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导演万岁 > 第799章 黑帮经典—《疤脸大盗》第800章 《奔腾年代》杀青

虽然之前,我对霍华德.霍克斯的这部《疤脸大盗》的成功十分的有把握,但是到头来它的火爆依然让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霍华德.霍克斯的这部电影,因为片长比其他电影多了半个小时,所以比其他的四部电影提前了整整一个小时放映,这么做虽然刚开始的时候只是因为影片的片长问题,但是谁也没有料到让环球电影公司占了大便宜。

提前一个小时首映,使得很多观众在看完这部电影出来之后,对站在外面排队等着看其他电影的人进行了激烈的宣传:“看《乱世孤雏》!?别开玩笑了,不看《疤脸大盗》你会后悔一辈子的!?赶紧去看吧,简直太精彩了!”

开始的时候,那些排队观看其他电影的观众可能对于这种说法置之一笑,但是一个人这样说,两个人这样说,最后周围的人都这么说的时候,人们就开始动摇了。

于是乎,观众开始临阵倒戈,涌入了放映《疤脸大盗》的电影院。

但是客观地说,这部电影,也的确是不可多得的杰作,如果说《西线无战事》是刘易斯.迈尔斯通一生电影生涯的顶峰的话,那么《疤脸大盗》在霍华德.霍克斯的电影作品中,也占据着及其重要的地位。

在后世,霍华德.霍克斯的这部电影可是被评为百佳电影之一,对美国黑帮片影响深远以至于受到了之后很多电影的模仿,成为黑帮电影中的经典之作。

这样的一部电影,想不引起轰动,那是难上加难。

在《疤脸大盗》首映之后,洛杉矶各大媒体同样对这部电影赞誉有加。这部电影也算是给环球公司夺了个头彩,24小时之内票房就突破了300万,差点没把莱默尔给乐死。环球公司更是急吼吼地开了个庆功大会。而且就选在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庆功会的同一家酒店里面,也算是向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结结实实地示了一下威。

“黑帮片自从好莱坞建立以来就存在,而且已经成为了好莱坞电影的一个重头戏。每年好莱坞出品的几百部电影中,以此为题材的电影,大概占据了总数地四分之一,这充分说明了这种类型电影在好莱坞电影中占据的重要位置。”

“从好莱坞建立到现在,几十年间,涌现了无数的黑帮电影,但是能够称为经典地,能够被人们永远铭记的,却寥寥可数。但是现在。我们可以骄傲地宣布,能够称之为经典黑帮片的一部电影诞生了。《疤脸大盗》,简练、流畅、老气横秋,如同黑夜中的一把匕首一般让人心颤胆惊。霍华德.霍克斯创造了一个独特的暴力世界,这个世界所带给我们的思考,是如此的沉重,与至于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之前的所有价值观。”

“整部电影。描写的虽然是一个混混地发家史,但是展现的确实整个美国底层社会的芸芸众生态,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背叛和忠贞、生与死、爱与恨,都浓缩在主人公的发家历程之中。”

“电影从开头到结尾,始终都沉浸在黑暗的色调之中,处处充斥着凶暴的气息,但是面对着上面地血腥的镜头,你在观看的时候却并不感觉到残忍,你只会感觉到人在社会的挤压之下的那种悲哀。”

“这样的一部电影,功力老到。视角独特,没有深厚的社会阅历,没有深厚的人文关怀,没有扎实、先进的电影观念,是不可能完成的。放眼整个好莱坞,能够完成这部电影地人,绝对不超过五个。而这样的一部电影,由年纪轻轻的霍华德.霍克斯导演制作出来,实在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因为《西线无战事》人们都说刘易斯.迈尔斯通是未来的电影大师,但是我却要说。凭借着《疤脸大盗》霍华德.霍克斯已经站在了电影大师圣殿的门口。他完全具备这个资格!”

