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古典架空 > 丧萌世子燃萌妃 > 第346章 论功行赏。

丧萌世子燃萌妃 第346章 论功行赏。

作者:羽且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3-12-26 09:21:20 来源:书海阁

十月二十八日,阳光灿烂,宜:祭祀,开市。

汴梁城。

新皇继位后的第一次大朝会在大庆殿内举行,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论功行赏。封赏都是经各方商议,拟定好的,此时只是当堂宣布。

赵瑗和太上皇原来私下里商议的首功之臣是于允文,但于允文执意请辞。说自己没做多少事,只是突然冒出了一个主意,并把它禀告给圣上而已。他一没上阵打仗,而没提前去前线布防。

太上皇说:“功劳大小不在于实际做了多少事,而在于做这件事给大局带来了多大的影响。”

于允文诚意地说:“为我主献计献策,流血流汗,本就是做臣子份内之事,吃着皇粮,就该时刻为朝廷着想。”

太上皇又说:“大家吃的都是皇粮,赏了别人,自然也得赏你。”

于允文只得说了心里话:“臣当初能做这份差事,已经是圣上格外开恩。不到两年,从一介布衣平民做到了四品的中书舍人,官职升的已经太快了,再往上加官,臣恐遭同僚排挤。臣以前还有个秦太师做靠山,现在靠山又没了。官场不好混呢。”

太上皇看到于允文愁眉苦脸的样子,开心的大笑,然后说:“行吧,就官升一级,封你为翰林学士,主要职责是入直内廷,批答表疏,应和文章,随时宣召撰拟文字。跟你现在的职位差不多,不同的是翰林学士是实职,是离丞相距离最近的位置。你要好好努力!”

于允文装着听不懂太上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提醒道:“臣现在是四品,翰林学士是三品,这是升了两级,和六部尚书同级别了,臣这般年轻,不妥吧......”

太上皇打断了他的话:“就这样了,别的位置都有人。”接着又说,“你要是看上了谁家的姑娘,对方若是不同意,你告诉我,让我皇帝下旨赐婚,算是给你的额外奖励。你看看魏国公的孙女怎么样?”

根本就不是一路人啊,于允文急忙推辞:“臣有意中人。”

大庆殿上,于允文的名字被宣旨内侍第一个念出来。

第二个是守采石矶的李来富,封了正二品的辅国大将军,加封上柱国。

李来富得知这个消息后,躺在床上睡觉都笑醒,当今的皇帝真是他的贵人呐。唯一的遗憾是,不敢让他的儿子来汴梁城。

第三个名字令朝臣极为意外,封郭俭为荣王。由原来的正六品,一下子跑到了正一品,直升十级,比现有的三位国公的级别还高。

意外是意外,但也无话可说,人家女儿是皇后嘛,那是国丈大人,即使无官无职,二品官见了也是要点头致礼的。听过封赏理由后,更是无话可说。

封赏词洋洋洒洒念了半天,大致意思是未出兵而使敌方畏惧,本身就是一种强有力的抵抗。正是因为江都府的气势强大,才吓得对方的将领杀了皇帝,逃回老家。

郭俭第一次登大殿,就令众臣朝他行礼,这是他做梦都未想过的事。

目前丞相之位空缺,放眼整个朝廷,只有王太傅和他平级,再往上就是皇帝。这辈子的官位就到这里了,升无可升。

第四个名字更是令朝臣们意外,追封慕容旋为敬王。

封号是太上皇亲自拟的,封赏词也是他亲自写的,宣旨内侍念了两刻多钟,从二十年的黄天荡之战,又到刚定都杭州时对国家财政上的贡献,再到清除了从海州府到汴梁城的一路障碍,让太子畅通无阻的进了京,最后到以一人之力召集众人消灭金国的五万精兵。

众臣听得心服口服,觉得这个追封的虚职大大的配不上他的功劳,应该把他的夫人,他的儿子,他的父母都封官。

太上皇也是这样想的啊。

但慕容旋的母亲在寺庙里修行,他父亲慕容长青找不着人影,他夫人不见了,他儿子慕容乌阳才三个月大。太上皇计划的是,等他长到十二岁,袭敬王爵位。

关于慕容旋夫人王昭雪的事,宋羿和慕容白受到了太上皇的批评,怎么能只抱一个男孩回来?应该把他们强行带回来嘛,生生的让敬王的女人,敬王的血脉流落民间。

宋羿和慕容白低头听着,一句没有争辩,但也没有后悔。

宋羿原计划的是都带回来的,但他面对王昭雪的陈词,无法狠下心来。

王昭雪说:“我知道,孩子不是我一个人的,但他已经不在了,你能不能给我留个念想?我只留一个,我想让女儿跟着亲娘长大。我不会去汴梁,我不想在你们脸上看到胜利的喜悦。我看到你们开心的笑,我会生气。为什么你们能看到南北统一,而他努力了二十年却没能看到。”

宋羿狠着心说;“我要是执意带走呢?”

