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人生一串 > 第二百七十五章 又是重阳

人生一串 第二百七十五章 又是重阳

作者:洪山诗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12-30 01:40:21 来源:免费小说

  今年的重阳节,爹爹是一准备上东山了,因为去年的事,人太多,他不太愿意引人注意了。

  “老了,就得主动退出历史舞台,这是对自然法则的尊重,也是对时光的理解。”

  爹爹这句话,让冬子与燕子回味了半天。他们俩正是邀请爹爹家家到自家作客的。前段时间,冬子在电话里,跟齐老爷子,研究了一套适合老人的菜谱,经过与酒店大师傅的切磋,冬子觉得,是该拿出来,让老人们检验一下了。

  本来以为,爹爹年年要上东山,自家离东山公园近,他们下山后,就在自家吃个饭,再自然不过了。但听说爹爹不去东山,冬子觉得,此事难度有点大了。

  “七十不留餐,八十不留宿”这是曾广贤文的经验,爹爹恐怕也是遵从的吧。

  燕子还不死心:“爹爹,家家,冬哥跟重庆的齐老先生研究了好久呢,为准备这一桌菜,冬哥可是费了心的呢。你们如果不去尝一下,那我们就做好,给你们送过来?”

  “算了,送过来还麻烦些,还是我们去吧。更何况,好久没见你爷爷了,趁着节气,拜访一下。”

  爹爹与家家这就过来了,还是燕子有办法。

  两家人在冬子家坐定,爹爹还给燕子的爷爷带了礼物,表达节日的问候。一般来说,男方家长主动给女方家长送礼,这也是当地的风俗。葛校长这么好礼性,搞得燕子一家人,有些不好意思了。

  燕子负责泡茶之类的,她还提前,到东山那个参展的园艺公司那里,买了几盆有代表性的菊花,摆在屋内争奇斗艳的,煞是喜人。

  冬子在厨房忙碌,老人们在客厅里说话,他也没机会听。燕子妈倒是在厨房打下手,加之菜品加工事先有准备,倒也不是很忙乱。

  等菜上桌,一点点绍兴黄酒,就算是助兴了。满桌的菜,既考虑到老人的牙齿不好,也考虑到他们消化功能较差的特点,再加上有些补气血的东西,所以,很得老人们的夸赞。

  冬子陪爹爹喝了一点黄酒。燕子说到:“冬哥,你不晓得,爹爹刚才讲了好多咱们容城的老风俗,老文化呢。”

  燕子爷爷也说到:“也只有我们这一辈人才晓得那些掌故了,过去听说过的容城的大人物,也只有葛校长才见过的了。我在农村,只是听说过。”

  冬子笑到:“爹爹,我不懂你那些文化之类的东西,我只晓得炒菜,厨师一个,最多算个火头军。你们只觉得菜好吃,有营养,我就高兴了,谈不得文化的。”

  “冬子啊,你莫小看这炒菜呢,这是个大文化。子曰:食色性也,民以食为天。饮食文化上通天子下通百姓,那才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底色呢。就说这炒菜,代表着咱们中化文明几千年的特征。西方人,不擅长炒菜,那是他们文明发展不充分的原因。”

  炒菜居然还有这些说道?冬子立马来了兴趣。

  爹爹乘着酒兴,给冬子介绍了,关于“炒”这种烹饪手法,对中华文明的标志性意义。

  在人类进化的历史上,最关键的第一步是直立行走。最后,人类有别于动物最标志的特点是用火,自从用火之后,人类不仅第一次掌握了战胜一切猛兽的强大武器,并且从此改变了食物结构。因食物变化,身体器官发生变化,大脑得到发育,至此,人猿相别,在自然进化中,占尽优势。

  在茹毛饮血的时期,人类就是一种野兽。但自从会利用火,人类的饮食,就进入了熟食阶段。熟食至少有三大好处:第一,杀菌消毒,让人们吃得更卫生,从而减少疾病的可能。因为疾病减少,而导致寿命的延长。人类普遍能长到壮年,其力量与身体更有优势。寿命延长,导致头脑中的经验与智慧积累的机会更长,从而变得更为聪明。尤其是在早期,最聪明的人,总是年纪最大的老人。因为,所有经验的积累,就是知识,那需要漫长的时间。

  第二个好处是利于消化。熟食经过高温的烤煮之后,消化变得更容易,从而减轻了胃的负担。人类平时不动时,大量的能量要用于消化,这在早期的人类化石及研究中,就有体现。而今天,不动的人,消耗能量最多的器官是大脑了,再也不是胃了。把用于消化的能量节约出来,给大脑的加速运转提供了能量余地。第三个好处是营养分解。比如许多油脂蛋白,尤其是动物性蛋白,只有经过高温,才能够被人体吸收得更好。许多植物性食物,其中有大量的营养物质,也只有经过高温分解,才能够被人利用。可以这样说,经过高温烹饪的食物,其能量及营养利用率,至少比生食要高得多。

  “这样说来,使用火,改变烹饪习惯,是加速人类智力甚至是体力进化的标志?”