格里菲斯亲自撰写的这篇评论文章,算是大大地支持了霍华德.霍克斯一回。格里菲斯写这篇文章,不是因为梦工厂和环球的关系,也不是因为他和霍华德.霍克斯两个人平时关系很好,而是因为在他看来。《疤脸大盗》的确是一部电影杰作。

熟悉格里菲斯的人都知道。他这个人是个秉直地人,对于电影的评价。从来是对事不对人,只要电影好,不管拍摄这部电影的是对手还是有过什么过节,他都会说好,而只要电影拍成了垃圾,就是生平好友他也会一通臭骂。

格里菲斯平时不怎么写评论文章,这个习惯一方面是因为他不喜欢在报纸上抛头露面,另外一方面也可能是受我的影响。

但是这一次,在看完了《疤脸大盗》之后,这个老头子激动地手舞足蹈当夜就写了一篇评论文章对霍华德.霍克斯大为称赞。

而在好莱坞,能够得到格里菲斯的赞叹,那就代表这个人绝对是个有水平地人,绝对是个会在好莱坞历史上留名地人。

除了格里菲斯,霍华德.霍克斯也获得了来自另外一个人的褒扬,这个人能对《疤脸大盗》竖起大拇指,地确让人深感意外。

因为这个人是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希区柯克对《疤脸大盗》十分的欣赏,在他的文章中也十分少见地出现了连篇的褒奖词语。

“霍华德.霍克斯在《疤脸大盗》中的有些处理,让我都觉得自愧不如。首先是这部电影的气氛,那种全片都沉浸其中的暗的、骚动的、侵犯性的气氛。社会在这部电影中,是那么的沉重,那么的恐怖,那么地狰狞。人在其中,就像蛆虫一样生活。霍华德.霍克斯对于气氛的那种恰到好处的把握,简直到了炉火纯青地地步。”

“而这部电影的最大的亮点,是对人物心理的刻画。可以说。霍华德.霍克斯创造了一种新的心理刻画的范例,以前我们刻画心理的时候,都是直接的。用动作,用台词,用眼神或者是语气来展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种,初级地导演,会用大吼大叫表现一个人的愤怒,高级的导演,会通过表现一个人浑身颤抖来展示他心中的怒火,这样的方法,在好莱坞占据了极大的市场。但是真正的好电影人。真正地心理大师,显然是高于这个层次的。”

“一般的导演,在拍摄展现心理的镜头时,会把目光集中到所要反映的人物的身上,可以说,好莱坞几乎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是这么干过的。但是,心理大师处理这样的镜头的时候。会完全跳出来,他地目光不会紧紧放在人物身上,而是重点放在了人物周围的环境上面。通过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来表现人物的心理变化,这才是真正的心理大师的视角和能力!而在好莱坞,能够明白这个道理的人,屈指可数,粗略地算一下,安德烈.柯里昂算一个,茂瑙算一个,格里菲斯可能算一个。现在。霍华德.霍克斯完全可以凭借他在这部电影中的杰出表现跻身这个顶级行列了。”

“霍华德.霍克斯的这部电影,虽然是不折不扣地黑帮片,但是我却更愿意称呼它为黑帮心理片,而且我也十分肯定地认为他创造了这一新的电影类型。”

希区柯克称赞霍华德.霍克斯,这不免让很多人吃惊。

之所以吃惊的原因,一是因为熟悉好莱坞的人都知道,梦工厂和雷电华是死敌,向来都是彼此仇视见面就互翻白眼,更别说赞扬对方捧对方的场了,二环球公司虽然表面上与雷电华电影公司也还算是和和气气。但是好莱坞谁不知道环球就是梦工厂梦工厂就是环球?作为雷电华电影公司地头号导演,竟然站出来为环球公司地电影摇旗呐喊,这让很多人都想不通。

而最让人觉得有些难于接受的,是平时一向老子天下第二谁敢认天下第一地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这一次竟然在文章中都把霍华德.霍克斯抬到了自己的头顶上。顺便还称赞了我、格里菲斯和茂瑙。这显然不符合他一贯的霸道、自私的作风。

