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农妇山泉有点田 > 第102章

农妇山泉有点田 第102章

作者:衣青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20:19:32 来源:免费小说

  周敏对此十分不解,如果改良如此容易,为什么之前却始终没有进展?

  还是一个工匠私下说了一番话,才让周敏恍然大悟。

  据工匠的说法,其实之所以现行的雕版都是这种字大空多的版式,始终没有改进,那是因为没有必要。毕竟开印刷作坊的人,印了书肯定是想卖,而卖书肯定想多赚钱。既然如此,一页少几个字,书厚点儿,多分几册,定价更高,能够赚到的钱自然更多,又何必改良?

  听完这个原因,周敏突然觉得,自己在这些工匠眼中,估计是个有钱不赚的冤大头吧?

  第82章 印书

  周敏眼前放着的是一本《论语》。

  这是工匠们使用新的雕版和墨印出来的作品。原本一篇论语, 一万一千多字, 印出来有五十多页。但是现在, 改良之后, 印刷出来却只需要二十几页,足足薄了一半。

  工匠们显然也对这个结果很震惊。

  实际上, 他们并不像周敏想的那样觉得她是个冤大头。毕竟减少了页数之后, 售价自然是降低了, 但成本同样也下降了呀!而且,薄利多销的道理谁都懂, 你的书比别家便宜,自然买的人就多,其中的利润,却不是可以简单计算出来的。

  周敏翻看了一下,发现改良之后的成品,字数虽然增多了, 但质量上并没有受到影响,仍旧十分清晰。

  这主要是因为墨水的改良。如今的雕版还在使用水墨,只添加少量的松节油, 所以墨迹很容易晕染开。因此字必须要刻得大一些, 否则很可能会糊在一起。

  在周敏的建议下,工匠们对水墨进行改良, 向其中添加了油。因为周敏这里可以提供各种榨油的材料,所以苎麻、油茶、花生等都被用来做过尝试,最终确定了材料和配比。

  直到现代, 印刷使用的也都是油墨。这上面或许还有改进的空间,但基本上都是细节的调整,可以说在这方面的工艺,已经没有太多可挑剔之处了。

  至于版,考虑到竖版字本来就比横着排版更占空间,即使周敏后世买的台版书籍,一页的字数也差不多是六百字。但是现代的印刷技术比这个时期何止提高了一辈?所以能够增加到一页四百字,周敏也算是比较满意的。

  但整体的成果,她却觉得还有可改进之处。只是一时间又挑不出来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她只能反复的翻阅着手里的书。

  几个工匠站在她面前,见她脸上竟没有多少喜色,原本的欢欣鼓舞之色就淡了,有些惴惴的站在那里,彼此交换着视线,都生出了几分担忧。他们觉得已经改良了许多的东西,怎么这位新东家仿佛还是不满意?

  这些表现,周敏没有注意到,石头却看见了。他走到周敏身边,低声问,“娘子,有什么问题吗?”

  “我就是觉得应该还有可以改进之处……”周敏皱着眉,满脸疑惑,“但是又说不出是哪里。”

  石头将她手里的书接过去,翻了两页,也没有发现问题所在,便道,“那就先把书留下,慢慢想就是,反正咱们并不着急。”

  周敏点点头,调整了一下脸上的表情,朝对面的几位工匠笑道,“改进的速度比我想的快,我对你们的表现很满意。接下来……”她说着伸手取了一张就放在旁边的白纸,本来打算先安排作坊开始印刷,但这张纸一上手,周敏的动作不由一顿,脸上的表情先是诧异,而后恍然。

  她从石头手里取回那本书,翻开之后,捻了一下纸页,问,“这是两张纸粘贴在一起的?”

