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农妇山泉有点田 > 第103章

农妇山泉有点田 第103章

作者:衣青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20:19:32 来源:免费小说

  “你是打算将这些文章集结成书,刊印出来?”郑先生问。

  周敏点头,“这些文章每日贴一次,士子们也就只能看一天。我想大部分人估计没有抄录过,就算事后想找出来再读也不可得。若是能够印刷成书,放在手边时时温习,将别人的观点、先生们的点评与自己的所思所想互相映证,想必对理解经义更有用处。”

  而且,还有很多学子并不是一开始就来的,也没有看过最初的那些文章。若能印出来卖,他们肯定都会想买一本。

  所以周敏已经决定,不管作坊那边能不能弄出双面印刷,都要把这些文章印出来。

  这样才能最快的在士子们中间打开局面,之后才能考虑印别的书。

  “这倒是件好事。”唐七叔点头道,“底稿倒是都留着,让人取来给你便是。”

  “其实是这样,”周敏道,“我想,这些文章也是大家辛苦写出来的,刊登之前,还是应该询问他们各人的意愿,若是不愿意,也不好强求。若愿意刊行,我们会给一点润笔费。另外,四位先生这里也各有润笔送上。”

  “这就不必了吧?”李先生皱眉道,“那书印出来,也未见得能卖出多少。给学生们润笔也就罢了,我们大可不必。你才有几个钱,就这样糟蹋,能经得住多久?”

  几位先生都是谦谦君子,而且在这里修书,管吃管住,日常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交流,还有一班热爱学习的士子等着请教,这样的环境,对他们来说简直是量身定做,再合适不过。所以他们也感念周敏倡导此事,给了他们这个机会,对她也视如自家子侄一般。李先生这一番话,却实实在在是为她着想了。

  周敏笑道,“李先生不必担心,若是担心我亏本,那不如这样,等到书印好出售,每本书的利润分出四成,几位先生每人一成,如何?”

  “也罢,若说不要,只怕你心里过不去。”唐七叔道,“如此,每本书的利润,我们四人共取一成。”

  其他人也点头同意,周敏劝说无效,只好答应了。

  而后唐七叔提笔,亲自写了一张布告,宣布了这件事。理所当然,没有学子不愿意刊登自己的文章。毕竟自己的文章能够刊印出来,已经是大喜事,何况还有润笔费?

  于是周敏从飞虹楼取走了所有的稿件,先让人校对刻版,等作坊那边的工艺改进结果出来之后,再开始印刷。反正《论语》还没有完全修完,在那之前都还有时间。

  忙了两天之后,石头回来了。

  还带回了一家子。

  周敏忽然发现一个问题,每次他们请人,来的都是拖家带口的。

  刘叔父子是这样,阿香姐弟是这样,宣斌送来的工匠也是这样,现在石头带回来的姓张的纸匠也是这样。

  不过,这样将家人一起接过来的安置方法,也算是比较妥当的。毕竟将家人安置好之后,工匠们才会把心思都用在干活儿上。如果总惦记着家里的事,自然就没那么尽心。

  但是按照这个趋势,齐家山上的房屋虽然多,却也有些不够住啊!

  亏得这里地方足够宽敞,扩建也算方便。这回周敏打算建专门的员工宿舍,不再像现在这么混着住。不过,房屋建好之前,就只能将就了。

  张叔带来了自己所有的工具,也给周敏省下了不少麻烦。很快,一个简单的造纸作坊就搭建出来了,而张叔也在新东家面前露了一手,全家人齐上阵,很快就晒出了一批麻纸。

  他做的是黄麻纸。这种纸在唐代之前,都很盛行。当时高等级的诏书和敕令都是用做工精细的黄麻纸书写,所以黄色也渐渐成了皇室御用之色。

  譬如最著名的册封宰相的过程,就是在廷推过后,将被推举之人按照票数排列,呈送御前。皇帝在决定人选之后,驾临翰林院,同时将院子落锁,命词臣拟旨。这份诏书就是被写在黄麻纸上,第二天早上贴出去昭告朝臣。因而这整个过程被称为“锁院宣麻”。

