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伐明 > 第二十二章虚实

伐明 第二十二章虚实

作者:林泉隐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9 17:24:37 来源:88小说

刘宣见李旭升面带喜色,急忙问道:“可是探清楚了官军的消息,具体过程,你要细细讲来。”

李旭升脸色通红,开口答道:“我们下午兵分两路,我带三个人去董家堡,老陈带七个去了县城,在距离董家堡还有十里之地,我们就下马缓行,只听见董家堡方向一阵阵剧烈的轰鸣,仿佛打雷一般。”

“我悄悄地潜伏过去一看,只见官军操纵着四门精铁炮,不断地轰击城头,这四门铁炮最少也有上千斤,威力十分强劲,不过十轮炮响,就将董家堡堡墙轰塌。”

“虽然下山虎流贼人多势众,但是却远比不上官军兵甲精锐,加上有巨炮助阵,流贼很快败退下来,我见官军大部已经攻入堡墙,才慢慢退了回来。”

“老陈他们去了县城一趟,因为发生了城门口老邓的事情,士卒也有不少人失踪,县城中现在已是守备森严,四门紧闭,禁止百姓自由出入了。”

刘宣点了点头,心中思量了片刻:“现在陕北的形势如此吃紧,陕北王二与巨匪大寇王嘉胤已经汇合,闹出的声势已经很大,日后大名鼎鼎的闯王高迎祥,就是王嘉胤手下的骨干,再过几天,延安府当捕快的张献忠也会加入,这些大字不识的泥腿子,就是日后埋葬大明江山的掘墓人。”1

“榆林镇的精锐边军也因为没有粮饷不能轻动,过上几个月,九边重镇固原边军闹饷叛乱,固原的边军大规模的加入农民起义军中,导致陕北的农民军战斗了大增,三边总督武之望还是靠榆林镇官军镇压了兵变。”

“延长县除了顾世虎的这支守备军,再没有别的正规官军,这时候卫所制度早已经败坏,卫所的军户仿佛不要钱的奴隶一样受到军官、士绅、豪强的欺凌,早已经四处逃散,整个延长所,只怕还找不到一百个青壮,这种军队,远远不能对刘宣起到一点威胁。”

“如今陕北形势吃紧,各地官府都已经有所防备,延长县城守备森严已经印证了这一点,延长县虽然兵力空虚,但是因为城中青壮众多,加上县衙的捕快胥吏,我这里只有一百多个青壮,只怕占不上便宜。”

“董家堡的堡墙已经被攻破损坏,不是一两天能够修复,只是现在官军几乎全部云集在董家堡,如果调不开官军,现在去董家堡也是以卵击石。”

刘宣微微抬头,眼见营中老弱正在排队打饭,心中也有些欣慰。

这十多天,刘宣也慢慢建立一些规章制度,比如排队打饭,建立简单的公共厕所,建造一些简单的武器。

刘宣叹了一口气,自己这支小小的军队,基本上没有多少训练,只能勉强排成阵型,既不会集合,也不会分散,至于迂回、包围、阵型转换这种高要求、高难度的事情,就更不能指望了。

所幸建成了军队的编制,不再是混乱的饥民,对于明朝大部分的军队,也能够勉强一战了。

明末的军队,一般有员额一万,实际上只有兵丁五千,这五千兵丁,可能只有家丁五百,精锐一千,剩下的基本上就是裹挟的饥民。

这些饥民,几乎没有任何训练,就被带上了战场,充当消耗的炮灰,像这种军队,战斗力当然不能指望。

刘宣将李家兄弟,赵鲁,陈铁牛叫来,将李旭升探到的消息仔细道来,然后开口说道:“现在整个延长县,只有董家堡和县城有粮,其他的小村寨,大部分也早已经逃散,沦为流民,即便找到一两个,打开了村寨,也只是杯水车薪,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们的吃饭问题。”

“现在营中已经超过二百人,战兵营也有超过一百三十个兄弟,如果不是宰杀了一头耕牛,今日粮食就已经耗尽。”

“从旭升的情报来看,董家堡容易攻取,但是攻破县城却非常艰难,所以我有一个想法,决定想办法调动官军,然后趁机猛攻董家堡。”

“孙子兵法上说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总是指望通过造成有利态势去夺取胜利,而不是苛求士兵,能选择人才去适应和利用已形成的有力态势。”

见刘宣说的云里雾里,赵鲁与陈铁牛等没文化不识字的大老粗顿时两眼放光,露出一丝佩服之色。

刘宣一怕双手,开口说道:“想要调动官军,只能假装攻打县城,大明向来是文贵武贱,顾世虎虽然是五品武官,但是在七品县令张云柯面前,也仿佛奴仆一般,如果我们大张旗鼓,假意攻打县城,县令张云柯一定会惊慌失措,到时候,张县令一定会调集大军回援县城。”

见几人没有反对意见,刘宣喝了一口水,润了润喉咙,开口说道:“明日铁牛与旭升一起,带上所有大牲畜,将马术最好的兄弟带上,在牛马后面绑上树枝,大张旗鼓的向县城而去,一路上,凡是遇到的流民,一律裹挟在军中,你们记住,声势弄得越大,我们这次成功的把握就越高。”

