑重的朝邱五爷一拜,“多谢五爷指点。”

  要说邱五爷所说的这些内容,都没什么出奇,但没有那样的眼界,就绝对说不出这样的话来。对周敏来说,帮助的确是非常大的。

  因为还要去县城,所以在这里逗留的时间并不长。临走时周敏将辣椒粉送给了邱五爷,叮嘱了用法,又特意多提了一句,“这东西味道太重,五爷未必能习惯,最好是少少的放一点,先尝尝味道,若能适应再添加。”

  冲着他给出了这么好的建议,就不捉弄人了。

  不过仔细想想,其实就是她不说,等这辣椒一下锅,那味道出来,厨房里的人自然知道好歹,不会多放,要让邱五爷出丑也不容易。

  刚才在邱家时,石头一直表现得很沉默,这会儿出来了,他才轻轻吸了一口气,小声问,“阿姐,咱们真要开价五文吗?”

  要知道他们租一整天的牛车,也不过给五文钱。

  “先去县城看看再说。”周敏道,“放心吧,邱五爷买得起,别人自然也买得起,不会卖不出去的。”

  高顺县这一带的确并不富裕,但穷的只是百姓,城里的有钱人永远不会少。

  进了县城之后,他们先去了县衙,找齐世云。

  上一回土豆推广的差事,齐世云办得很好,所以已经升职了,虽然品级还是不高,但在县衙有了编制,算是正式工,不是之前外聘的临时工了,甚至手下还多了两个办事的。

  所以这一回见到周敏,他是春风满面,脸上的笑一直没有散过。

  听周敏将事情一说,他也没有推脱,只是问了问原因,得知是怕东西种在地里会出事,也没多说什么,让人将周敏送给他的玉米搬进去,便亲自领了人往唐家楼去。

  有齐世云跟着,生意谈得非常顺利。不过周敏还是坚持让掌柜的尝尝玉米的味道,看看值不值得再定价。果然东西还没端出来,闻到厨下传来的香气,掌柜的就有些坐不住了。中途甚至还有好几拨客人来问做的到底是什么东西,让端上去。

  有了这个小插曲,谈价钱就容易多了,周敏将邱五爷出的主意一说,又说明只有差不多两千棒,卖完就没了,还给掌柜的提了个意见,可以限购。历来买不到的东西就是好的,这限购的东西,也让人觉得物美价廉不抢就没了,是一样的道理。

  掌柜立刻干脆的应下了这桩生意。

  且不提这样的好东西能将唐家楼的牌子打得更响,单说这其中的利润,就已经让掌柜十分意动了。周敏这个价钱,正好卡着他心里的价,见对方不肯退让,也就没有在这里纠缠。

  一千八百棒玉米,两天时间全都送进了城里,又有九两银子入账。

  周敏送了一百根去县衙,又送了邱五爷五十根,剩下的就放在家里自家吃了。

  她对赚钱虽然非常热心,但自己生活得舒适才是最根本的追求,所以之前卖土豆也好,现在卖玉米也好,周敏并不死扣那一点边角银子,宁可少赚点钱,也不能少了自己那一口吃的。

  ——她只卖两千斤土豆给齐世云,剩下的两千斤里卖掉了五百多斤,送人的加起来也有两百多斤,邱家是大头,再有给冬叔家的二百斤,这剩下的就只有一千一百多斤了。其中有八百斤是选出来留种的不能动,等过了年周敏还打算在村里卖一波种子。剩下的这三百斤,周敏都有些担心不够吃。

  卖完了玉米,周敏的存款就有五十两了。

  这还是今年的地少,明年将开出来的其他土地都种上,要赚五十两不太容易,但二三十两想来总是有的。到时候再压压价,应该能在陈县尊离任之前将买山的事情办下来。

  算完这笔账,周敏便觉得轻松了许多。

  虽然她也清楚,山并不是买下来就算完的,之后要将之利用起来,要投入的钱并不会少,但总归最难达成的一步差不多了,其他的慢慢来就是。

  从穿越过来开始,她肩上始终压着沉甸甸的担子,如今总算可以放下来歇一歇了。

  这一歇就歇到了中秋节。

  八月十五,团圆之日。

  这天周敏亲自下厨,做了一个干锅兔肉,一个土豆烧鸡,再加上各色冷盘素菜,居然也凑够了八菜一汤,摆了满满当当的一桌子,十分有过节的氛围。

  这顿饭吃得很久,也十分尽兴。

  每个人身上都能够感觉到一股与往日截然不同的生气,一看就知道日子过得很好。

  因为心情好,周敏甚至还跟齐老三喝了一点酒。她这具身体之前根本没沾过这东西,结果可想而知。半碗酒下肚,周敏就觉得意识都昏沉起来。虽然没有醉得意识不清,也没有眼花到看不清人,但她知道,自己醉了。

  也不知是醉在酒里,还是醉在这蒸蒸日上的日子里。

  耳边是齐老三和安氏说话的声音,但周敏觉得听不太清楚。她半靠在桌上,虚虚的眯着眼睛,盯着不知道什么地方,目光似乎能够穿越时空,看向另一个世界里的家人。

  又是中秋,失去了她之后,他们过得好吗?