  不过,就像石头说的那样,黄麻纸正面光洁,但背面却显得十分粗糙,甚至还有一部分草屑残留。这样的纸张,毫无疑问是不可能符合周敏印书的挑选标准的。

  所以她也就直接对张叔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制作出两面都同样细腻光滑的纸。

  作为民间匠人,张叔探索新工艺的劲头比宣斌送来的匠人们更强烈,听到周敏的要求之后,虽然有些为难的皱眉,但最后还是一口应了下来,只是不能保证一定成功。

  周敏道,“一次不能成就两次,两次不成就三次。现在是六月,我给你半年的时间来做这件事,这半年里,你要什么材料我都会想办法,也会付你的工钱。若是能做出来,另外还有奖金,但若是做不出来……”

  “东家放心,若是做不出来,我也没脸留下了。”张叔立刻毫不犹豫的道。

  对于工匠来说,还有什么比有人给钱给物,提供所有的条件让他们去做研究更幸福的事?

  毕竟平时为了养活全家人,他就算有想法,也只能按捺住,因为他无法承受失败的结果。但现在,这个结果有人承担了,他只需心无旁骛的去做事,如果这还做不成,自然也没脸留下来。

  周敏喜欢他的这种锐气,又鼓励了一番之后,才带着一叠黄麻纸离开了。

  这种纸张,似乎是因为纸浆没有之中有残留的颗粒,所以制出来的纸也有上面也有一些纹路,粗看会觉得有些粗糙,但抚之光滑,而且看上去别有一种美感,留着自己用也不错。

  文人之所以风雅,就是因为在这些文房所用之物上肯花时间花功夫。现在他们已经自己造纸了,以后或许可以试着自己制笔、制墨。不过这些不着急,一样一样的来。

  周敏现在的生活可以说是相当的充实,每天起床,吃过早饭之后,她要先去药园和茶园看看,顺便浇上一壶灵泉水,除除草施施肥。花园果园那边则交给石头去弄。做完这些,再去巡视一遍苎麻工坊,印刷作坊和造纸作坊,也就差不多到了午饭时间。

  吃过午饭之后,外面越来越热,周敏就不爱出去了,睡会儿午觉,起来再看看书写写字,一天就过去了。

  不过事实上,这个安排几乎每天都会被各种意外打扰,并不能完全按照她的计划进行。比如有时候唐一彦和邱玹那边会有事找她商量,有时候家里的事情也要安排,或者她自己又有了新的想法。

  总之,每一天都可以说是安排得满满当当。

  转眼就到了八月。

  这天周敏正在药园里浇水,就看见一个年轻的工人从印刷作坊那边跑过来,远远的看见她,就一脸兴奋的喊道,“成了,成了!东家,印成了!”

  周敏拎着水壶走到药园的栅栏边,温声道,“什么成了?别急,慢慢说。”

  “双面印,成了!”那年轻人兴奋得满脸通红,周敏的安抚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他仍然兴奋的喊道,“刚才印出来了,一个字都没花!师父让请您过去瞧瞧!”

  “真的?”听到这个好消息,周敏也十分高兴,放下水壶,摘下头上的草帽搁在一边,“那还等什么?走!”

  两人来到作坊里时,能够看到所有人脸上都洋溢着喜色,显然都在为突破了这个工艺而高兴。

  周敏也很快看到了成品,一页纸正面和背面都印了文字,油墨没有透到背面去影响阅读,同时纸页上的字也没有擦花或者模糊,而没有字的地方也显得干干净净。要不是上面的字体是楷体而非宋体,而且字的个头也比较大,又是繁体字,周敏都险些以为这一页纸是穿越时空而来的了。

  自己几乎在这个时空重现了曾经司空见惯的东西,那种心情,简直无法形容。

  “果然成了!”周敏将这一页纸捧在手里反复看了几次,然后兴奋的宣布,“我也说到做到,每个人都可以领到一笔奖金,待会儿就可以去找阿宝领!”