但是仔细想一想,出现这种情况。也是可以解释的。

希区柯克这个人虽然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在性格上也是霸道自私的很,但是有一点是很好的,那就是他对待电影的认真态度

这一点上,他倒是和卓别林很有大的想象。

对于他来说,不管是多么强劲的对手,哪怕是死敌,只要电影拍得比他的好,拍得堪称杰作,他内地还是会对你高看一看的。s尤其是当他发现有人在心理电影上做出成绩的时候。

对于希区柯克来说,在心理电影上的造诣是他最大的自豪,也是他得以在好莱坞站稳脚跟俘获名利的根本,所以在这个领域,他有着异常敏感的神经。

霍华德.霍克斯的这部电影,的确在心理刻画上可圈可点。但是我更佩服希区柯克对于心理电影导演的那种划分。

长期以来,如何才能把展现人物心理的镜头拍摄号,是好莱坞电影人一直头疼的问题。一般的导演,的确像希区柯克说得那样处理心理镜头。

我佩服希区柯克的地方,不是他指出了处理心理电影镜头的几个层次,而是他指出了真正的电影心理大师是如何处理心理镜头的方法。

这个方法,希区柯克说得十分的明白,那就是不要只把目光集中到人物身上,而是更加注意营造人物深处的环境。

这样的一个提法,绝对是在好莱坞从来没有出现过的,而且是极其正确的,希区柯克作做了一个大贡献,他有意无意地道出了自己成功的秘密。

所以,他的这篇文章一出,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而他提出的观点,也得到了很多人的争论一部分人赞同,一部分人反对。更多的人却是在深思。

而我没有显然没有放过这个机会,当即就写了一篇评论文章在《电影手册》上发表,同时让比采尔在那一期的《电影手册》上做了一个电影专题。这个专题地主题,就是:心理电影的几个层次。

有我的文章在前,比采尔又约了二十多位好莱坞地一流导演撰稿,并且邀请了心理学、哲学、社会学等各方面的专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深刻分析了这个问题。

结果《电影手册》的这一期一出来,就引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讨论,讨论的深刻程度,讨论带来的巨大影响不但是希区柯克没有料到的,也是我没有料到的。

经过谈论和研究。好莱坞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共识。这个共识就是:希区柯克地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而且对于日后好莱坞电影的创作是极其具有指导意义的,好莱坞电影人甚至把这种创作手法命名为“霍华德-希区柯克手法”,这也算是对霍华德.霍克斯以及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在这个问题上做的贡献的奖励吧。

而出现这个结果,也算是《疤脸大盗》的有了一个意外地收获。

对于“霍华德——希区柯克手法”的命名,希区柯克和霍华德.霍克斯自然喜不自胜。在我的建议之下,霍华德.霍克斯甚至邀请了希区柯克参加他的相关的放映活动。希区柯克也答应了要求,一时间,好莱坞各大电影公司之间,出现了异常融洽的局面。

1929年好莱坞电影圣诞档期的第一次高峰,在五部电影的大放异彩中彻底打开了整个圣诞档期的良好局面。

这种前所未有的盛况,让好莱坞电影人信心百倍喜气洋洋地同时,也让他们想起了去年圣诞档期的盛况。不过很多人认为,今年的圣诞档期不管是从规模上还是从影像上,都将远远超过去年的。

五部电影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有的甚至成为了全年的黑马。这也给其他的电影公司、其他的电影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不过在很多人看来,这压力也是刺激。