  “是。”其中一个工匠回道。

  原来,因为当下的印刷技术做不到在正面和反面同时印刷,所以通常的印刷方式,是在一面印刷之后,将纸张对折,有字的一面向内,空白的一面向外,而后将空白面粘贴起来,再进行装订。

  这样一来,每一页的厚度自然就与普通的纸张不同。

  周敏之所以觉得不对劲,也是因为这个缘故。然而因为她来到这里之后所翻阅的书全都是用这种方式装订的,所以只是觉得不对,却说不出是哪里有问题。还是刚才拿了单独的一张纸,才发现不同。

  “很好!”发现了问题所在,这就简单了,周敏脸上露出几分笑意,“接下来,我希望你们能够继续改进工艺,能够在一张纸的两面都印刷上文字。这样成本就可以再次大幅降低。”

  第一天周敏就交代过,她的目标是要降低成本。他们不需要懂得周敏的打算,只要达成目标就可以了。所以此刻听到周敏这么说,也不意外。问题是,周敏这个问题,简直可以说是在强人所难。所以工匠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立刻回答。

  周敏便又道,“我知道你们的疑虑。但以前不能两面同时印刷,是因为墨的缘故。现在既然改良了油墨,或许可以再尝试一下。我会给你们一段时间,如果真的做不到就算了。但若能够做到,到时候我会给你们发奖金,人人有份!”

  听到这个承诺,工匠们的眼睛立刻亮了起来。

  其实周敏并不知道,这些工匠,那是宣斌从内府那边抢过来的。他们都是身在匠籍之人,一身手艺世世代代的传下来,被皇室豢养,专门为皇家刻印各种书籍。

  既然是这种身份,他们的技艺自然十分精湛,那是全天下都数得着的。但在京城时,根本不需要做什么改良,反正只要按照定例来就可以了,要求的是准确和精美。

  身为手艺人,谁不希望钻研一下技艺,所以周敏想改良工艺,他们其实也挺有兴趣的,甚至有些人本来就进行过这方面的改进,所以才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这些成果。

  既然如此,周敏给钱给物,让他们去钻研新的工艺,工匠们自然也是乐意的。

  他们所担心的,无非是最后没有成果,让周敏不满意,从而砸掉这个饭碗。——身在匠籍,根本无从决定自己的命运,从前在宫中,也就是按部就班的过日子。但突然被昌平侯送到这里,换了新的东家,他们心里自然不免惴惴。

  不过听到周敏许诺奖励,工匠们便立刻升起了斗志。

  虽然手握着全天下都有数的精湛工艺,但实际上,工匠们的日子过得却说不上多好。毕竟每个月的俸禄有限,而宫里的赏赐也不可能到他们手上。到了这里之后,他们之所以尽心办事,也是因为周敏每个月给的工钱不少。

  所以大家都知道,这位新东家十分大方,她许诺的奖金自然也不会少。如此一来,当然人人奋进,再三保证一定会努力,不辜负周敏的期望。

  周敏对此也很满意。如果能够做到两面印刷,那么二十几页的论语,就会缩减到十几张纸的厚度。就算加上各种集注,估计也不会超过一百页。完全可以装订成一本书。这样一来,成本自然大大降低。

  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但在以前,因为知识太过昂贵,所以绝大多数人只能始终处于蒙昧之中,根本没有机会学习和接触。时间长了,自然就会形成一种观念:读书人是尊贵的,普通人是不配读书的。

  阶级就是这样形成的。

  虽然很久以前,陈胜吴广就已经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呼声,但实际上,这两个人同样是读书识字的。对于更多的普通民众而言,他们限于种种条件,一辈子所能看到的就只有眼前这一亩三分地,很少会去思考大道理,更没想过要去改变这一切。

  他们沉默且温顺,绝大多数时候逆来顺受,所以他们的声音,也从来不被人所重视。

  要改变这种情况,首先就要让他们学习,接触并懂得更多东西,开始学会思考。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周敏能够做到的,只是往人群中扔一粒火星,等待着星星之火势成燎原的那一天。虽然,那一天不知道会不会来,什么时候来,她或许也根本看不到。

  所以现在,她就要让“知识”降价,让更多的人能买得起书。

  从作坊里出来,周敏手里还拿着那本《论语》,反复摩挲着书皮,若有所思。石头知道她在想事情,所以也没有打扰。两人往前走了一会儿,周敏忽然问,“石头,你说如果咱们自己造纸,是不是会更便宜?”