“另外,在县城中有人报信求援时,一定要留下几个报信之人,让他将情报传到顾世虎军中,另外骑兵要封锁城门,不要让任何闲人随意出入。”

“一旦顾世虎官军回援,你们马上扔下流民逃跑,再去董家堡与大队汇合,老弱后勤跟在主力后面,一起去董家堡壮壮声势。”

见几人听明白了部署,刘宣接着对李旭升、陈铁牛说道:“你们二人要见机行事,一旦发生意外,要以保全骨干为要。”

刘宣叮嘱了几人几句,然后安排好了一些巡哨之类的杂事,慢慢的走向李昭云帐篷。

李昭云帐篷中,因为女眷众多,声音就有些繁杂,刘宣也无意于偷听女眷说话,于是用了咳嗽了一声,掀开帐篷中厚厚的帘子,开口说道:“不知道李叔在不在。”

李昭云刚刚吃完晚饭,正在一块油石上用力磨刀,见刘宣进来,李昭云放下手中的杂物,将刘宣迎进了帐篷,刘宣见里面女眷众多,于是开口说道:“帐篷里面有些烦闷,我们还是去外面说吧。”

李昭云点了点头,随着刘宣的脚步,慢慢走到了帐篷之外,刘宣挥了挥手,既有些激动,又有些忐忑的说道:“现在粮食吃紧,我已经决定明日攻打董家堡,这一次行动,也不知道吉凶祸福,如果成了,那自然好,如果败了,也不知道我们的命运会怎样。”

“如果这次作战顺利,我们打进了董家堡,自然能招兵纳将,壮大自己的实力,如果作战失败,只怕这些辛苦攒下的家底也要一起赔进去。”

“战阵之上,一向十分凶险,我与金娘的婚事,我也不知道怎样开口,还是拖上几天吧,如果我这次有所闪失,也怕拖累了金娘。”

李昭云听到这里,心中也有些复杂,他既有些恼怒刘宣说这些不吉利的谶语。

毕竟古人十分迷信,在征战之前常常说一些吉祥话,免得到时候一语成谶。

又有些为刘宣的真诚有所感动,李昭云一时间沉默不语,也不知道如何开口。

就在这时,只见一声清脆的女声开口道:“刘大哥不要患得患失,以金娘这种情况,身为朝廷钦犯的后代,还加入了流民盗匪之中,更何况还有一双不受世人待见的天足,就是要找婆家,也早不到良家子弟的。”

“况且我虽然与刘大哥相识短暂,但是却颇有好感,刘大哥与我仿佛天生的姻缘,如果这次刘大哥遭遇不测,金娘也会为你守节到终生。”

刘宣心中突然升起一种莫名的感动,在举兵前忐忑不安的心情马上缓解不少。

刘宣狠狠的握了握拳头,开口说道:“如果李叔不反对的话,明日我就会与金娘定亲,明天这个日子,即是我们起兵的时日,也是我刘宣定亲的吉日。”

李昭云哈哈一笑道:“既然如此,还叫什么李叔。”

刘宣哈哈一笑,双膝跪地,开口说道:“拜见岳父大人。”

李昭云欣慰的摸了摸花白的长须,语重心长的说道:“贤婿啊,你这信口开河的毛病还是改一改吧,我们出征在即,一切不祥的话就再不要说了。”

刘宣点了点头,也能理解李昭云这种迷信的想法。

刘宣摸了摸身上,却见身上没有一件值钱的东西,自己穿越而来时,身上就光溜溜的,这几天一直在校场摸排滚打,如今还是一个大大的穷光蛋。

今日与金娘定情,身上连一件定情信物也没有,刘宣脸上一阵窘迫,只好将身上最值钱的那只燧发火铳掏了出来,开口说道:“金娘,如今兵危战凶,世道已经不太平了,这支火铳本来就是西洋利器,今天就送给你防身吧。”

李金娘嘴角一笑,露出一个浅浅的酒窝,微微说道:“刘郎,你在战阵之上,更需要这个东西,你如果打了胜仗,金娘即便没有这件武器,也非常安全,如果你打了败仗,金娘靠着这件武器,难道就能保全性命吗。”

“况且这件武器本是一对,你将一件送给了手下的兄弟赵鲁,另一件送给我这个红颜知己,世间那里有这样的道理。”

刘宣张了张嘴,竟然无言以对。

注释1“张献忠,陕西肤施人,阴谋多狡。父快,屠沽而贱,母沈,并早死。献忠依丐徐大为活。尝窃邻人鸡,偶见詈之。献忠曰:‘吾得志,此地人亦如鸡焉。’其残忍之心,少年已萌。及长,益无赖。适流贼王嘉胤作乱,献忠投之,号八大王,又号黄虎。”

上面一段出自抱阳生《甲申朝事小纪》卷七,《张献忠记》。抱阳生这段话,固然有因为屁股问题对张献忠的污蔑之词,但是还是能看出一些张献忠的出身来历,以及早期的情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