都纳尔就是受刺激地人之一。格里菲斯和他都是好莱坞的老一辈电影人的代表,又都是梦工厂今年重点推出的挑大梁的人,现在好朋友如此红红火火,他自然倍感压力。

于是乎,《金刚》地剧组在都纳尔地带领下,开始了最后时段的疯狂冲锋。而这部电影原本就已经进入了尾声,经过他们这么一突击,进程大大加快。

“老板。这么搞下去,我们地《奔腾年代》看样子要被甩在后面了。”布烈松跟我说这句话的时候,我正在拿着导筒指导剧组的人拍戏呢。

“罗伯特这话还真说对了,原本的计划是格里菲斯在前,我们在中间。都纳尔再最后。形成梦工厂的三套车。现在倒好,格里菲斯完成任务了。而且完成得十分的出色,都纳尔一阵突击,估计档期只有提前没有滞后的份,我们呢,竟然成了拖后腿的了,这样可不行。”我眯着眼睛,一边摇头一边一阵坏笑。

“老板,你这么说就不对了,格里菲斯和都纳尔虽然快,但是他们拍摄得比我们早,而且我们这部电影分量比他们的都要重,任务也艰巨。”我这么说,斯蒂勒显然不服气。

他是一个好强的人,自然不甘心有任何的落后。

“不过也不用急,我们的拍摄工作现在也进入尾声了,连夜突击一下,可以再11号完成。”我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喝了一口茶,十分惬意地点了点头。

“说得是!我们在努力一把,也冲击一把,然后就让都纳尔吃瘪去!这老家伙这几天老是挤兑我,拿咱们的速度开玩笑。”斯蒂勒被我这么一说,立马趾高气扬起来。

“不过老板,我们的计划可是14号首映,即便是我们十一号杀青,但是剪辑也需要时间呀!”站在旁边的卡瓦开始为我犯愁了。

他的这个问题,立刻一起了布烈松和斯蒂勒的一阵爆笑。

“怎么,我说得不对吗?1号杀青,离首映的时间只有三天,三天的时间想剪辑出一部电影来。那不是开玩笑吗?!”卡瓦睁大了眼睛。

“卡瓦,你这个担忧老板在这部电影开始拍摄的时候就已经想到了。”斯蒂勒搂住卡瓦地肩膀,笑得都快抽风了。

“老板考虑过了?!!我怎么不知道?”卡瓦顿时目瞪口呆。

“你要是知道了。这世界上连石头都知道了。”布烈松忍俊不禁。

“老板,难道有什么办法可以在三天之内剪辑出来一部电影吗?”卡瓦看着我嘟囔着嘴问道。

显然,他不太相信三天时间能够完成剪辑一部电影。

“卡瓦,其实说三天之内剪辑完一部电影,也不是没有可能,关键是人多,有几百个剪辑师三天的时间绰绰有余。”我眯着眼睛笑了起来。

“老板,你就别说笑话了。”卡瓦这家伙竟然也知道我在拿他开玩笑。

“卡瓦,老板当初在开拍的时候。就唯恐之后时间紧耽误档期,所以在拍摄地时候都是拍好一天的镜头,冲洗出来进行剪辑,所以电影拍完的那天,我们的剪辑也同时搞得差不多了。”看着卡瓦懵懂的样子布烈松笑得眼泪都快才回来了。

“怪不得每次审完样片,老板都要将胶片带到办公室里面坐着呢,原来是边拍边剪呀!”卡瓦这才恍然大悟。

其实这个办法。实在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其实这件事情并不像布烈松说得那样我是如何的未雨绸缪,实际上,这是我当时没有把握一种做法。

对于我来说,一个多月的时间拍摄完毕一部电影并且剪辑好,实在是太吃紧了,而且确切地说,自从我进入好莱坞成立梦工厂以来,这么艰巨的任务还从来没有遇到过。

一个月地时间,对于一部电影来说实在是太多了,更何况还有后面的剪辑和后期制作呢。

所以在开始拍摄的时候。我就和格里菲斯等人商量了一下,确定了边拍边剪、拍摄和剪辑工作同时进行的工作方针。

自从彩色电影发明以来,梦工厂人拍电影就形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在拍摄电影时候,当天拍摄出来的胶片总会冲洗出来供导演审查,这样做原来只是为了确保拍摄的镜头不出问题,但是现在却为我提供了一个方便。