  石头一怔,而后才摇头道,“如今市面上的纸张,按照质量不同,售价也有变化。但总体而言,纸价已经算得上极低了。若阿姐你是要自己造质量上佳,兼有别的用处的花笺之类,倒是可以自己造纸,工艺上精益求精,做出来的东西自然更好。但若只要便宜,自己造纸未必可行。”

  “这是为何?”

  “咱们征州是苎麻的产地,所以造纸也多是麻纸,以苎麻的为原料。但麻纸虽然结实柔韧,但往往只有一面光滑,另一面较为粗糙,并不适合用于印刷,尤其你还要两面都印上文字。”石头道。

  “那,改进造纸工艺呢?”周敏不死心的问。

  石头无奈的道,“那就回到我前面说的,改造工艺,只会使成本增加。或许可以用来印一些精品的书籍,自己保存或者送人都可以。但若要大量印刷,估计不可能。”

  “那算了。”周敏叹气,“果然处处要求完美是不可能的。那就暂时这样吧,先看看这边有没有结果。”

  “但我倒觉得可以尝试自己造纸。毕竟咱们家有苎麻园,本来就可以出产原料,就当是废物利用了。”石头道,“就算不能用来印刷,自用也好。”

  这倒是。反正周敏本来的想法就是一切自给自足,能够自己造纸,也不错。请了工匠,到时候可以考虑少量出售产品,反正不追求盈利,只要能够弥补成本就可以了。

  而且周敏忽然想起来,自己的计划之中,将来会印刷一些作为凭证的东西。如果能够使用自己造的纸,防伪上面自然就简单多了。

  “那这件事就交给你了。”这样想着,她拍了拍石头的肩道。

  石头握住她的手,笑着道,“交给我自然没问题,但工匠们有了进展都能领到奖金,我若办好了这事,娘子打算用什么奖励我?”

  “你想要什么奖励?”周敏瞪他。

  石头暗示性的捏了捏她的手指,低声笑道,“那当然是看娘子你的诚意了。”

  “好啊,若当真能够改进工艺,造出别人无法仿造的纸张出来,那我就给你准备一个惊喜,如何?”周敏爽快的答应。

  “那就说好了。”石头将她的手指笼在手心里,“我这就去办。”

  这件事石头没有假他人之手,毕竟工匠的手艺如何,还是要亲自看了才知道。好在要找的是能用苎麻造纸的人,所以也只需要在征州府境内寻找,不算太麻烦。所以第二天,石头就乘船去了征州。他打算从卖纸的地方入手,顺着查下去。

  周敏则是去了温泉山房。

  又是几个月过去,温泉山房这边的景象,又与之前大不相同了。

  聚集在这里的人越来越多,各种房屋自然也如雨后春笋般的冒了出来。有趣的是,其中大多数竟然都采用了温泉山房的经营模式。也就是建造联排别墅出租。只不过户型和规格上有差异。

  不过即便如此,温泉山房仍旧是最受欢迎的。不是因为这里有温泉,而是因为几位先生就住在这里。所以哪怕这里的屋子只有一室一厅,条件简陋,也比别处更受欢迎。

  甚至时间长了,大家反而都以住一室一厅,不带人在身边,事必躬亲为荣。就连那些原本带了亲眷在身边照看的,也都把人遣了回去。

  这样一来,学习的氛围和风气反而更浓了。

  说起来,中间还发生过一个小插曲。

  大凡士子云集的地方,免不了呼朋引伴,举办各种诗会文会。而这种场面,如果只有一群男人,未免无趣。在这种情况下,那些对外营业的各种书寓和画舫自然应运而生。

  譬如唐朝时,平康坊在长安城中十分著名,就是因为许多著名的妓子都聚居在这里,所以文人士子们也时常来此。但实际上,世人所了解的这种因果关系是颠倒的。

  唐时就有解试和院试的两级科举选材之法,解试的考场就在贡院之中,而在平康坊之中就有一间贡院。因而士子们为了图方便,自然纷纷聚居于此,随后才逐渐衍生出了各种娱乐行业。

