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市井之辈 > 第106章 咬春

市井之辈 第106章 咬春

作者:第十个名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12-28 13:15:01 来源:书海阁

其实有件事儿他不知道,如果知道了,再输一个月房租都乐意。以前每年过春节的时候,由于院子里没啥人,各家过各家的,他实在闲的蛋疼,只好拿放鞭炮撒法子。

越不让放就越要想办法放,不光要放,还得让所有人都知道就是自己放的,却找不到证据。纯粹是和当班的民警、城管、街道积极分子斗智斗勇玩。

可今年情况变了,租户们全留下一起过年,还加入了新成员格洛丽亚。洪涛一高兴就把放鞭炮的事儿给忘了,从做晚饭起到第二天中午压根就没出过院子。

这下可坑苦了当晚值班的两名警察,他们在警务站里瞪着眼珠子溜溜盯了大半宿,也没等到洪涛出来作案,自然也就抓不到现行了。

要问为啥今年会有警察专门来盯着,这不是去年所里分来了两名年轻力量嘛,其中有个小警察就是侯警官带的徒弟,他对洪涛这个人一点好印象都没有,说是深恶痛绝都可以。

为了打破洪涛常在河边走,永远不湿鞋的神话,小警察特意主动顶替同事值班,专门挑大年三十上勤。结果洪涛的鞋又没湿,他和另一位协警倒是冻的不善。

这下洪涛就又多了个敌人,当然了,他自己并不知道。就在小警察画个圈圈诅咒的时候,洪涛正洗完热水澡盖着被子睡觉呢。当然了,如果做梦的话,肯定也会画个圈圈把王雅静诅咒一万遍。

输了那么多钱,以洪涛的性格不做梦才怪,但内容是不是诅咒王雅静很难讲,反正手里正捏着床头灯的开关,大拇指使劲儿搓呢,恨不得把九条搓成白板,好胡个十三不靠。

院子里静悄悄的,院外面也静悄悄的,按照京城的风俗,初一这天就该正式拜年了,先是小辈给长辈拜,然后平辈互相拜。

洪涛记得小时候有个儿歌,唱的就是过年的规矩: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纽。

这个大年初一扭一扭,并不是让人真的扭,而是告诉大家该出门活动活动啦,除了拜年之外庙会也在这天开始。

洪涛没啥长辈需要拜,小舅舅每年都会安排一天,通常在初五,把大舅、大姨、小姨都叫到一起聚聚,洪涛也会在这一天出现,就算拜过年了。

自打父母没了,每年春节洪涛都分不清到底是初几了,只记得初八上班。什么初一、初五吃饺子、正月十五吃元宵,根本就没谱儿,哪天想起来哪天吃。直到老高夫妇俩住进来之后,才跟着有了点年味儿。

但今年不一样了,他是过节总指挥,还肩负着给格洛丽亚介绍京城春节风俗的重任,必须得讲究点。而且今年也确实有点特殊,春节和立春挨的非常近,初二就是立春。所以初一刚从庙会回来,又得准备立春的食物,春饼。

说起春饼的由来,就得先聊聊咬春。由于立春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里的第一个,不管南北,都对这个节气比较重视,都想讨个好彩头。

春天在人们心目中总是美好的,春光明媚、春风得意、大地回春,不管怎么拼凑字眼,都是要表达春季盎然的精神。

不过在京城地界儿,春天真没那么美好。首先就是风大,大到什么程度呢?据清代《池北偶谈》里记录,在康熙十五年五月初一那天,有人骑着驴路过正阳门,赶上一阵大风把人和驴刮起来,吹到崇文门才落地。

这些年随着气候变暖、高楼林立、植树造林,风沙可能小了些。但在洪涛的记忆里,小时候春风都是黄色的,出门转一圈能带回来二两黄土,要是转一个月,家里盖房子都够了。

女人们出门都得戴着纱巾,不是圈脖子上,是包脑袋上,红的、绿的,和中东地区的头巾很像,裹得严严实实。

还有就是冷,说是立春,可温度和冬天一点没区别,冰面上还能站人呢。不过按照节气说,立春之后的冰面就逐渐开始融化了,最好不要上去。

在这种气候环境下,想咬春难度很大。那时候没大棚,也没长途货运,附近的蔬菜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想吃点好的也没材料。