既然可以把当天的胶片冲洗出来,那为什么不可以顺便把当天地胶片先行剪辑呢,反正我的剧本一旦完成一般就不会修改,可以完全按照剧本上面的场景进行剪辑。

这样一来。一下子就把剪辑的时间剩下来了,而且还可以在拍摄的时候随时改进影片,也算是一举两得。

所以《奔腾年代》算是创造另一个特例:边拍摄边剪辑。放眼好莱坞,这样的事情从来没有人做过,而我们的这种做法。虽然不能说是绝后。但怎么着也是空前了。

说到底,还真得感谢当初我们的这么个主意。要不然现在哭都没有眼泪,三天之内剪辑完一部电影,虽然理论上是有可能的,但是实际上根本就是幻想。而《奔腾年代》的首映日期是不可能推后地,如果推后的话,不但梦工厂错过了好莱坞电影圣诞档期的最佳时机,而且会对自己的声誉形成不良的影响,丢面子算是丢定了。

现在呢,赶是赶了点,但是却能够十分有把握地完成任务。

格里菲斯的《海上钢琴师》九号首映,十号、十一号,《奔腾年代》的剧组在洛杉矶郊外的桑特亚小镇拍摄电影的结尾几场戏。

12月12日,这一天,在桑特亚赛马场的一片欢腾声中,梦工厂地这部最大的重头戏终于杀青。

《奔腾年代》杀青的这个消息,经过各大媒体的报道迅速传遍整个美国,顿时引来一片欢腾。

“安德烈.柯里昂终于要大开杀戒了!”《华盛顿邮报》的一篇文章,标题就十足地具有挑逗意味。

自从《奔腾年代》宣布开拍以来,这部电影就成为了全美民众最期待地一部电影,这一个月来,关于这部电影的任何消息都会引起激烈地讨论,各大媒体更是千方百计地想弄到一些独家的报道资料,因为如何报纸上面有一些关于这部电影的报道地话。那么当天的报纸肯定会被哄抢一空。

但是《奔腾年代》的拍摄过程是十分隐蔽地,很多镜头根本不允许记者记录和拍照,只有洛克特克电视台和《市民报》两家媒体有资格对电影的拍摄情况做深入的报道。所以这两个媒体被其他媒体妒忌得要死。

《奔腾年代》十二月十二日杀青,但是前前后后杀青、送审的电影也不单单是我们一部。12月9号,《海上钢琴师》首映的当天,派拉蒙电影公司宣布,由约翰.福特导演的电影《战神》杀青,在杀青仪式上,约翰.福特表示,剧组会学习梦工厂式的速度,快速进行剪辑。以便让《战神》在14号上映。

这个消息虽然因为《海上钢琴师》等几部电影的首映而没有吸引一些人的目光,但是整个好莱坞没有人敢小瞧这部电影。

就因为它地导演是约翰.福特。

约翰.福特这几年,凭借着西部片发家,在好莱坞扶摇直上,如今已经成为派拉蒙电影公司不折不扣的当家导演,他的电影,历来都是部部经典。这一次阿道夫.楚克又是全力支持,在人员上、资金上和宣传放映上更是尽可能地满足约翰.福特的要求,算是下足了血本,而《战神》这部电影,也因此成为了派拉蒙电影公司1929年圣诞电影档期的主打电影,可以说阿道夫.楚克吧派拉蒙在这一年中的荣耀和希望全都寄托在约翰.福特的这部电影之上。

约翰.福特自然也知道阿道夫.楚克对自己地信任,所以自傲拍摄的过程中十分的努力,拍摄完毕之后,更是要求阿道夫.楚克将派拉蒙电影公司所有的剪辑师掉到他的手下来共同完成这部电影的剪辑,同时他还要求了派拉蒙电影公司的许多导演和他一起负责整体的监督和指导。