  听到这句话,作坊里瞬间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欢呼声,过了一会儿,声音变小了,众人才由几位师傅领着,向周敏道谢。

  周敏也是满脸喜色,虽然她并不是工匠之中的一员,没有参与到研发过程之中,但还是由衷的感到了一种骄傲与自豪,“这是你们应得的。现在先印一本论语出来看看。印完之后要是没问题,就可以印上次我拿过来的那些稿子了。”

  两个月过去,几位先生早就已经将《论语》集注完毕,所有的文章也都送过来了,只等着作坊这边的结果。现在既然可以印了,当然不能再耽搁。

  八个月,二百四十多篇文章。这个时候的文章都不长,多控制在三五百字之内。如果用双面印法,不强求一页一篇的话,估计可以控制在100张纸以内,装订一册没有问题,而且还能兼顾美观。

  周敏对这个结果,自然再满意不过了。

  拿到了奖金,工人们自然也加班加点的忙碌起来,第三天,周敏就拿到了还散发着油墨味的书,不过这只是样书,甚至连封皮都没有,只是简单的装订在一起。

  周敏带着这一册书,又去了一趟飞虹楼。这次是为了请几位先生为这本书题名。

  不过,几位先生看到书之后,并不急着取名字,反倒对这种印刷方式产生了莫大的兴趣,不停追问。直到周敏将自己知道的部分都说出来了,这才意犹未尽的放下书,感叹一番。

  “有了这样的工艺,想来印书的成本降低,书价也会下降,更多贫寒士子也能买得起书了。”秦先生十分感慨的道。

  倒是郑先生皱眉道,“我却怕敏丫头这是断了某些人的财路,只怕会弄出更多风波。”

  毕竟,天下书商何其多也!若是周敏印的书流传出去,只怕许多书坊都只能关门了事了。

  砸人饭碗如杀人父母,你让人活不下去,别人自然会来找你拼命!

  第83章 共赏斋

  郑先生这话一说, 其他人的脸色也跟着凝重起来。

  周敏道, “我改进印刷术, 只是为了造福更多人, 并不是要牟利。所以等到时机合适,我会直接将这方法公开。到时候天下的书坊都可以这般印书, 想来不会有什么问题。”

  “你能有这样的胸襟, 实在难得。”唐七叔捋着胡子道, “只是事情恐怕没有那么简单。”

  若是正规书坊的老板,大不了就是也跟着改进技术, 或者索性转行去做别的。但如今书价居高不下,都仍然有人为求牟利,将一页的字数尽量减少,从而抬高价钱。这些人习惯了捞偏门,生意被周敏坏了,又怎么可能容忍?

  周敏笑道, “七叔放心。我没有害人的意思,却也不是任人欺负的。若是谁不服,尽管来找我理论。”

  多年的经营, 如今齐家山也可以说是有一定的势力, 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对付的了。说出这句话时,周敏真有扬眉吐气之感。

  “就是这个道理。本来就是靠技艺吃饭, 不思怎么改进,却去走那些旁门左道,总归不得长久, 何必怕他?”秦先生道,“若真有应付不来的事,我这把老骨头还有几分脸面,替你出头也没问题。”

  “秦兄这般说,却是要让我等无地自容了。”郑先生摇头,“其实我倒是有个不成熟的想法。丫头你与其将这印刷之法公布出去,不如让他们自己想办法来学,或许能收到奇效。”

  “嗯?”周敏微微一愣,然后就反应了过来。

  有些东西,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如果她轻易将之公布,这方法反倒不值钱了,只怕某些人意气难平。不如让对方自己想方设法从她这里偷师过去,自然会视如珍宝。这样一来,说不得还会传播得更快一些。