王照雪说:“你会后悔。”

第五个名字是陈正献,封正四品中书舍人。封赏词是忍辱负重潜在敌国提供了许多有用的消息,又在攻城的关键时刻,扭转了战况,令对方开门投降。

新皇帝赵瑗讨厌陈正献,讨厌到不想看到他。赵瑗认为不论他做出了多大的功劳,都是在弥补之前的过错,是为他自己买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太上皇劝他:“从私情上来讲,年轻人要懂得克制,要不断磨练自己的心智,一个好皇帝首先要能忍。秦太师那样的人,我都忍了那么多年。一个小小的陈正献你都忍不了了?中书舍人是天子近臣,放一个你讨厌的人在跟前,你要能容他,就是你的一个成功。”

又说:“于公来说,封了陈正献的官,天下人才知道曾经的状元郎不是叛国,是皇帝安排他另有任务。状元叛国的影响太坏,好像我们做的不够好,不如金国吸引人才一样。”

太上皇看赵瑗仍是不肯松口,只得说:“你要实在烦他,过些日子,寻个理由再把他的官罢了。”

第六个名字是大将军。去大将军职,收兵权,封太子太保。这个封赏是实封暗降。

大将军虽然是从一品,但是个实职。太保虽然是位列三公,正一品,却是个虚职。

这是吴大将军跟太上皇谈了很久的话,自己争取来的。

吴大将军是个聪明人。

一朝天子一朝臣,原来的皇帝喜欢他,不等于现在的皇帝喜欢他,况且功高盖主是为臣子的大忌。盛极必衰的道理,放眼整个朝廷,再没谁比他更懂了。

原来宫里还有个做皇后的妹妹,皇帝升太上皇了,皇后也升太后了。上有太皇太后,下有皇后,在宫中的位置越来越小。

太子太保是太子身边的人,陪着太子长大,将会有着不同寻常的感情,是为自家的子孙后代铺路。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自家的老娘们和女儿得罪过皇后,算计过皇帝。

如此种种,激流勇退,是上上之选。

大将军想到他闺女就心绞痛,当初赖死王嗣同多好,没眼光的老娘们,教不出有眼光的女儿。

第七个名字是王嗣同。封从二品的御史大夫,这个封赏在所有的封赏中,最令朝臣们的意外。一个才露头角的新人,长相奇怪,而且没走科举之路,居然在短短两年时间内,由布衣平民直升到了从二品大员。

这其中有几个人参与的原因。

第一个是赵瑗,赵瑗认为王嗣同确实很有才能,他的才能不同于于允文的剑走偏锋,出奇不意,而是由自身的阅历和知识积累出来的大智慧。

能在纷杂的事物中,透过表面,一眼看到本质。而且本人又心态端正,不卑不亢,不搞小动作,不投机。是丞相之位的最佳人选。

赵瑗从太上皇的话里听出来了,他是想重点栽培于允文呢。赵瑗认为,在丞相这个位置上,于允文远不如王嗣同合适。

于允文太滑头,对谁都不说实话;王嗣同是对谁都不说假话。

聪明的最高境界,其实就是返璞归真,老实做人。

赵瑗还有个小心思,他想让世人瞧瞧,这么丑的人,都让他当大官了。你只要有才能,管你是老鼠还是猫,赶快来为国家效力吧,皇帝陛下敞开宽大的胸怀欢迎你。

第二个极力推荐王嗣同的人是魏国公。

魏国公也是个老滑头,把抗敌之功全部推给了王嗣同,说他有不世之才云云。

魏国公知道,皇帝不会给他封王,也不会封三公。他现在是从一品,级别上是没法往上封了,混到他这个位置钱财也不稀罕。不如卖个人情给别人,给自家留条后路。

身处高位之人,朝中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知晓。王嗣同是由新皇帝一手提拔的新贵,又是王太傅的亲孙子,将来的前途不可限量。

魏国公还有个私心,准备等过段时间,大局稳定了,请皇帝赐婚,把他的孙女配给王嗣同。他孙女曾经是二皇子的皇子妃人选之一呢。魏国公有点庆幸,幸亏没被当初的皇帝挑中啊,皇子妃跟重臣之妻相比,可是差远了。

看看原来秦太师的夫人王氏就知道了,那是无庸置疑的众夫人之首。

对于男人来讲,长相都是次要的,不是吗?

第八个名字是荣国公。

这封赏也很特殊,荣国公到了汴梁就交了兵权,说是年纪大了,时常办糊涂事,要在家里好好调养调养。不要官,又主动交出兵权,赏什么好呢?