  “对,也是智慧开端的标志。但是,最开始,人类用火烹饪的主要方式,是烤和煮。最开始是烤,如同你烤羊肉串,让火直接作用在食物上,简单粗暴,但有效。世界所有人种进化中,都存在这种烹饪方式,并且保留至今。这是人类最早的食物记忆,是烹饪方法之祖。”

  听到这里,冬子还莫名升起某种自豪感。原来,烤羊肉,居然还可以这样高大上,跟人类文明扯上基本关系。

  “冬子,我问你,假如要你找出,烤与煮这两种烹饪方式的最大区别,你认为,是什么?”

  冬子想了想:“加水,对不对?”

  “可以这么说。从无介质烹饪到有介质烹饪,这里面多了水的作用。于是,人类烹饪史,进入到第二阶段,那就是煮的阶段。在我们考古发掘中,我们就以陶器的烧制为代表,表明人们运输储存水的工具有了。通过煮开水来加工食物的方法,也就盛行开来。所有人类文明都经历并保留了这种烹饪方式。”

  冬子也是有一些历史知识的,他知道,中国古代政治中,最重要的政治标志物是鼎,代表政权,当然,它其实是一个煮食物的器具。可见,食物是权力的代表,可以上升到最高政治文化的体系中的。当然,今天,冬子不想卖弄这些东西。爹爹年纪大了,平时不大说话,像今天这样,有些酒兴,主动说话的机会,很是难得,冬子想多听。其实,满桌人,对吃菜的兴趣成了第二了,倒全神贯注听葛校长,讲烹饪文化来。

  “但是”爹爹突然话锋一转:“不像烤和煮普遍存在于全世界,而炒,这种烹饪方式,就很特殊,很不普遍。”

  啊?大家明显都感到吃惊了。炒菜这种方式,几乎是中国菜最常见的烹饪方式,怎么就特殊了呢?冬子也回忆了一下,在广东、西安或者是重庆,吃的西餐中,确实很少见到炒的东西。他以为,这只是特殊现象,炒的西餐,在中国不受欢迎,没有点这种菜罢了。但现在看来,是不是,西方人,或者说欧洲人,根本就不擅长炒菜?

  “爹爹,按你说,烤和煮都发明了好多万年了,但炒,发明了多少年呢?”燕子问得直接,大家都关心。毕竟,我们是文明古国,有些特殊的发明,也是自然的。

  “没准确的说法。有人认为,早在商代,也就是距今三千多年前就有了。有人说,最晚,到春秋时期就有了。你们如果进过湖北省博物馆,看过曾侯乙编钟,同时出土的,还有一个铜炉盘。上面好像是个平底锅,下面是一个放炭的底盘,两者的相互关系与距离,人们推测,这就是炒菜用的,最合适了。但是,仅凭这个器物证据,不能百分之百确定。但至少,南北朝时期,炒菜这个方法,就已经广为流行了。所以,大致推测,中国人发明炒这种烹饪方法,大约有近两千年历史。”

  据爹爹说,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详细而精确地描写了炒鸡蛋的方法与步骤,看样子,炒,是当时非常成熟的办法了。到了宋代,如《东京梦华录》,各种炒菜的的记录,标志着炒这种方式,已经成为中国烹饪的主要流行方式之一了。而同时期的欧洲,也是文字发达,却没有相似的记载。到如今,欧洲人、美洲人,也不把炒这种烹饪方式,作为他们的主流。可见,炒这种方式,产生并发展于中国,是一种很特殊的文化现象。

  “那问题来了,什么是炒呢?”爹爹把问到抛给了冬子。

  葛校长出的题,冬子当然得以严谨的方式来回答了。“是在炒锅中,用少量的高温油作为加热介质,以快速翻炒的方式,加热切小食材的烹饪方法。”

  听到冬子这种严谨的回答,爹爹甚是满意。要知道,这个回答虽然繁琐,但没有废话。

  燕子却自作聪明地说到:“冬哥,你答得也太麻烦了,不就是把油烧熟了,菜倒进去,翻炒熟了,出锅,就行了嘛。”