  而对方既然将心思放在这上面,自然就不会打别的注意。最重要的是,她也可以借这个机会,试一试自家作坊中的工人们。

  这些工人们都是宣斌从京城送来的。他们原本是隶属于皇家的,却被送到这里来,成了私人作坊的工匠,未必每个人心里都愿意接受这种改变。借此机会测试一下他们的想法,将有二心的人剔除出去,也是个不错的办法。

  毕竟虽然这项工艺周敏并不重视,但以后还会继续研发必须要绝对保密的内容,如果一直被泄露,那她也就不用忙活了。

  “多谢先生提点,我知道该怎么做了。”周敏敛衽,朝郑先生郑重一拜。

  “好了,既然此事你心里有数,那就继续来说这本集子吧,你的意思是,请我们题名?”唐七叔道。

  周敏点头,“我本来是想叫《汤泉山房诸才子说》,但又觉得太俗。而且我想将几位先生的名字添在上面,却又担心不妥,因此来求几位先生指点。”

  “这名字就很好。”李先生笑道,“至于我等,老朽之人,就不与诸才子争名了!”

  秦先生不由笑了起来,“李兄这话固然不错,只是敏侄女只怕心里要不自在了。”他说着看向周敏,“依我说,竟在你这个名字后面再加上一行小字,就写‘四先生点评版’,如何?”

  很明显,秦先生完全明白了周敏要借用他们的名气打广告的意图,而且还贴心的提供了办法。

  如此盛情,周敏自然不能拒绝,因笑道,“四先生有些模糊,不如用‘四大名士点评版’。”

  “使不得使不得……”秦先生连连摆手,却也没有十分推脱。

  周敏自然也明白他的心意,不是真的觉得“四大名士”不好,只是不好自卖自夸。这种事她自己心里有数就好,便点头道,“四位先生修书之举,是陛下都认可的。这‘四大名士’的赞誉,你们自然当得起。此事就这么定了,等样书印好之后,会先给几位先生送来的。”

  “对了……”说到这里周敏又想起一件事,“不知能否请几位先生在一部分书上签名,用以鼓舞广大学子好学向上?”

  唐七叔道,“不妥,这本书的作者既非我四人,又怎能在上面签名?”

  “也对。”周敏立刻借着这个梯子,提出了另一个要求,“我知道几位先生这些年来著述颇丰,不知是否有集结出书的意思?七叔之前修的那本书,不知是否已找到刊印的作坊?”

  “怎么,你想印?”唐七叔问。

  周敏点头,“若几位先生能将文稿交给我,我必定会用心刊印,不堕了几位先生的名声。”

  要说周敏为什么不怕改良之后的印刷技术被公布出去?当然是因为自己手里握着别人都没有的资源。对于出版单位来说,作者才是最核心的资源,几位先生的书,足够周敏出一阵子了。

  只要物美价廉,连盗版都不会有多少生存空间。等到牌子立起来,成为“精品书籍”的代言人,到时候自然能够积累一批固定读者。

  “既如此,就交给你印也无妨。不过丑话说在前面,若是这书卖不出去,你可不能找我们的麻烦。”唐七叔笑着打趣,也等于是替其他人将这件事给答应下来了。

  周敏自然是连连保证不会。几位先生又都说要回去整理一下文稿,到时候让人给她送去。商定此事之后,周敏才带着满心的兴奋离开。

  从汤泉山房出来,周敏又去了作坊那边,宣布了可以开始印书的好消息。

  在所有人的兴奋与欢呼之中,她将几位师傅单独叫到一边,交代了一件事,“在印书之前,你们几位先给咱们的书设计一个款识出来,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书是咱们家的。”

  这是所有的书房都会做的事,就连皇室印发的东西,也都有自己的款式,所以工匠们也不奇怪,只是问,“东家,那咱们要印个什么名号?”

  “市面上都是什么名号?”

  “多是某某斋、某某轩之类。”工匠们道。

  周敏琢磨了一下,便道,“那咱们就叫……共赏斋,如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