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科幻 > 民国三十年灵异档案 > 第201章

民国三十年灵异档案 第201章

作者:道门老九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3-12-26 04:35:14 来源:免费小说

  “你应该说,日本人完整复制了我们唐朝的文化。”华伯涛叹了口气说道。

  “这就是日本人的优点,他们善于学习,将别人的长处,慢慢变成自己的长处。但同时,他们也很聪明,并不是什么都学,而是只学好的,不学坏的。所以近代史上,我们这泱泱大国,才会被这种弹丸小国处处欺负,从甲午战争开始,唉,往后就不能提了……”

  “那我们中国呢?”杨开问道。

  “你想听真话,还是假话?”华伯涛淡淡的说道。

  “真话又如何,假话又如何?”杨开皱了皱眉。

  “假话就是我们中国地大物博,国力雄厚,狮子一发威,谁也不敢轻触锋芒。”华伯涛玩味的说道。

  “那真话呢?”

  “真话就是,中国的当权者好大喜功,骄傲自满!而且喜欢窝里斗,军阀,乱党,就连鬼子来打你了,自己人和自己人都不消停。长期以来的闭关锁国,更是丧失了所有先机,试问,四大发明,哪一样不是出自中国?但到头来呢,人家洋人用你发明的枪炮,火药,狠狠砸开了你的国门,焚烧圆明园的那把火,可旺得很呀!”

  “这把火烧掉了满清,烧掉了中国人那可怜的自尊心,也烧掉了这个民族最后一块耻辱的遮羞布!”华伯涛声嘶力竭的说道。

  “华教授,你太激动了。”杨开唏嘘了一声,随即拍了拍他的肩膀。

  “我没有激动,这一切,都是事实。”华伯涛很是郁结。

  “相信这个国家,会好起来的。”杨开劝慰道。

  “但愿如此吧!”杨开觉得华伯涛的话,就像是一层阴影笼罩在了自己的心里。他突然有这样一种感觉,那就是即使张作霖大帅不死,张学良不撤退,日本的这场侵华战争也是有必然性的。这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问题,而是中华民族本来的弊病。

  要想铲除这个弊病,只能重新淬炼出更为优秀的民族精神,才能让炎黄子孙延续下去。

  “杨开,老华,你俩别谈什么国事了,过来看看,我又找到了什么?”正在杨开思考之际,陈天顶的话,将他从思维的海洋中抽离了出来。

  他回头一看,发现陈天顶正徘徊在两个箱子旁边,两眼放着绿光。

  第三二二章 能源a计划(28)

  他回头一看,发现陈天顶正徘徊在两个箱子旁边,两眼放着绿光。

  看到这一幕,杨开会心的笑了。

  这老爷子,抛开年轻时那段不堪回首的家族往事,这么多年来活的还是有滋有味的,赏赏古董,抱抱孩子,搂搂娇妻,神仙般的生活。也不用像自己一样,杞人忧天,忧国忧民。

  陈天顶两眼放绿光的时候一般很少,除了财宝,就是美食。

  于是杨开决定过去看看,陈天顶到底发现了什么,乐成了这般模样。

  等凑近了去瞧,杨开和随后赶来的华波涛也都跟着乐了。

  原因无他,在红色集装箱里装着的,是一床床崭新的棉被,而黑色集装箱里的,是一桶桶长方形的塑料壶。

  此刻,陈天顶正抱着一个拿出来的塑料壶,眉开眼笑。

  塑料壶里装着的是水,很清澈的水。杨开闻了闻,并没有什么异味,不过,还是要华伯涛这个精通四国语言的老教授,来看看这到底是不是水,如果是水的话,又到底能不能喝。

  “杨开,哈哈,这个仓库可到处是宝呀!”陈天顶抱着怀里的塑料壶说道:“罐头,饭团,脱水蔬菜,现在连做饭用的水都齐备了,这难道是天意吗?”

  “老天让咱们吃饱了,好好的在大坝里捅他一个透明窟窿!”

  “陈老板,你先别忙着高兴。”华伯涛皱了皱眉,然后弯下腰,吃力的提出一个塑料壶,搁在地上细心观察起来。

  这个壶外观呈长方形,和工厂里装汽油的容器差不多,重量大概在三四公斤左右,除了在中央写了‘水供给’三个大字之外,倒是没什么特别之处。

  为了害怕水里有毒,华伯涛让杨开端起壶,在他的手上倒了一点。

  水一接触手掌心,华伯涛顿时感觉到了一股清凉。因为天气的原因,片刻这股清凉感就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钻进骨子里的寒冷。

  “好冷……”华伯涛忍不住说道,他用手指沾了沾手掌心的水,发现这种液体晶莹剔透,里面并没有什么杂质,随后放在鼻子上嗅了嗅,也没有任何异味。

  显然,壶里装的是干净的水源。

  “这是蒸馏水,我在科学院做实验的时候,经常用到这东西,所以非常熟悉。”华伯涛松了口气,然后甩掉了手中的水渍,在袖子上擦了擦。

  “老华,什么是蒸馏水,能喝吗?”