  冬子纠正到:“不对,你这容易跟煎、炸两种方法混淆,不好区别。要知道,煎,却是西方人最擅长最主流的烹饪方式之一呢。”

  在大家的鼓励下,冬子还以一名厨师的角度,分类了几种相似方法的不同。

  煎炸炒三种方式,虽然共同点,都是用油作为加热介质,但炒菜和它们不同的地方是,炒菜用油要少得多,并且,温度与时间不同。炒菜的特点是油温高。

  冬子指着桌上那一盘爆腰花的菜说到:“这道菜就是用的爆炒,爆炒时,测温在180度到240度之间,快接近油的燃点了,所以,加工时时间短,出菜快。”

  “对啊对啊,我看到我们饭店的厨师,有时炒菜,油都在锅里燃起好高的火苗,他居然不慌。”燕子感叹到。

  “而油炸,温度就没那么高了,一般油温在四到五成,大约一百五六十度就可以,不同食材的油炸时间,从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时间倒比炒长些。”

  燕子故意问到:“那炸河虾,好像只要几秒钟,也很快啊。”

  炸河虾是对厨师火候功底的考验,对油温及时间的控制,要求相当精准。燕子经营酒店时间长了,对这些常识,很是了解。

  冬子知道她是调皮:“你没说,醉虾还可以生吃呢。”

  大家都在笑,冬子继续解释,他所谓的定义的最后部分。炒菜中的食材,一般都是精细加工过的,与煎有所不同。煎一般可以整块地下锅。但炒菜,为了快速加热快速出锅快速翻炒,就得把食材切成较小的部分,利于受热的快速与均匀。正因为需要这种提前的精细刀工切菜步骤,所以,中国的厨师,因为炒菜的原因,刀工也非常之好。

  “冬子,你想过没有,炒菜,作为与煎炸烧煮,同样作为一种烹饪方式,它有什么好处呢?为什么说,它是一种文明成果呢?”

  爹爹这个问题太大了,冬子不敢贸然回答。于是,爹爹又开始了他的讲述。

  相比烤与煮,这两种最传统的烹饪方式来说,甚至相对于后来出现的煎与炸,炒菜所用的时间,是最短的。对于古人来说,燃料是个大问题。中国古代是以农业为主的,由于农业开发得最早也最成熟,所以,大量的林地被开发成耕地,离人类居住的村庄或者城市,都距离林地较远,取得柴草的难度增加。

  如果你仔细看过中国清末的照片资料,你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城市周边,山都是光秃秃的。为什么?就是因为烧柴,把山搞光了。因为取得燃料的一易,所以,古代才有专门打柴送到城里卖的职业。

  古人看风水,看似是文化,其实是生活。比如,有山有水,才是好风水。有水自不必说,水是生命之源。有山,就有两个好处。一是取得建筑材料的易得性。另一个是,取得烧柴这种燃料的易得性。

  柴火是一个词组,表明了二者的密切联系。有柴才有火,节约用火的时间,其实就是节约的柴。炒菜的时间最短,所以,也就是最节约柴的一种烹饪方式。当然,从用油的角度来看,炒菜的用油,也比煎与炸更少,所以,也是节约的。

  “这只是用成本法来分析炒菜的好处”爹爹问冬子到:“你觉得,从质量法来分析,炒这种方式,还有什么好处呢?”

  爹爹果然是高人,最少的代价取得最好的成果,如同商品中的质优价廉,那就是无敌的存在。如果二者兼顾,那不仅是普及的原因,更是文明的结果了。

  冬子因为受到过齐老爷子的熏陶,也懂得了不少营养学的知识。所以,讲到这些,他还是有些心得的。

  从各种用油介质的烹饪方法来看,炒菜之所以时间短,是因为它用油的温度更高。温度高,可以使得食物表面焦化,获得脆爽的口感。很多食材中的鲜味物质,能够溶于油,比如很多菌类,炒菜可以使它们的鲜味析出,得到更好的美味体验。

  炒菜因为时间快,有常常刚断生就出锅,可以做到最大限度地保持着食材的新鲜风味,脆嫩的口感就出来了。

  事先经过精细刀工的食材,因为切得细,所以受热比较均匀,这是它与烧烤最大的不同。各部分受热均匀,其实也是节约时间的一种方式。当然,切得细,有利于咀嚼与消化吸引。有利于实现梅拉德反应,充分与唾液,与胃液中的消化酶充分融合,增进风味。