  周敏很少让自己去想这个问题。因为这种完全无解的问题,怎么想也都只是让自己徒增伤感,如果真的是为了家里人好,那就要过好眼下的日子,不让他们为自己担心。

  但这番话,清醒的时候骗骗自己也就罢了。这会儿喝醉了,周敏就没办法将那些翻涌的心思压下去。

  就算她过得再好又如何?哪怕有一天挣成了全国首富,另一个世界的人又怎么可能得知?

  这一刻周敏忽然想起了一句从小就会背,耳熟能详的词来。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当年学的时候只喜欢它的音韵之美,余味无穷。但有一天真正懂得这其中滋味,才明白究竟有多苦。

  这世间最痛的事,生离,死别,她都占全了。

  一滴眼泪蓦然滚了下来,将周敏惊醒。她强撑着占了起来,扯开一个笑,随口搪塞了一句,“我好像醉了……”然后便步伐凌乱的回了自己的房间。

  一墙之隔外,静默片刻后,齐老三道,“已经很晚了,就到这里吧。”

  其实并不晚,天才刚黑不久,月亮才刚刚爬上树梢,正是赏月的好时候。前几日邱家来人,送了一盒做工异常精美的月饼,原本要留着今晚吃,也还没有开封。

  但没人反驳,安氏和石头安静的将桌面收拾了,然后各人洗漱之后,便回了房间。

  周敏静静地躺在床上,银白色的月光透过窗棂洒在床前,又让她想起了“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一轮明月啊,不知道寄托了古往今来多少人的相思相望,所以与它有关的诗句太多,又都太愁。

  “吱呀”一声,是门被人推开了。周敏微微侧头,便听见石头低低的叫了一声,“阿姐?”

  “怎么了?”她含糊的问。

  石头便走了进来。他站在床前,正好站在了那一片月光里,微微侧着身子,所以月光照亮了他一半的面孔,稚嫩中已隐约显出了几分沉稳。他沉默片刻,才低声道,“阿姐,爹娘和我都在,我们一家人在一起。”

  这安慰来得十分突兀,但周敏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之中,并未察觉。这番话石头说得认真,也稍稍冲淡了几分她心头的郁色,她不由轻轻点头道,“是啊,我还有你们。”

  第38章 丰收之喜

  中秋节过后, 天气就一天比一天凉了。虽说春捂秋冻,但周敏向来怕冷,夏天的衣裳早就穿不住, 换上了更厚的夹袄。

  今年手里有钱了,周敏自然更不会亏待自己, 早早就已经采购了布料, 让安氏制成新衣, 上身之后挺括又暖和, 平常跟那些小姐妹们见面时, 不少人眼中都闪着羡慕嫉妒恨的光彩。

  其实如果有可能的话,周敏还是很愿意带挈这些乡邻一起发财的。

  毕竟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如果村里只有她一家赚钱, 难免引人注目。天长月久,跟村里人也就有了隔阂。但如果大家能一起发财,关系自然会更亲近, 而且承了她的情, 自然也就会站在她这一边。

  一样米养百样人,大部分人见了别人好, 估计只是眼红一下就算了, 日子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但总有些野心家见不得旁人好, 会生出不该有的心思来。而且不止是村里, 周边其他几个村子, 说不准也会有人蠢蠢欲动。

  但只要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站在自己这一边, 周敏就不必理会这样的犬吠之声。

  再说, 衣锦还乡,造福乡里,也是中华民族的老传统了。

  只不过现在她自己也还在奔小康的路上,能力有限,能做的实在不多。不过在周敏看来,世上笨蛋毕竟很少,这些村民们之所以世世代代穷苦,无非是眼界不够,只能看到眼前这一亩三分地,所以也不知道如何变通,但有了她带头,很多人的心思也都活络了起来。

  至少,经过今年这样的阵仗,明年肯定有不少人家种植玉米和土豆。

  虽然不可能卖上今年这样的价钱,但总归是一个进项。而且实际上,这时候很多人家都是处在吃不饱的状态之中。这还是丰年,一旦闹了灾荒,只会更惨。玉米和土豆都是高产作物,而且抗旱,又不挑土地,至少吃饭的问题不需要太担心。

  至于别的,只能等以后再说了。

  天气一凉,周敏就在家里烧起了炉子。虽然安氏一直嘀咕这样太费柴火,但好在柴火这东西又不费钱,只要有力气,山上随便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再说他们之前收拾那片火烧山开荒的时候,砍回来那么多的木柴,山墙边的屋檐下都已经堆不下了,现在只好堆在兔舍和鸡舍旁边,挤占位置,尽快烧掉还能腾出地方来。

  不过,大部分时候,他们暂时还没那么悠闲,毕竟这是秋天,虽然玉米和土豆这两个大头已经收完了,但是之后垦出来的荒地上,还胡乱的种了些黄豆,花生和红薯之类的东西,这会儿也都该收回来了。