  现在,成百上千的士子聚集在这里,自然便有商人看到商机,打算在这里兴建花楼,招揽生意。

  但周敏希望打造一个人文圣地,可不希望把齐河变成另一条秦淮河,只有艳名而无文名,自然要杜绝这种事情发生。

  虽然如果允许他们在这里落脚,人气估计会越来越旺盛,但却也失了初衷。所以在她的推动之下,邱玹出面跟官府交涉,要求禁了这些产业。当然,他们也退了一步,允许这些花楼在清平镇营业,若士子们有需要便可乘船前往,却不许在这边经营。

  大概是因为一开始就定下了规矩,所以倒也没有闹出什么风波,事情就顺利的解决。如今齐河上几乎每日都有船只往来,远比从前更加繁华热闹。

  除此之外,就像后世学校门口总有各种各样的店铺,甚至可能形成一个小商圈一样,这里也同样遍布着衣食住行各行各业的店铺。就连齐家山也在这里开了一家小店,出售自家出产的各种东西,免得有人上门求购却找不到人,不方便。

  在这里坐镇的是安氏,如今家里又添了好几个人,活儿都有人做,管家理事分派事务的事又有周敏负责,她这位当家主母反而闲下来了,周敏就给她开了这个店。卖东西倒是其次,最重要的是让安氏有事做,同时也给她一个独当一面的机会。

  这几年来她的长进很大,但周敏可没忘记刚穿过来的时候安氏是什么样子。这些年没出问题,也是因为有齐老三镇着。但周敏还是怕有人不怀好意,从安氏这里着手,索性就让她开店锻炼一下。多与人接触,经一些事,许多道理自然就懂了。

  周敏一路走来,不断的有人开口招呼她。毕竟现在在这里做生意的人,一大半都是万山村和万山新村的百姓,他们自己的土地也在附近,被商人们看中买下,有了本钱,索性就从城里贩货过来,做起了小生意。也算是抓住机遇先富起来的一批人。

  这些人最清楚所有的变化是谁带来的,对周敏的态度自然也很好。

  绕过了热闹的集市,周敏就来到了温泉山房脚下。这里的热闹丝毫不输集市,学子们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热烈的讨论着。

  认识她的学子其实也不少,不过大家都默契的点头致意,并不开口招呼。

  到了半山处,周敏便见飞虹楼外站了不少人,里里外外将之围得水泄不通。周敏听了一会儿,才知道今日是几位先生答疑的时间。

  她脚步一转,就绕到了飞虹楼后面。这里虽然也有后门,但平时都是锁着的,没有人进出。周敏取了钥匙开门,进门之后直接上了二楼,在这里等待。

  这里虽然不算常来,但也十分熟悉。所以周敏也不见外,自己泡了一壶茶,在书架上取了一本书,坐下来开始翻阅。

  过了许久,四位先生回到二楼,见周敏在这里,都有些意外。毕竟平常若非有事,她通常不会过来,就是送东西,也是让别人代劳。

  唐七叔笑着问,“今儿这是吹的什么风,倒把你吹到这里来了?”

  “七叔这话是怪我没有常来?”周敏笑着反问。

  唐七叔连忙摆手,“不怪不怪,你虽然不来,但你的东西是常常送来的,这就够了。”

  他这么一说,众人都笑了起来。

  等笑够了,周敏才放下手中的书,正色道,“我今日来,其实是为了跟几位先生商量一件事。”

  “什么事?”

  “几位先生开始修书,也有大半年的时间了,听闻第一本《论语》已经快要结束,是也不是?”周敏问。

  秦先生点头,“《论语》字数少,且前人多有发祥,我们只是归纳整理,倒也不费太多功夫。如今已即将成书。莫非你说的事,与此书有关?”

  “从前我本来是打算,等这书修好之后,便将之刊印出来,也算几位先生泽被天下士子。但既然陛下有旨,命朝廷刊发,我也不好僭越。不过,这本书不好刊行,那些士子们所写、经几位先生点评的文章,想来却是不碍的。而且这些文章,对诸多士子而言,也有启发之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