有这么一个庞大的队伍。《战胜》14日首映看来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10号,华纳兄弟电影公司宣布,该公司的主打电影,由弗里兹.朗导演地《撒旦》剪辑完毕报请法典委员会审查。这部电影最后以pg——13通过,定于14日首映。

对于华纳兄弟电影公司的这部电影,很多人并不很看重。主要的原因,一是今年好莱坞的好电影实在是太多,而《撒旦》这部电影留给观众的印象就是一部宣扬黑暗的电影,和其他电影的光辉有些不能比。二是因为这部电影导演,很多民众对于弗里兹.朗都不太了解。即便是弗里兹.朗在今年的嘎纳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大奖,美国民众对这位新加入华纳兄弟电影公司的外国人,还是抱着一丝冷漠,抱着一丝怀疑。

实际上,弗里兹.朗的能耐任何人都不应该怀疑。他一只都是黑色电影界中地大师。不折不扣的大师。

对于我来说,我感兴趣的倒不仅仅是弗里兹.朗的这部《撒旦》。我关心的是,同样是黑帮片地电影,弗里兹.朗地这部《撒旦》首映之后,会不会对环球的那部《疤脸大盗》形成巨大地冲击,从而使得在年底的颁奖典礼上两部电影也会有冲突的可能呢。

弗里兹.朗在没有来好莱坞之前,在欧洲就已经成名了,虽然对于美国观众来说弗里兹.朗还算是个新人,但是弗里兹.朗在好莱坞电影人的心目中可绝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电影高手了其他的不说,但是今年在嘎纳国际电影节上这家伙拿下大奖就是证明。

进入华纳电影公司之后,弗里兹.朗一直都很低调,低调得平时不怎么在公众面前露面。

华纳兄弟电影公司宣布投资拍摄《撒旦》的时候,面对着各大媒体的访问,弗里兹.朗的表现也不温不火。这是个脾气有些古怪的人,带有典型的德国人的那种偏执的特性,同时也有着典型地德国导演的神经质。

我和他见过不多的几面,当然都是那种擦肩而过地情形,但是这个人的一双眼睛让我对他的印象十分的深刻。他的眼神中,充满着哲学家才有的深刻目光。你和他对视的时候,会觉得自己的灵魂被他一览无余。

这样一个睿智的人,拍出来地电影如果没有思想性没有艺术性。那也就太说不过去了。

所以我经常对身边的一些人说,好莱坞藏龙卧虎,千万不要小看任何人,比如弗里兹.朗。

《撒旦》这部电影的送审,极为顺利,接下来民众也不温不火地等待这部电影的首映,但是我这部电影很有可能成为继《西线无战事》之后的第二匹黑马,这个德国人,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撒旦》送审的同一天。另外一部电影地胶片也被带到了法典执行局,和弗里兹.朗的《撒旦》相比,这部电影受到的关注可就明显大多了。

20世纪电影公司1929年圣诞电影档期的主打电影,金.维多导演的《比利》。这部电影以g级通过审查,赢得了观众的一片欢呼,也让20世纪电影公司的人欢喜异常。

《比利》受到关注,有两个原因。第一个自然是金.维多。作为好莱坞最有价值的导演之一,金.维多现在是20世纪电影公司的精神领袖,在20世纪电影公司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他在好莱坞电影人、美国观众中地声誉极好,民众很喜欢看他的电影。

第二个原因,就是这部电影的主演亨利.方达了。亨利.方达现在被喻为是“好莱坞能和克拉克.盖博相提并论的不多的男人”,进入好莱坞短短一年间,他已经跻身一流巨星的行列当中,并且凭靠着他那坚韧、扎实的表演赢得了好莱坞电影人和观众的一致认可。

其实金.维多的这部《比利》,让人很容易想起乔治.史蒂文斯的那部《最后地华尔兹》。这两部电影,在很多方面都有着类似之处。

导演都是好莱坞电影界的重磅人物,主演又都是人气新锐,整部电影又都是为了主演而量身定做,从刚开拍的时候起就吸引了太多人的目光……这些相似之处,让人很难不下意识地把这两部电影放在一起做个比较。