  这半年来,他们一家人一有空就过去磨,陆陆续续开垦出来的土地居然也不少,周敏估摸着应该有十好几亩了。

  被火烧得最严重的地方,差不多都已经开垦完了。而其他地方,经过这一年的恢复,看起来也没有那种残败的景象。这是周敏有意为之,因为她并不希望村里人在反应过来之后,也跟着到这里来开荒,跟自家的地并在一处。

  毕竟灵泉的秘密还是需要保守的,万一大家总是要在一起干活儿,不可能完全避开对方的视线。

  而这里没有别人的地,将来这片山买下来,也就不用担心会生出什么纠葛来。

  但这十几亩地,只有一半种上的东西,因为后来时间太晚,来不及播种,所以安氏不知道从哪家弄来了好多苦荞菜的种子,洒在里头。这些东西基本没侍弄过,能收多少也很难说。

  这会儿这一半的苦荞长得又高又密,跟旁边的山林呈密不可分之势,经常有鸟雀停下来偷食种子,弄得安氏每天都要来逛上几趟,驱散这些鸟雀。

  也正是因为它们的存在,才逼得齐家不得不赶快把其他地里种的东西收回去。毕竟离得那么近,这些鸟雀松鼠,怎么可能真的守着苦荞的底盘不越界?要知道,另外一边种的各种豆类,还有花生和红薯,味道可要好得多。

  这些东西全都收回来,居然也很不少。尤其是红薯,个头大,占的地方也就多,屋子后头那个刚整理出来的地窖,倒是被堆满了。

  花生放在屋檐下搭好的竹竿上阴干,然后将泥土拍掉,才能摘下来装袋。

  至于各种豆类则更加复杂,连根拔回来之后,在院子里铺了油纸,放在上面暴晒。等到豆壳被晒干爆开之后,再用一种叫做槁的工具拍击,让其中的黄豆爆出来。

  槁是一种非常奇特的工具,唯一的作用就是用来拍打豆子。它是由两根木棍组成,一根较长,另一根则较短,在木棍一头打孔,然后用一根光滑的木棍连通。使用的时候抓住长的那一根棍子,手臂发力,便能带动短棍像风车的木叶一样转动,反复拍打地上的豆子。当然,如果运用不当,打到自己的头也是很有可能的。

  周敏对这个自己从未见过的新鲜工具非常感兴趣,去冬婶家又借了一根,和石头两个人在灿烂的秋光里忙碌了好几天,才将各个品种的豆子都打出来,捋开上面的残枝败叶,剩下的就是一粒粒的豆子了。

  当然,毕竟是晾晒在露天场地,豆子里少不得混进一些豆壳、叶片和小石子之类的东西,前两者可以用簸箕簸出去——这项活儿是安氏的专属,因为家里就她用簸箕用得最好,周敏是恨不能连豆子都一起抛撒出去。至于小石子和坏了的豆子,就只能人工挑拣了。

  不过干这个活儿也有后遗症,就是忙完了之后,感觉两条胳膊似乎都不是自己的了。

  借着这个机会,周敏又在家里歇了两天。毕竟过几天还要收苦荞,到时候又要费一番功夫。倒是石头还是每天清早就上山,雷打不动的给兔子和鸡打草。

  至于周敏之前让石头洒在地里的那一把葵花籽儿,也都已经结籽成熟了。

  可惜收回来的时候,就已经有一半被不知名的野生动物给吃掉了,剩下一部分林林总总加起来,估计有个四五斤,安氏用簸箕装了,高高的晒在门前的柴垛上,免得被糟蹋了。

  不管怎么说,这一番折腾,收获了那么多东西,还是让人很开心的。

  今年对齐家而言,是个大丰收的好年成,进项不小,家里的存粮也足够,总归是让人的心能够踏实下来,不像之前两年,总悬着了。

  周敏说是在家里休息,其实并没有闲着。

  正好家里生着炉子,空着也是空着,所以周敏用家里最大的木盆装了一盆红薯出来,用马尾刷子刷干净了,然后分开放在锅里煮。煮熟了之后,就用刀子切片,然后摆在簸箕里晾晒,做成红薯干。

  煮了一整天,簸箕用掉了三个,还去隔壁冬婶家借了俩,总算将所有的红薯都料理清楚了。

  周敏站在门口的台阶上,看着院子里大大小小的簸箕,忍不住深吸了一口气,然后伸了个懒腰。

  风懒洋洋的在周围吹着,阳光明媚,空气里似乎都弥漫着食物的香气。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啊!

  但这事还不算完,第二天周敏又开始洗土豆。这回是洗完了直接切成薄片,然后跟做酸菜一样,用水烫一下,确保烫熟了但是没软,然后就摆到外头去晒。晒干之后收起来,以后要吃的时候过油一炸,又香又脆,当零食吃都没问题,是小孩子的最爱。

  她这种穷折腾的劲头,安氏看得眼睛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