赵瑗说:“让他百年之后,配享太庙吧。”

太上皇准了。

没开朝会时,荣国公就得了消息,感动得伏地大哭,再三说,一定会教导他三个儿子,好好为国尽忠。

赵瑗是有私心的,荣国公是慕容旋的亲舅父,又跟他那个讨人厌的岳丈关系不错。将来见到岳丈好说话,而且怎么说都想好了:看在他是舅父的面子上,才让他入太庙的。

假装不知道慕容谨和慕容谨是同父异母。

第九个名字是赵琤,也就是二皇子赵渠的亲生父亲,封了从二品的殿前都指挥使。原来是从四品的副都指挥使。

太上皇私下里曾对赵瑗说:“你若是信不过他,正好借这个机会,封个三品的怀化大将军,调往边疆。”

赵瑗说:“我了解赵琤,封赏只会令他更忠心,更何况将来有王嗣同牵制着王家。将来二哥的人即使有人有别的想法,王家也不会支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再过几年,他是想让王嗣同当丞相的。丞相是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位置,干嘛还要费心的另支持他人。

哪个人封什么职位,在没宣旨前,别人不知道,本人知道,提前会知会本人一声嘛,免得谁万一有什么反对的意见。

赵琤知道新皇帝封他为殿前都指挥使,统辖整个的羽林军时,当时他想的是,他亲生儿子若有一天生出反心,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站到赵瑗这一边。

士为知已者死,别人把身家性命都交到他手里了,怎么也不会辜负别人的信任。

这个封赏,赵瑗也存了私心,他想让众臣看到他的大度,以及用人不疑的作风。赵渠若是有一天,生出了反心,将会遭到世人和后人唾骂的。

第十个封赏是二皇子赵渠。

现在皇帝是他大哥,皇子这个称呼肯定是不能用了。封信王,加封太子少师。这两个职位都是正一品。

在这大喜的日子里,赵渠却极是悲痛,因为他八个月大的儿子,在来汴梁的途中,生病夭折了。也正是这个原因,加封他为太子少师。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赵瑗劝他说:“我的儿子就是你的儿子。”

第十一个人是赵伯圭,封了应天知府。这是跟他本人商议的结果。

赵伯圭说近期将不会有大的战事,想做些有利民生的事。

在此时战争中,赵伯圭跟随的是魏国公,虽然启到的作用并不是很大,但他收服的葛明却立马了汗马功劳。出征的前半年,把葛明带过来的三万多人,又归拢在一起,由他亲自带领。

原来打散他们放在别的队伍里,是想让他们匪气和在海上作战的经验,影响和传授给其他人。

无论从身体素质还是从强悍程度,赵军都是无法与金军相提并论的。要不然,当年也不会六十万大军,抵不过完颜宗烈率领的二十万了。

魏国公带的十万兵马遇上金军的二十万,并且一直把他们挡在了淮水。原计划的是挡不住,就退回长江南岸的。

居然生生的给挡着了。

第十二个人是葛明,封从三品归德将军。

葛明从蜀口来汴梁,没回给自己安排的住地,就大步快跑的去找于允文。他想好好感谢于允文一番。这条路走的太对了,不但众兄弟有饭吃,还有荣誉,更是能回家探亲。

上阵杀敌的痛快感,是之前当海寇抢劫的时候,从未有过的。

于允文谦虚地说:“我还要感谢你呢,是你成就了我。”

葛明说:“我有八个未出嫁的女儿,于大人看看有没有看上眼的?你看中几个,就挑几个。不要彩礼,彩礼嫁妆都由我来出。”转话又说:“有五个女儿还不足十四岁,于大人若是看中她们中的某个,可以先订下,满十四岁,就送到您府上。”

于允文:“......”

其余的人,俱是论功行赏,封赏大会一直进行到傍晚。赵瑗在上座龙椅上,坐的屁股疼,下面的大臣站得腿疼腰疼。

有一个人未在封赏之列,也没有来汴梁,那就是安国公。他交了兵权,并上书皇帝,以身体不好为由,告老辞官,在杭州养病。

赵瑗准了他的奏请,保留了安国公的封号。

还有一个重要的人,那就是唐哲。

太上皇回杭州之前见过唐哲。是唐哲托郭思谨捎话给太上皇,联系二人见的面。

唐哲对太上皇说,他要随耶律元宜一起北上中都府。

这个他骂过千万次的汉奸居然是自己人,太上皇内心非常过意不去,取了自己的随身玉佩,硬塞给了他。告诉他,将来无论他有什么请求,皇帝都会答应。

在这一天里,赵瑗时不时的想起郭思谨,这个死女人。此刻在哪个坑里蹲着的啊?都封了皇后了,也不见露个头,儿子封太子了,还不回来祝贺。

他的两个侧妃已经解决掉一个了,对外说是生病过世,其实是放她走了。另一个执意要留在宫里,封了贵人。早晚也把她送出宫,不想走也得走。

后宫空置啊。赵瑗有点愁,等忙完这一阵,朝臣们该进言让他选秀了。

整个后宫他有两个名义上的女人,皇后养病,另一个不得宠,怎么为皇家开枝散叶嘛。想到将会面对雪片一样的选秀奏折,赵瑗就头疼。

喜欢丧萌世子燃萌妃请大家收藏:(wuxia.one)丧萌世子燃萌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