  更重要的是,炒这种方式,还促进了各种食材与佐料的配比实验。比如中国最大量的名菜,以炒菜为主要内容。川菜中最其名的复合味,大多是从炒菜是试验出来的。因为复合味的出现,炒菜就成了创新最多的烹饪手段。从复合味这个角度出发,可以说,炒菜厨师,就是厨房里的实验化学家,形成了极为丰富的中华饮食文化。

  喝了点酒,在大家鼓励的目光中,冬子不免也有些得意。

  “就是炒这一个大类,其实还分为许多种小的区别。各种技法出来的产品,风味千差万别。比如有生炒、熟炒、清炒、滑炒、抓炒、干炒、软炒,当然还有爆炒。”

  于是,冬子介绍着桌上的几个炒菜,分别指出它们各是用的哪些炒法,把大家的注意力重新吸引到吃菜上来了。

  吃着吃着,爹爹说到:“冬子,你这菜,有的做得太精细了,好像讲究得过分,有点像袁枚那份《随园食单》,我也按上面试验过,有些是穷讲究,故意搞复杂,有些,却还有点道理。比如他说的:炒素菜用荦油、炒荦菜用素油,还是有些道理的。他还说过,文火与武火的区别,实践中大概也是那回事。”

  听了半天,燕子总算明白了,文火武火,其实就是小火大火。于是,她的问题就来了。“冬哥,家常小炒,火不大,有人说炒不出大火的气来。而大食堂大餐厅的锅大火大,但也有人说,大锅菜不好吃。我知道这种说法,有些偏。毕竟,好厨师,还管小火还是大锅,都能出好菜。但是,原因呢?”

  “先说大锅菜吧,好餐馆多的是,只是厨师的态度与能力问题,与锅的大小无关。”

  都是自己人,先上结论。冬子再详细解释,某些大锅菜不好吃的原因。比如,某些厨师为了节约成本,往往在炒大锅菜时,舍不得放油,大锅油少了,又难得翻,菜就容易糊。所以,有的师傅,就算有火力,也不敢开大,还经常往里加水,所以,就拉长了烹饪的时间,等菜上桌,新鲜味就没有了。

  家里的小锅菜,有人说火力不足,就不容易出精品。其实,也是一种误解。所谓火力影响菜品的新鲜度,其实就是控制食材的出水率的原因。如果能够控制食材出水,一样能够出好菜。

  “莫说那多,什么出水率,我听不懂。”燕子妈倒发起问来。她前段,一直是个听众,估计,也是喝了点酒的原因,也提问起来了。

  “这样说吧,炒的时间越长,食材里的水分,流失就越多。但是,如果火小了,要把菜炒熟,那如何防止食材的水分过多流出呢?也是有办法的。”

  冬子举了个例子。

  比如炒肉,肉料腌些生粉,其实就有利于更好地锁住水分。生粉下高温油锅,迅速一炸,表面的生粉,焦了后,形成一层保护膜,厨师把这个过程叫穿衣服,其实就是用这层膜,锁住了肉里面的水分。

  穿衣是一种方法。还有一个要点,那就是翻动。炒菜时,要注意翻动节奏。比如炒青菜,刚下锅时,青菜噼啪作响时,不要急于翻动,翻多了,反而受热慢,青菜变黄变软,不好看也不好吃,原因就是水分的流失。刚下锅让它炸一会,表面那略微的含糊层,也起着锁水的作用。

  炒肉也一样,等表面熟了,它自己能够锁水了,再翻动它,这样的肉,才嫩滑。

  “怪不得,我以前炒肉,总是柴得很。”燕子妈感叹到:“一句话点醒梦中人。”

  “其实,这些都是实践中的东西,也是别的厨师点醒我的。而爹爹今天讲的,才点醒了我。”

  爹爹笑到:“莫乱戴高帽。你说结论。”

  “做好食品,与做好文章一样,都是最大的文明。爹爹,你是在给我鼓劲的。”

  爹爹笑了笑,不置可否。

  倒是一直没有说话,没有喝酒的家家,此时表情有些异样,眼神中仿佛有某种激动。燕子看着她,想问但没有出声。家家点了点头,眼睛擦了擦,仿佛红过。

  她指了指桌上一道蒸肉,望了望冬子,又望了望爹爹。燕子猜出大致的意思了。

  这是一道家庭传统菜,过去多少年来,它都出现在爹爹家的团年饭中。听冬哥说过,这道菜的做法,他是完全按照当年父亲的标准做的。这一次,做得有点像父亲当年的风味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