事实上,我认为金.维多导演、亨利.方达主演的这部《比利》,可能要比乔治.史蒂文斯地那部《最后地华尔兹》好一些。我说得好一些,指的不是票房,而是电影地可看性、电影的艺术性。

《最后的华尔兹》一开始就是乔治.史蒂文斯的赚钱之作。他拍摄这部电影,最大的目标就是赚钱,就是继续捧高克拉克.盖博。

但是熟悉金.维多的人都知道,这个导演的每一部电影都不单单只盯着票房,他的每一部电影都引人深思。这也是人们对金.维多的电影十分尊敬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亨利.方达和克拉克.盖博相比。我更喜欢前者。我不太清楚克拉克.盖博有多大的艺术表演能力,但是现在他给我留下的印象就是靠那张脸蛋、那份浪子气质混饭吃的人。这样的演员,有一个现成的词称呼他——“花瓶”。

但是亨利.方达不是花瓶,他的表演才能,已为好莱坞电影人深知,这是一个真正的演员,对电影有着深刻的认识,自身有着独立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的一个人。

所以,仅凭着两点,我就对这部《比利》很是期待。

11日,这一天好莱坞彻底天翻地覆了。从早晨开始,法典执行局的门口就排满了记者,在通往法典执行局门口的走道两旁,到处都是相机。这些记者之所以这么辛苦抢占有利地形,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拍下这一天送审的各大电影公司的导演们脸上的表情。

上午,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的人最先露头。作为该公司的“哥伦比亚双煞”之一的弗兰克.卡普拉,带着克劳黛.考尔白出现在记者们面前,他们手里面拎着的,是《莱拉》的胶片。

这部电影,是一部展现一个女人的内心世界的电影,主角是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当家女星克劳黛.考尔白。

克劳黛.考尔白几乎和克拉克.盖博同时加入哥伦比亚,之后也迅速走红。成为好莱坞最有潜力地新人,风光无限,这部电影是弗兰克.卡普拉为其特意制作。目的就是把克劳黛.考尔白送入好莱坞一线女明星的队伍中。

某种意义上说,今年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地两部电影走的套路基本上一样,乔治.史蒂文斯为了捧克拉克.盖博为他连声订做了《最后的华尔兹》,弗兰克.卡普拉为了捧克劳黛.考尔白为其亲自完成了《莱拉》,两部电影,一男一女,同样的目标,相似的题材,堪称珠联璧合。

面对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的这个组合拳。人们只能报以意味深长的笑。

有记者问弗兰克.卡普拉,克拉克.盖博是他发现的,为什么他不捧克拉克.盖博而捧克劳黛.考尔白,卡普拉是这样回大的:“克拉克已经成功了,任何一个导演都可以让他成功。而克劳黛现在还是个需要扶持地新人,我想通过我的努力,让她成为好莱坞最璀璨的一颗明星。”

这部电影送入法典执行局。最后出来的结果倒是让外面的记者吃惊不小。

法典执行局在观看了这部电影之后,开始了热烈的讨论,最后给这部电影划分的级别是r级。

对于这个级别,法典执行局地理由是这部电影里面暧昧、肉欲的戏太多,而且里面有些镜头很暴露,整部电影的思想氛围对青少年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对于法典执行局的这种说法,这个级别,弗兰克.卡普兰并没有多少什么,不过他对这个结果显然有些不太满意。

“我有点失望。因为我在这部电影中要变现的就是一个妓女的内心世界,没有那样的镜头。我怎么表现!?”当有记者就《莱拉》里面的裸露镜头发问的时候,弗兰克.卡普拉是这样回答地。

