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玄幻 > 武庙至圣 > 第110章 万事皆波澜

武庙至圣 第110章 万事皆波澜

作者:博耀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3-12-29 11:29:58 来源:88小说

目送张靓离去,黄石公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道门三公入世,乃应运而出,天下大势所趋,黄石公找到张良,收张良为弟子,也是顺势而为。

刚刚收下张良的时候,黄石公心中,其实并无多少认同感,同时,也对应该给张良什么样的传承犹豫不决。

张良就是公子韩。

搅动天下气运的公子韩。

同时,黄石公还算出,他必然会成为未来人族气运的重要节点人物,会引导人族气运走向新的历史。

从人族气运的大势去算,传给张良《太公兵法》最为合适。

他原本也是那样打算的。

但是,开学之前,初次见面,张良就让他无比的惊艳。

原本,他以为张良仇恨在心,心胸不够,谁知,张良对始皇帝做出了极高的评价,就好似,刺秦不是他干的似的。

他能听得出来,张良没有违心之言,对始皇帝的评价完全发自内心。

苛于当代,利于千秋,文化割裂,诸子一统的对答,更是让他都为之眼前一亮,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更为重要的是,初次见面,黄石公就感知到了张良那发自内心的尊敬,还有那丝毫不作伪的亲近感。

没错,张良是真的把自己当成了师尊在对待,无比尊敬不说,还有天然的亲近,那种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般的亲近。

因为能感知到张良的情绪,所以,黄石公就有点动容了。

你说这小子,也太容易相信人了吧,在自己面前完全不设防,想说什么,就说什么,那种信任感,让黄石公心中都无比汗颜。

假如,张良是那种不谙世事的二愣子,黄石公倒是可以理解这种信任,但是,张良是谁,那是胆大包天,心细如发,刺秦之后,依然能逃出升天,智慧卓绝的绝世少年。

这样的少年,把自己当成了真正的师尊。

黄石公就被张良感动了。

原本只打算传授《太公兵法》的,结果,连自己修炼的核心传承《太上老君内观经》也一并给传了这小子。

弟子以真心待我,黄石公自然不能辜负弟子所望。

话说,其实吧,黄石公有所不知的是,张靓之所以对他无比信任,之所以对他毫不设防,那是因为,张靓知道,黄石公就是老祖宗的师尊啊,就是传授了老祖宗定国安邦之策的那位高人啊。

老祖宗当年都无比信任的高人,自己自然要真心拜师的说。

历史已经证明,黄石公是值得信赖的人。

再者说了,张靓穿越而来之后,身边除了相依为命的宛如之外,还真是举目无亲,拜师黄石公之后,不知不觉,张靓就将其带入成了前世的父亲,所以,自然有种亲近感。

当然,张靓并不知道黄石公已经达到了能感知人情绪的高度,要不然,张靓的内心搞不好还不会如此自然呢。

因为知道黄石公值得信任,因为知道黄石公真是师尊,所以,张靓自然而然就自带亲近,说话但凭本心,还真没有想太多。

所以,对始皇帝的评价,对时局的看法,还有自己的修炼进度,修炼方向什么的,在黄石公面前,张靓都是本色演出。

一片真心,但凭本心。

黄石公对张靓也就越发的满意。

如果说,开始的时候,黄石公还是因为气运大势而来的话,那么现在,黄石公就是真把张靓作为关门弟子在培养了。

张靓对待始皇帝的态度,让黄石公暗中竖起了大拇指。

张靓转修的进度,让黄石公眼前一亮。

张靓体内的小秘密,让黄石公心中惊奇,没想到自家弟子竟然会有如此机缘。

张靓选了一条最难的引灵之路,也让黄石公心中充满了担心和期待。

原本打算传完《太公兵法》就回道宫的黄石公,决定在下邳学宫多留一段时间。

好好陪陪弟子。

……

经过一个多月的磨合,新生们相互熟悉,也自然而然,分成了不同的小团体。

与此同时,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作为新生大考第一,开创了学宫历史,成为真传弟子的张靓,不管愿意与否,都处在了江湖的核心位置。

从黄石公那儿得到引灵入体的修炼之路,张靓还在用心消化之际,热热闹闹的新生开学季,却是再起波澜。

儒院新生入院之后,学习大秦新律和小篆、隶书速度远超他院新生,入院一个多月之后,差距逐渐拉开,于是,儒院新生静极思动,准备与八月中旬举行“拜月文会”。

文会吧,就是饮酒赋诗或切磋学问的聚会,也是儒生提升人气,提升才气,修炼浩然正气的一种常见方式。

拜月文会,也是西周以来,逐渐在各个学院之间形成的特殊聚会。

实际上,看看这时间段,应该就是后世“中秋节”的前身。

大秦时期,中秋节还未在民间成型,不过,张靓在童生阶段苦读《周礼》,却是知道,早在西周时期,贤臣周公旦就在《周礼》一书中有云“中春昼,鼓击士鼓吹幽雅以迎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云”。

也就是说,古代天子就有在中春日和中秋日进行拜日和祭月活动的记录。

按照前世的历史,中秋节普及于汉代,汉代是华夏各地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时期,“中秋”一词现存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汉代文,也就是说,大汉朝建立之后,中秋节开始普及,直至唐朝,最终成型。

大秦王朝这个时期,中秋还未完全成型。

但是,很多学府已经有了组织“拜月文会”的传统,而说不定,就是这个文会的传统逐渐流入民间,逐步形成其巨大的影响力,最终成型,于汉朝成为华夏的传统节日“中秋节。”

话说,原本吧,对于拜月文会什么的,张靓是并不感兴趣的,还真没打算参加。

但是,没想到的是,文会发起者商梨儿、卓一迢带着一大帮儒生,亲自前来道院新生这边拜访,邀请张靓参加文会。

商梨儿一身白衣,手持竹简,容颜圣洁,俏脸上有着淡淡的儒雅的笑容,且自带入骨傲气:“子房兄乃孔师真传,当为我儒院领军人物,文会如若缺了子房兄,却是少了许多趣味。”

卓一迢在边上轻笑着说道:“小昔,子房兄并不专修我儒家学问,诗词歌赋恐并不擅长,想来有些自知之明,不愿参与,也是正常,我们倒是也不好强人所难。”

卓一迢本身就跟张靓不对付,一开口就夹枪带棒,笑里藏刀,却是让张靓心中很是不爽。

商梨儿双目闪光,笑着说道:“师尊对子房兄推崇备至,说子房兄天才横溢,文采非凡,子民兄莫不是不信?”

张靓扫了商梨儿一眼,突然想起,这位的师尊不就是大学士彭钰吗?记得那日新生大考,彭钰导师可是拐跑了自己一首《飘渺孤鸿影》。

道院之中,跑来看热闹的洛魅儿,此时嘻嘻笑着说道:“卓一迢,我觉得,你缺了一点心眼,是不是又皮痒了,竟然敢跑到道院撩拨……”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张靓淡淡地扫了一眼卓一迢,看向商梨儿,缓缓说道:“替我向彭大学士问声好,明日,我会去儒院听课,顺便聆听孔师教诲,至于这拜月文会,我请示孔师之后,再来决定参不参加。”

商梨儿微微欠身,对张靓行了一个淑女礼,笑着说道:“那我就等子房兄的好消息了。”

待商梨儿、卓一迢等人走远,张靓身边,朱珠轻声说道:“子房,小心些,我觉得,他们多半是没安好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