  陈天顶一听华伯涛将这种水和实验挂上了钩,一颗心顿时凉了半截。当下便把怀里的水壶扔到了一边,生怕沾上了什么害人的化学药剂。

  “陈老板,你误会了。”华伯涛知道陈天顶的心思,于是赶忙解释道:“所谓蒸馏水,只是通过蒸馏装置得到的纯净水。这种水不含有任何杂质和异味,密封条件下可以保存很久。因此在工业上,化学生产上使用都很广泛,工业上具体能做什么,我不清楚。但在化学实验上,蒸馏水通常用于配置溶剂,因为它里面没有电解质,所以不会和药剂发生任何化学反应,用来稀释药剂配置百分比浓度再好不过了。”

  “至于蒸馏水能不能喝,我可以很负责的告诉你,蒸馏水不但能喝,而且比我们凿冰烧出来的水,要干净成百上千倍。”华伯涛说道。

  “所以陈老板,你可以放心的用这些水解渴,洗脸洗手,甚至是烧菜做饭,统统都没问题……”

  华伯涛送给了陈天顶一个定心丸。

  “哎呦老华,你可差点吓死我了。”陈天顶苦笑道:“起先听你那么一说,我还以为这些蒸馏水,是小鬼子空运来的害人玩意。”

  “但是华教授,我有一个问题。”杨开沉默了片刻,说道:“这里本来就是水坝,为什么还需要关东军的飞机,从那么远的地方,空运这些蒸馏水来。”

  他扫视了一下,仓库里装蒸馏水的黑色箱子,最少也有十多个,这还不算后面的其他仓库。

  空运的话,绝对是一笔不小的投资。

  “这个……”华伯涛手指在膝盖上敲了两下,然后转了转眼珠说道:“可能这些蒸馏水并不是供应给水坝上的日本人饮用的,如果用作饮用水的话,这么多人,一个礼拜五六趟飞机都不够。因此,我怀疑这些水是专门供应给大坝上的技术员们实验用的,可别小看了蒸馏水,很多实验都离不开它,而且非它不可。”

  “有道理。”杨开点了点头。

  他可不相信,关东军会为了让七三一部队喝上一口比冰水更干净的水,千里迢迢用飞机将这些集装箱运过来。

  “二位,先别管这些水的用途了,既然食材有了,水也有了,我们还是赶紧去做饭吧!”陈天顶插腔道。

  杨开看了看表,时间已经接近傍晚。

  小组两顿没吃,再加上隧道里的激烈战斗,显然已经饥饿疲惫到了极点,只不过没人说出来罢了。

  看着众人一个个面黄肌瘦的样子,还有地上嘴唇苍白的张鹤生,赵勇德。杨开就有一种强烈的负责感。

  是该让大家好好休息休息,吃顿饭了。

  想到这,杨开点了点头说道:“陈老板说的对,吃饭要紧。对了,陈老板,这顿做的丰盛一点,你下厨,我和华教授在旁边帮工,怎么样?”

  “那敢情好。”陈天顶脸都笑开了花。

  “就是不知道老华同不同意……”陈天顶油腔怪调的说道。

  “我没问题,只要你不嫌弃我帮倒忙。”华伯涛说完,顺势捋了捋袖子,一副大干一场的样子。

  因为仓库有现成的装饭团的坛子,陈天顶这次就没用杨开等人的头盔当锅了。但见他和华伯涛一起撬开了十多个坛子,眉头都不眨的就将里面的饭团倒在了地上,然后用蒸馏水洗了洗坛子,放在了一边准备。

  看着满地的饭团,杨开觉得有点暴殄天物。

  不过陈天顶却不这么想,反正仓库里最多的就是罐头和坛子。东西也不是大家的,是日本人的,吃一顿就走,可惜什么,要可惜也是日本人可惜。

  小组好不容易才奢侈了一把,既然是奢侈,就要奢侈个够。

  “杨开,你力气大,负责开罐头。”陈天顶说完,将瑞士军刀抛给了他。

  “开多少?”杨开轻易接住,然后将瑞士军刀在五指间旋了一圈。

  “我想想……”陈天顶皱了皱眉:“咱们小组一共是九个人,这样吧,午餐肉你开十八听,三文鱼开九听,脱水的菠菜,也开个三四听子,我煮汤用。先就这么多吧,不够再看,反正这仓库里啥都缺,就是不缺罐头。”

  “好!”杨开说完,便走到绿色集装箱中,清点着罐头去了。

  陈天顶那句话说的没错,仓库里啥都缺,就是不缺罐头。

  如果呆在这里不走的话,光是罐头和水,就够整个小组对付几个月的。

  开罐头很简单,但是罐头多了,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到了最后,杨开干脆一屁股坐在地上,后背倚着集装箱。将堆的高高的罐头盒摆在自己面前,咯吱咯吱的一个个对付。

  另一头,陈天顶倒也挺忙碌的。

  这位老爷子还挺聪明,考虑到仓库里没有土地,也没有冰面,不能埋锅做饭的问题,他竟然将三个装饭团的坛子,竖着摆成了一个品字形。然后将固体燃料搁在三个坛子中间的空隙中,末了,再把另一个空坛子架在三个坛子之上,如此一来,一个简易的炉灶就搭好了。

  这样的炉灶,一共有三个。

  一个煮汤,一个热饭团,一个炖三文鱼烧火腿。

  做完这一切之后,陈天顶提着一壶蒸馏水便走了过来。因为水壶差不多有六斤来重,所以陈天顶还不太方便提起来倒水,于是便叫了华伯涛一块,两人一起努力,这才将第一个煮汤的坛子倒了一半高度的水。

  第二个坛子没倒水,第三个坛子则倒了三分之一高度的水。

  放下水壶的时候,华伯涛情不自禁的问道:“我说陈老板,你这倒水,好像也有点学问吗?”