但古人很会苦中作乐,仔细看了看菜篮子,把有数的几种食材拼凑拼凑,也弄出一种食物来,那就是春饼了。

春饼自古就有,但不叫春饼,而是春盘。大诗人苏轼就曾写过:渐觉东风料峭寒,青蒿黄韭试春盘。

元初耶律楚才写的更清楚,昨朝春日偶然忘,试作春盘我一尝。木案初开银线乱,砂瓶煮熟藉丝长。匀和豌豆搡葱白,细剪萎蒿点韭黄。也与何曾同是饱,区区何必待膏粱。

看到没,咬春的风俗不光汉人有,少数民族也有,而且食材还挺多,有蒿菜、韭黄、藕、豌豆、大葱、粉丝。

京城的春饼做法挺有讲究,和面的时候要开水烫一半、温水和一半,这样烙出来的薄饼才绵软不较劲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春饼里裹的菜叫合菜,大体上有菠菜、韭黄、豆芽菜、肉丝。讲究点的家庭,还会来个摊黄菜。

黄菜不是菜,是鸡蛋。但旧时候鸡蛋不叫鸡蛋,叫鸡子儿。京城人忌讳蛋这个字,因为它总和贬义词混,比如滚蛋、坏蛋、笨蛋、混蛋……

把这些菜裹在薄饼里吃,就是春饼。但富裕人家觉得还不解馋,于是又应运而生了一种叫做盒子菜的食物。

盒子菜,顾名思义就是装在盒子里的菜。盒子是梅花瓣形状,里面分成九份,中间圆形,四周放射状,有点像飞镖的靶盘。

卖盒子菜的不是饭馆,而是猪肉铺,旧时候叫猪肉杠。这种买卖家一般都是前店后厂,院子里架个大汤锅,专门加工肉制品,比如酱肘子、卤什件、卤煮鸡、熏鱼、熏大肠、酱肚、盐水肝等等。

做好的肉制品放到前店的柜台里,用玻璃罩子罩上,吆喝着售卖,顾客指哪块伙计就切哪块。半尺多厚的大菜墩,明晃晃的切肉刀,上下翻飞,切出来的片必须厚薄一致,大小适当,然后分类装在梅花盒里面,总共九种。

薄饼、合菜、盒子菜都准备好,再弄点葱丝和甜面酱,就可以开吃了吧。但慢着,吃春饼也有讲究。用筷子把菜摊在薄饼上,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以薄饼能卷起来不露菜为准。

卷完的形状最好是一头大一头小,吃的时候双手捏着举起来,仰起头从大头下嘴,叫做吹喇叭。如果低着头吃,菜汤就全流出来了,弄一桌子一身不好看。

吃完春饼再来碗热乎乎、粘稠稠的小米粥溜溜缝儿,嘿,浑身都是暖和的,穿着背心出去跑两圈都不冷!

除了春饼之外,特别讲究的人家还会制作一种时令小吃,叫春卷儿。意思和春饼差不多,个头比大拇指壮点。不过做法就不太一样了,春卷皮不是烙的也不是蒸的,而是沾出来的。

手里拿个面团,在热饼铛上一按,再转一圈,拿起来,饼铛上沾了一层薄薄的面,就是春卷皮,和摊煎饼类似,但跟考验手法。

用春卷皮像包饺子一样包进去荤素馅,下油锅炸到金黄,吃起来又脆又香。就是比较废油,当时不是大富大贵人家,真舍不得这么吃。实在馋了,就去饭庄卖几个尝尝。东安门大街路北的东兴楼饭庄,每年立春专门出售炸春卷,非常有名。

喜欢市井之辈请大家收藏:(wuxia.one)市井之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