不过弗兰克.卡普兰似乎并是太担心电影被评为r级会对票房产生什么不良的影响。

“我相信只有有克劳黛.考尔白,这部电影就一定能够获得成功,因为任何人都不会错过这样的一个电影,这样的一个可以直面克劳黛.考尔白天才的表演的机会!”弗兰克.卡普兰在记者的身上算是下足了工夫,现场为电影做宣传。

在弗兰克.卡普拉出现在法典执行局门口的一个小时之后,另外一队人也拎着胶片箱抵达。

对于这批人,记者们的反应很是复杂。

明星电影公司出品,由大卫.里恩导演的《亨利五世》,也于这一天送审。本来明星电影公司只不过是第三梯队地一个小公司。这个梯队,一向都不会受到多大的关注,因为这些电影公司出来的电影,一般都是小成本,质量也良莠不齐。

但是之所以让记者们反应不一的。是因为这部电影的导演大卫.里虽然在这部电影上还是挂名为明星电影公司地导演。但是实际上,不久之前。他就开始担任梦工厂电影公司地分公司——“梦工厂-比沃格拉夫电影公司”的总经理兼总导演了。

在明星电影公司地时候,大卫.里恩基本上没有受到多么的关注,可自从被我任命为六厂的负责人之后,人们对他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弯。人们都清楚,能够被安德烈.柯里昂看重并且委以重任的人,肯定不是棒槌。

所以在这种形势之下,大卫.里恩代表明星电影公司参加好莱坞圣诞电影档期竞争的《亨利五世》就显得别有一番风味。

关于这部电影,人们开得最多的一个玩笑就是:“如果这部电影获奖了,那么那枚小金人应该属于明星还是梦工厂?”

大卫.里恩的《亨利五世》在审查的时候十分的顺利,以g级通过,算是让我松了一口气。

在我心里,今年好莱坞最可能产生三匹黑马,第一匹是刘易斯.迈尔斯通的《西线无战事》,这个已经证明了,第二匹是霍华德.霍克斯的《疤脸大盗》这个也被证明了,而第三匹黑马,就是大卫.里恩的《亨利五世》了,我比任何人都清楚大卫.里恩的能力,也比任何人清楚这部电影多么优秀。

午后,第三批送审的人赶到。

不过这帮人的出现,多少有些尴尬。

雷电华电影公司新加入的导演鲁宾.马莫利安带着他的新片《喝彩》送审。在经过门口的时候,雷电华的这帮人并没有像其他好莱坞电影公司那样大为宣传自己,他们只是低着头一声不响地走进了大厅,一句多余的话都不说。

雷电华电影公司的老总凯瑞.洛克菲勒没有出现,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也没有出现,唯一陪同鲁宾.马莫利安的雷电华高层是雷电华电影公司四天王之一的包曼。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很大的原因是因为雷电华实在是没有资本和脸面在公众面前露面了。

比起以往的风光无限,192年对于雷电华来说,简直就是一个灾难年,电影上连连败退、折戟沉沙,内部频频出现丑闻,背后的靠山又出了到问题,人才又紧缺,要不是凯瑞.洛克菲勒引进了比利.怀尔德和鲁宾.马莫利安支撑门面,估计雷电华在圣诞电影档期根本就拿不出像样的作品来,这对于一个超级大公司来说,实在是太丢脸了,要知道像明星电影公司这样的小公司都能拿出让人啧啧惊叹的作品来,自己却囊中羞涩,则简直就是巨大的屈辱。

而雷电华对于鲁宾.马莫利安和比利.怀尔德两个人的要求十分的简单,那就是:能够雷电华充一充门面就行了,至于能不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那就要看上帝的意愿了。

因此,鲁宾.马莫利安和比利.怀尔德反而在拍摄电影的时候心情很放松。

雷电华电影公司的这部电影,最后的级别也是g级。

从上午开始,法典执行局的门口就极为热闹,这种热闹的气氛到了下午达到了极点。

因为下午出现的,是整个好莱坞电影档期最受期待、最重头的电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