  “刚才倒第一个坛子的时候,我以为煮汤应该多放点水,可你却一个劲儿对我说够了够了。等轮到第三个坛子,我觉得炖熟肉不需要多少水,可你却一个劲儿对我说少了少了,搞不懂,真是搞不懂……”

  说完,华伯涛不解的拍了拍额头。

  “嘿嘿,老华,你也有不知道的时候。”陈天顶闻言,得意的扬了扬眉毛:“没错,这烹饪的时候,加水多少,每道菜都是有讲究的。大饭店的厨师,甚至会在做菜前,用专业的容器去量,多少水就是多少水,一点儿不敢多,一点儿不敢少。”

  “为什么?”华伯涛说道。

  “因为多一点,少一点,菜都会变味,虽然平常人一般吃不出来,但是有讲究的人,尝上一筷子,就知道这厨师精不精了。”陈天顶解释道。

  “就比方说这煮汤吧,我为什么要放一半的水?因为一半的水就足够了,别忘了我们待会还要下蔬菜,放佐料。而且在老祖宗的食谱里,还特别注明,用坛子做汤时,一半高度的水是最好的,这样的高度,可以让文火,或者猛火,彻底包裹住所有汤汁,其中妙处,就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形容的了的啦。”

  陈天顶绘声绘色的说道:“炖肉的学问,和前者也是差不多的,我们这是罐头,无论是午餐肉还是三文鱼,都很干瘪。这种情况下,就要用水来软化这些食材,吸收掉这些食材里的味道,再用吸收来的味道反过来去炖这些食材,当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当然,最好的炖法,就是东坡肉那样的文火,炖个五六个时辰,这样的话一炖好,哎呀,揭开盖子满屋子都飘香。可惜咱们没时间,只能将就吃了。”

  第三二三章 能源a计划(29)

  听着陈天顶在那里畅谈美食,杨开倒是来了兴趣。

  但见他将小刀刺入马口铁,呼拉一下划开了罐头,问道:“陈老板,问你个事儿!”

  “我从小就听说东坡肉,东坡肉,你也时常把东坡肉挂在嘴边。我就纳闷了,这苏东坡他娘的不是个词人吗?怎么跟红烧肉搭上关系了。”

  “难道他后来不写词,不当官,去开肉铺子去了?”

  听了杨开的话,陈天顶和华伯涛对视一眼,俱个大笑了起来。他们这一笑,杨开更是纳闷了,不过问了个藏在心里的疑惑而已,难道自己说错话了吗?

  苏东坡是个词人,决计没错,杨开至今还记得那首:‘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末了,他皱了皱眉,试探着问道:“华教授,你们笑什么,莫不是这个苏东坡,和写词的那个苏东坡,其实是两个人?”

  “呵呵,要是这样,那我又献丑了。”说到这,杨开不好意思的摸了摸后脑勺。

  等华伯涛和陈天顶笑够了,才说道:“杨开,你说的没错,这个炖肉的苏东坡,就是历史上那个写词的苏东坡,只不过你之前的一段话,比较诙谐罢了。”

  “我就纳闷了,这苏东坡他娘的不是个词人吗?怎么跟红烧肉搭上关系了。”说完,陈天顶还学着杨开刚才的语调,又复述了一遍,倒把杨开弄了个大红脸。

  “陈老板,我说你可别取笑我了。”杨开开着罐头说道。

  “不取笑,不取笑了。”陈天顶笑着摆了摆手,一边用火柴点着三个灶台下的固体燃料,一边给杨开介绍起了东坡肉的来历。

  原来呀,苏东坡在杭州做刺史的时候,治理了西湖,替老百姓做了一件好事。那时西湖已被葑草湮没了大半。他上任后,发动数万民工除葑田,疏湖港,把挖起来的泥堆筑了长堤,并建桥以畅通湖水,使西湖秀容重现,又可蓄水灌田。

  西湖治理后,四周的田地就不怕涝也不愁旱了,这一年又风调雨顺,杭州四乡的庄稼得了个大丰收。老百姓感谢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好处,到过年时候,大家就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

  苏东坡收下很多猪肉,叫人把它切成方块,烧得红红的,然后再按治理西湖的民工花名册,每家一块,将肉分送给他们过年。大家很高兴,人人都有夸苏东坡是个贤明的父母官,把他送来的猪肉叫做“东坡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